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倪青荣

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倪青荣

武汉东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5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由于近些年来发生的天灾人祸,致使建筑物受损,所以我国建筑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做好建筑物优良的抗震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不同作用设计不同的抗震设计。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进行探讨,提出相关措施,希望对促进我国建筑结构工程得抗震功能得提高,保证建筑物功能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讨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建筑工程中科学合理进行抗震设计,必须对结构设计这一基础工作做好。解决这一重要的问题,充分研究建筑抗震设计与结构工程之间的关系,使我国的建筑抗震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一、抗震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关键

(一)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理论依据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突发性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进行的设计。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也不断积累以往的经验来总结进行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筑的抗震设计通过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来提升建筑的不断进步。近几年来,由于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对于抗震能力的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设计者需要运用抗震原理进行设计建筑结构,从不同方面加强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能力,从而减少在真正灾害面前的损失。抗震能力的实际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使用抗震材料以及抗震结构的使用,因此,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应从全局出发。

(二)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关键

(1)建筑结构中建筑位置的选择

在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筑位置的选择。我们知道,建筑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它所承受的危险就不同。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它所面临的灾害是不同程度的。因此建筑结构中的建筑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中抗震能力的设计。所以在进行建筑选址是时,应当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地质勘探和考察,从而了解本地区的地质状况。同时,在全面了解本地区的地质情况之后,要根据建筑的需要尽量选择安全系数高,且远离地震频发地带的地区进行建筑和计划。在进行选址之后,最好通过专业工作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抗震知识的指导,从而对地基进行全面的抗震设计,从而加强抗震的强度和意识。除此之外对于地基使用的材料也要进行严格的筛选。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加强建筑的抗震设计。

(2)建筑结构中结构的设计与选择

在抗震设计中,除了对位置进行严格筛选之外,还要把握建筑结构的选择和设计。在进行建筑之前,首先就要对整个建筑的整体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对于每一个需要用到的构件都要进行严格认真的筛选,并且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抗震测试。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使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得到提升。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都是突发性的,因此每一个部件、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全面考虑并严格进行。否则,我们的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建筑结构中地面布置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中除了以上两个关键点外,还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地面布置问题。在建筑结构中我们要注意设计的抗震能力,同时建筑的地面布置还要根据抗震的要求进行有规律的布置和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结构中抗震能力的研究

(一)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安全性,尤其是抗震能力的设计。所有的建筑结构不是都能够做抗震设计的,因此建筑结构中抗震能力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确定。因此,对于建筑结构来说,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应该是建筑场地地质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以前要对建筑场地的地质环境做好监测工作,通过监测获得数据,从而分析出需要做多大强度的抗震设计。除此之外,还要选择好抗震材料和建筑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抗震的设计与规划。

在根据建筑场地质地进行考察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除了有针对性的设计之外,设计者还会采用模拟地震的方式进行试验。通过模拟地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地震带给建筑的损坏程度,并且也可以找出具有抗震性能的有效结构和材料。设计者可以根据模拟地震的破坏程度来进行分析和完善自己的规划。同时还要对抗震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可以选择最具有抗震能力的材料。因此设计者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真正达到抗震的效果。

(二)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场地环境进行设计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往往需要根据场地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如果建筑结构一样,而建筑结构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那地震给建筑带来的破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不同环境下的建筑需要不同程度抗震设计。对于破坏程度较大的地区需要对建筑进行高强度的抗震设计。尤其是处于高强度的地震发生地则需要更加注意。每个地区的地质坏境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我们还需要摸清地质变化的规律,尽量避开那些地震高发的地区,从而减少因地震带来的损失。所以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远离地震高发地带,同时对于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还是有必要的,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提前规划好。

(三)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的类型进行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除了要根据环境来进行选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建筑结构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现在的大部分建筑结构都是混凝土材料,因此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时,应当对结构的数据测量和钢筋所占的比例进行很好的配置,只有合理的设置好,才能达到防震的效果。因此通过部件的加工和测量,可以使整个建筑结构达到抗震的良好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地震预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地震带来的损失仍然是巨大的。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作用和损失,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采取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物的威胁。对建筑物加强抗震研究与设计,根据建筑物本身特性和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同时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有利于建筑物发挥其相关作用,为有效解决建筑结构与抗震之间的关系,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解决建筑物的抗震问题做出积极探索与努力,不断为我国的建筑物功能的提高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勇. 室内饰面用石膏腻子的性能、现状与应用前景[A].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石膏建材》编辑部、中装新网.2015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六届年会暨第十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石膏建材》编辑部、中装新网:,2015:5.

[2]倪芸,鲍纬哲,胡振宇. 打造“绿色”室内环境抵御雾霾[J]. 住宅科技,2014,34(09):31-33. [2017-09-04]. DOI:10.13626/j.cnki.hs.2014.09.009

[3]孔小丹,杨茂川. 绿色室内设计视角下新型铺地材料的运用[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2):26-27.

[4]胡志明,岳钰杰,范志燕. 关于建筑隔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建筑设计管理,2017,34(03):78-79.

[5]舒利建. 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探讨[J]. 江西建材,2014,(16):35.

论文作者:倪青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倪青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