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整合论文_范会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整合论文_范会霞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中心校 046200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往往以问题单的形式出现。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时候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真正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致使教学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得不到很好地实施,把握好教材与学生及课型,注重课堂提问的三个把握等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问题设计 新课改 对策

一、问题探究不可难易失调

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把他们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所涉及的问题在难度上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过大时,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常使全场沉默无言,教师不得不把问题分解,化难为易,使学生重新入轨。再者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畅,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教师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整齐划一,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严格讲不能叫做问题。也正是这些虚假问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思维通道,限制思维的方向和路线,带有去“问题化“的倾向。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其停在无法思考、不用思考的状态下,自然谈不上启迪、诱导和开发了,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不能强化学生惰性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就让他们回答,学生答不上来。此时教师不是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思考的角度,换个说法纠正学生的思路,而是急急忙忙讲出答案,把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结果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其学习情绪,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愿意回答问题,越是难题越是如此,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

三、避免口头禅现象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充斥课堂。学生回答“是”能代表发自内心的认同;学会回答“对”能代表其思维的清晰明朗。这样的问题只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肤浅,高明的教师是用心沟通的而无需通过“是不是”、“对不对”来寻求自我满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学会察言观色,试想:学生不回答“是”、“对”又能怎样说呢?

四、数学性不能丢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尤其是不恰当的情境创设,造成的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导致教学始终在质,没有了“数学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提高问题设计与提问的质量,教师应在授课前和授课中分别做好三个把握,上课前的三点把握为:

1.把握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编者的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掌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脉络清新地分出重点,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这样使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把握好学生。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把握好课型。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新授课上,教师要在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复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擎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能,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授课中要注意三点把握:

(1)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间距离”。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一讲到底,也不是一问到底,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

(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空间距离”。课堂上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在提问时,恰当的近距离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空间距离,所提的问题在数学的外围盘旋,没有让学生触摸到数学的本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直太露,让学生无需思考就可回答,使提问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提问,对浅问题、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3)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距离”。首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提问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可以平缓一些,态度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允许学生出错,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让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论文作者:范会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整合论文_范会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