中国股市发展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严厉整顿背后的认识分歧
中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正式起步,标志是上海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到1996年6月,发行A股面值138亿元,上市总股本871亿元,市价总值5970亿元,上市公司超过500家,1995年全年股票交易总额超过4000 亿元。1996年4月到12 月, 因为社会暴抄“九七题材”, 上海股市上升120%,深圳股市暴涨340%。经严厉整顿下降30%,到1997年4 月份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股民在1996年底达到2100万,1997年5 月份股市三天暴涨,将深圳股票指数从5200点推到6000点,特别是“深发展”从30元飞涨到47元,使人目瞪口呆,暴利促使数百万新股民入市,也引起了国家证券监管层的严重不安,随即开始了对股票市场的严厉整顿。5 月中旬开始的整顿已经历一个半月,深指降至4300点,沪指降为1150点左右,总体股指降低30%,相当于去年年底的比例,但是整顿力度要强得多,从宣布300亿新股入市到提高印花税,从停牌审查到处理券商, 特别是清理企业和银行违规入市资金,对“深发展”处以上亿元罚款,并撤掉一大批金融机构领导人职务,比起去年的人民日报社论,显然带有更多的强制性措施,使人想起1993年的打击房地产投机。
强烈的措施也引起一些负作用:
——6月份以来股市加速下跌,甚至是没有反弹的直线下跌, 使得证券专业人士又一次目瞪口呆,不知何处为底;
——宣传上的一边倒,使人听不到不同意见;
——许多人的心理动摇,预期转变,“以牛转熊”的看法越来越多;如果下半年股市转为“震荡向下”,那么除去大量资金出市以外,中长线将转向短线,如果继续出台T+3,那么股市就真要关闭了。
——股票交易额巨减,资金停滞,企业和银行的违规资金被部分清除,流回银行不动,一部分因无人购买而滞留在股市;中小股民大量资金被套住而“不割肉”,股市难以再跌;大量新的资金亦不敢贸然入市,股市难以上涨;不跌不涨,就没有炒作机会,股市就难以存在。
——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暴跌,正在妨碍一级市场股票发行,新股上市价格从发行价的200%下降到100%,估计还会下降,一些新股上市已连续跌停板。
本来是正常的中期调整,如果力度过大,就使股市面临整体丧失活力的后果,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执行政策的力度和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宏观管理的指导思想问题,表面上相似的措施,背后的指导思想往往大相径庭。如果从计划经济思想出发,从单纯维护国有制的目的出发,迷信行政手段,就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把股市的活力及其创造出来的改革机遇丧失掉。如果被迫再启动股市,不断出现那些使人目瞪口呆的大起大落,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股市的发展问题。
二、中国牛市的经济根源
我估计中国牛市将会持续一个较长时期,理由是:
第一,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估计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10%,物价在10%以下,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无法经过消费品价格释放,而表现在股票价格上升。
第二,国内储蓄大于投资,九十年代外资大量流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为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升值,中央银行不断使用人民币收购多余外汇,使外汇储备猛增,这说明国内储蓄远远大于投资。
第三,国内融资渠道缺乏,90%的资金经过间接金融即银行进行投资,居民存款每年增加10000亿元,今年累计将超过50000亿元。由于银行贷款实行额度控制,国内信用不良,大量资金贷不出去,银行承受不了利息负担,有的将资金违规投入证券市场。
第四,国内物价进入相对平稳时期,银行利率和国库券利率必然比照物价水平下调,居民存款收入减少,必然进入股票市场。
第五,人民币自1994年以来稳定中趋升,已经改变了居民储蓄外汇保值的心理,估计人民币汇率仍然会保持稳定,外汇存款利率很低又不升值,近期没有储蓄价值。
第六,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受到阻碍,汽车和住宅的经济热点不能形成。
以上各点,都决定了,国内资金除可进入股票市场之外,没有出路。
牛市行情的存在,从中央两次严厉整顿股市也可以得到证明,宏观调控总是逆周期的,正是由于在实际上存在强大的上升趋势,才有必要加以控制。特别加以控制是因为有特别的事件促进了股市的加速上升,这就是“七一”和“十五大”,在1996 年即被社会舆论大肆暴炒, 在1997年“七一”临近,都促进了股市过度的飚升。
说1997年中国新的经济周期启动,并没有什么根据,实际上中国经济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是什么影响了中国进入新的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滞后。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二是银行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信用的降低,三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形成,这主要是指住宅和汽车出现相对过剩。我国住宅和汽车的需求主体仍然是有钱的单位,不惜代价的购买促进了价格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消费信贷的落后又限制了居民的购买力。很明显,住宅和汽车的大发展,有待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在21世纪初才能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住宅和汽车发展的落后,妨碍了1997年的“新经济周期启动”,但并不是说,股票市场就一定不能是牛市,牛市行情必定出现,而且可能延续数年。正是由于住宅汽车分期付款的落后,居民每年新增10000 亿元的储蓄,没有出路。除去2500亿元国库券外,新增存款有数千亿元进入股市并不奇怪。可以说除非大量分期付款购买住宅,居民存款在数年之内将大量进入股票市场,这是牛市的经济根源。
有人说,300亿元新股发行,按1:10溢价要占用3000亿元人民币, 所以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不可能上升,有人甚至计算出股市“正常价格”是3000—3500点(深圳),这样今年下半年股市将由牛变熊。这种看法,似乎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和在二级市场上的溢价程度,是不受整个股市行情影响的,是靠计划经济强行摊派的!我不理解,如果将股票市场在两三个月内从6000点打压到3000—3500点,降低40—50%,而且长期控制它在4000点以下甚至更低,将广大中小股民的投机和投资积极性视为不正当,将正常的牛市行情和预期强行变成熊市,有何必要?这样不仅会妨碍股市的发展和改革的进行,而且恐怕根本就实现不了。新股即不会有人认购,老股既不会有人购买也不会有人“割肉”,连大户违规资金也因为无人购买而退不出来——股票市场成为有价无量的一个死市!到时又需要利好来刺激了。
三、历史机遇:利用牛市推进改革
目前最为有害的一种思想,就是把规范与改革分开,把股市单纯看做筹资工具,而忽视它对改革的促进作用。股票市场固然需要规范,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它可推进中国的改革,甚至能够利用它的不规范推进改革,才是真正有远见有创造性的思路。
1987年我国曾经出现商品抢购风,3000 亿元居民存款集中提取2500亿元,我们未能从积极方面加以利用。 目前出现了在更大规模上展开的“股票抢购风”,一方面是50000亿元居民存款没有出路, 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困难重重:国有企业负债率达到80%;3000万老工人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央财政赤字严重,国库券发行猛增;银行呆帐率达到30%,债务危机蔓延,社会信用降低,国家信用风险增加;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改革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急需财力支持。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通过加速股票上市,将二者结合起来,利用股票飚升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大大加速国有部门的改革呢?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扩大国有企业股票的上市,中央已经决定1997年的300 亿元新股上市,并依照产业政策发行,这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改造。
第二,同时加快国有企业之间兼并和联合的步伐,以上市公司兼并一部分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以带动一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
第三,通过立法,将所有上市公司的资产划出20%归社会保障基金会,由各地区人大和工会组织董事会,聘请专家按照基金操作程序加入股票市场,以基金的利息支付老工人的养老和医疗费,一方面解决我国3000万老工人没有建立社会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推动经济民主监督,还可以解决股票市场过度投机问题;此项改革是一石三鸟。
第四,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少量股票,以冲销历史呆账,并从此走向商业化,新账决不再欠。
第五,国家可以从股票交易中征收大量税收以缓解财政困难。
第六,300亿元新股发行决不可能全部在深沪两地, 应该开辟地方性股票市场,将已经存在的柜台交易正规化,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些国有企业集中而困难较大的地区,如沈阳、天津、武汉、太原、长沙、重庆,可以通过设立股票市场,加快地方股票上市而找到解困道路。
第七,居民存款大量转换为股票,化解了国家的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
这样一个局面,几乎可以使得折磨我们多年的问题,在股票市场上“毕其功于一役”,使人难以相信。这种上市,本质上是利用居民投机心理将其存款转化为国有企业股票,是由居民存款支付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成本,而对国有部门有利。居民之所以能够接受这样的政策,甚至主动地进入股市去高价购买股票,完全是由于近年积累而成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对经济前景看好,对股市看好,能否抓住这一宝贵时机,极为关键。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大牛市上,股票才能够溢价发行,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如果再被“姓社姓资”的争论耽误几年,再被国有资产的非法流失侵蚀几年,到时候想卖也卖不出去,后悔就来不及了。
四、整顿股市与牛市行情的一致性
假设目前股票市场总市值是5000亿元,今年再增加5000亿元,新股上市300亿元平均溢价6倍,消化1800亿元,股市总资金增加50%,那么股市总指数提高50%将是正常的。就是说深圳指数可以达到8000点,上海可以达到2000点。
4月份的形势证明了我的预测,利空消息和入市意向相互作用, 造成了股市剧烈的动荡,许多人是留有空仓以应付风险的,只是由于剩余资金太多,对“九七”预期太好, 才使股市在动荡中上升, 轻易突破4500点的去年最高点。当“五一”以后,大家认为利空消息已尽,深市三天内上升800点,达到6000点水平,经过严厉调整,下降到5000 点以下,到“七一”恢复到6000点,也是正常的,出于对政治稳定的考虑,国家证券管理机构确需加强宏观调控,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股票市场的上升趋势。
在调整中加强管理是完全正确的,中国股市的根本弊病就在于违规操作。中国渐进改革的隐蔽性利益转移,从八十年代的商业领域进入九十年代的金融领域,引起了剧烈的利益再分配和巨大的社会投机浪潮。这种投机还不是个人投机,而是以机构大户投机为主体的,使用居民存款和单位资金进行的,如果有巨额赢利则为少数把持权力的人所瓜分,如有巨额亏损则转化到居民存款。这样的以国家信用和居民存款来承担风险,使少数人暴富的利益转移方式,先后表现在炒地皮,期货和股票投机等方面,引起了社会两极分化和震动。中国的股票市场,一直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某些上市公司借助地方保护,在经营上无良好效益,于是将所筹资金再入股市自己炒自己;某些公司与记者报刊相勾结,炒作与宣传相配合;大户联手操纵股市;证券公司利用股民资金向大户透支炒作;少数人利用与证券营业所的特殊关系获取消息,甚至私下修改单据,不仅损害中小股民利益,而且给外国资金投机并操纵我国股市造成机会。因此,证券管理机构进行严格清查是完全必要的,从根本上来讲,这种清查和规范不会影响广大居民入市的积极性,机构违法资金被清除后,股民资金还会增加,国家增加税收和改变交易规则,在减少短线投机之后,股民资金自然涌向中长线,总的股市指数不会因此而下降。但是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切不可陷人道德理想主义,搞那些超阶段的“纯粹”的东西,越纯粹越走向反面,我们不要忘记了“文革”的教训。从不正规到正规,需要一个过程,关键是深化改革,结束金融双轨制,在总体性改革没有完成时,股票市场也不可能很规范。真正清干净了,恐怕把活力也给清掉了。任何股市的活力和稳定都要依靠机构和中小股民两个方面,而以机构基金为主,我国股市的整顿,应该是逐步清理银行资金而以基金代替之,同时保护中小股民利益。如果急于求成,把两方面的积极性都破坏掉了,就是事与愿违了。
即使是清理大户违规资金,也需要一个过程。前一阶段的大力惩罚和清退,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达到目的。这是因为力度过大,使得股市连日暴跌,技术性反弹过小甚至没有反弹,违背了股市波动的基本规律,甚至动摇了中小股民对牛市的基本信心,本来十分清楚的牛市预期变得十分不明朗,关于“股市底部”的猜测越来越悲观。以深市为例,股评家们原来估计到4800点,4500点,4200点,目前甚至出现了3500 点, 3000点之说,这就不能不使人忧虑。以数学模型计算出所谓“规律”,以“规律”决定政策目标,再不遗余力地使用各种手段去改变供求关系,改变社会预期,一定要将一个好端端的牛市改变成熊市的做法,不仅会影响股市和改革,就是连清理大户资金的目的也不能达到。我们的政策要打击的是大户垄断和操纵,而不是中小股民的投机投资热情,在目前清除大户违规资金时,也要“软着陆”,注意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保持牛市预期和行情,在一个“慢牛”过程中,达到改变股市结构,规范股票市场的目的。
五、投资与投机的一致性
股票有两种价值,一种是每年30%左右的投资利润分红, 这需要1比1的比例购买股票才行,如果股票价格上升到目前中国的10元, 那么平均每投资1元每年只有3%的利润率,还不如活期存款利息。在中国没有人是为了这点小利购买股票的,在世界上有多少人是为了这个,我看也没有多少。大家都是为了获得股票增值的利益,就是说,他之所以不惜花费10元甚至40元去购买面值为一元的股票,是因为他预期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将它卖出,这就是所谓投机,投机所得利润较高,是因为它有风险,绝大多数居民是所谓风险厌恶者,他去投机不是因为他喜欢风险,而是希望在冒风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同时他必须独立承担亏损。
在期货和股票方面将投资和投机对立起来,抬高投资而贬低投机,并不妥当,在政策上更不可行,不能要求股民不去投机,只去投资。股民的投资积极性,在主观上往往通过投机积极性表现出来,这没有什么不正当,想发财有什么错?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投机规则,避免大户操纵。每当投机过度,股市自然下挫,加上管理方面的力量,自然有人被“套牢”,“套牢”就是强迫部分股民由投机者变成长期投资者。而长期投资者当其股票价格突然上升时,难免抛出盈利,而变为投机者,投机与投资,实际上是互相转化的,成功的投资有时会转化为投机,失败的投机会被迫成为长期投资,不必勉强地去区分并褒贬投机和投资,关键是健全规则,使投机和投资都有公平竞争的环境。
贬低投机而抬高投资,将导致重视一级市场而忽视二级市场。实际上,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不可能是计划经济下的摊派,而只能是利用股民的投机心理,让他有希望能在二级市场上抛出,一级市场上才能够顺利发行,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与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有某种比例关系。价格太低特别是预期太低,一级市场上的股票就发不出去。目前二级市场的继续低迷,就会人为地影响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等到新股发不出去,再来启动二级市场,就需要更大的力度,难免又要容忍机构资金返回,投机过度。
所谓“股票技术分析”,五花八门,究竟有多少可信成分,本身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在经济学上类似的许多“规律与模型”,都带有假说的性质,比如说价值规律对于商品市场,成本规律对于国际竞争,购买力平价规律即“一价定律”对于汇率,平均利润率规则对于产业调整,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关系,货币内外价值的相互关系等等,其规律的发现者和模型的创立者,都是十分谨慎的,一再声明,这些规律和模型很难得到验证,因为这些模型和假说都是以市场经济所谓的“均衡”为基础的,模型是有许多假设条件的,一个长期模型需要数十年的统计数字加以检验,科学的发展形式是假说,大理论家们创造模型是为了推进研究,不是写奏折用的,他们从来没有想以自己的科学抽象来规定活生生的现实,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谈到中国问题都十分谨慎,说自己不懂中国,这不仅仅是谦虚,因为他们知道理论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
如果说经济科学方面发现的“规律”真正可信,比如说股票价值真的就是深市3500点,那么我们就要更加警惕:这是指一个长时期,一个周期平均3500点,它很可能是熊市的1000点加牛市的6000点,而不是指牛市只能是3500点。绝对只存在于相对之中,必然性只能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规律”之所以成为规律,就是因为它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别场合,而是以统计概率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趋势,一种近似的平均数的规律。现代经济学的成就恰恰不是发现和证明了什么“规律”,而是以现代方法描述出实际与规律的背离程度,并不断提出新的解释。比如英镑对美元的比价,在某些年代大大偏高,某些年代又大大偏低,早已脱离了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你可以说它的平均数是符合某某规律的,也可以说它本来就没有什么规律,再比如国际外汇市场上的即期汇率受到远期汇率的指导,仿佛很有规律,实际上两者都受到第三种因素的影响,而这第三种因素却是由十分复杂的,随机的因素组成的,中国有句古语“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决策中,迷信规律不如不信规律,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改变现实,这是我从目前股市的反复及其引发的争论中,所提出的一些方法论的问题。
标签:股票论文; 投资论文; 中国股市论文; 股民论文; 牛市与熊市论文; 股票分析论文; 经济论文; 证券论文; ip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