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周超

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周超

摘要: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中,水工环技术影响程度较大,为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成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话题。本文以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结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并提出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措施及技术要点,期望能够给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应用

0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地质灾害在受到环境的影响下,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呈现不断增加的发展现状,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相关技术应用至关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首先要做到实时监测与预警分析,结合工程地质技术、环境地质技术及水文监测技术等,发挥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凸显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作用。在地质灾害勘察工作中,做好数据的留存及分析工作,按照勘察流程,制定严密的数据整合机制,在水之监测数据的采集中,尽可能收集多的数据,形成数据信息库,了解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地下水水质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增强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开展效益。

1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应用的意义

在水工环地质技术开展及实施以来,为大力宣传期技术思想、技术发展战略等,借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及发展战略规划是当前优化水工环技术实施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工环技术为适应社会进步和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需求,应不断丰富技术内容及涵盖的领域,将水文、工程地质及环境基础等工作合并融合,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水工环技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具有了丰富的技术应用内涵,要更加关注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周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环保领域等技术的实施与开展,应重视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相互结合,在地质防治技术应用中,重在创新,使得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

当前,地质灾害分类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裂缝六类;各种类型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不仅给社会安定造成影响,同时也会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重点关注地质灾害类型的发生几率、频次及产生的危害等,结合水工环技术,为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1崩塌

在陡坡的岩体结构上,由于受到土体自重力的影响和作用,易导致出现地质坍塌的现象,造成岩土体脱离母体而崩落、堆积的地质灾害。

2.2滑坡

斜坡上的土体由于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导致土体运动过程中会顺着坡度表现出来,在特定环境下产生滑移,在滑移过程中表现出的剪应力超出滑坡面的抗剪强度,进而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后给社会经济带来较大损失。

2.3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陷”,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导致的地下土体结构发生松动现象,地下松散的岩层固结,进而导致土体受力区域的地面高程降低,此种地质灾害现象十分严重,在我国地面沉降型地质灾害发生过的城市超过50个,且灾害程度最为严重的为长三角地区、华北及汾渭盆地地区。

3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要点研究

3.1在地面崩塌与滑坡灾害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水工环技术在地面塌陷与滑坡灾害的治理过程中,可有效实现地面坍塌面积的减少,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在地质灾害分类中,地面坍塌与滑坡较为常见,从灾害的影响看,主要造成人们生活和生产安全,地震灾后地区易发生此类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地面坍塌与滑坡灾害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首先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针对性性设立良好应对措施,以降低地面坍塌与滑坡灾害的发生概率。例如在自然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应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明确禁令任意开采,从而减少由于自然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现象发生。在地质灾害治理环节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做好超前预警工作,加大预警监测力度,对于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科学监测布设,并结合本地区域内的地质结构特征,科学准确的计算和分析地质崩塌、滑坡灾害等地质灾害类型的发生概率,在进行科学评估之后,制定高效的应急防治预案。

3.2在地震灾害治理当中的具体应用

如若某地区范围发生地震灾害,则会导致该地区及区域周围的地形地貌发生较大程度变化,周边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发生。

主要是指由于地震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自然环境出现失衡,如日常活中常见的水灾、火灾等。为了能够保证地质灾害所引发的损害降低到最小,进一步的提升治理效果,在水工坏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实施技术员人员应做到:

(1)充分了解地质灾害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并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获取宏观信号,保证提升地震灾害的治理水平。宏观信号主要指的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异常信息或者异常问题等。例如动物的异常反应、可以当做宏观信号。与宏观信号相比较,微观信号的获取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借助关联性的设备仪器等,获取相关数据信号。

(2)科学合理运用遥感技术。技术人员应依据监测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等,为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提供观测结果的精确化分析,并有效的结合各项数据信息、在整合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制定防止地震灾害发生的相关预防措施。

3.3在地裂缝防治当中的具体应用

在地裂缝的治理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价值明显,主要表现为区域地质构造的断裂。因此作为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的明确相关治理防治影响因素,包含诱发机制、监管措施等。例如,在地下水监测环节中,应充分的结合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检测目标,制定保证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的相关措施,以此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现象等。此外,应将水工环技术应用到地裂缝防护及治理过程中,以此帮助相关技术人员充分的了解地下水的利用情况,并结合当前地下水保护机制,对水质、水位等指标参数进行预警管理,制定完善可行的治理方案,在提升裂缝防护治理的过程中,优化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3.4在地面塌陷防治当中的具体应用

为实现地面塌陷防治水平的提升,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按照水工环地质施工技术,实现地面塌陷灾害几率的进一步降低。一般情况下,地面塌陷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地质为岩溶地区,往往会加大水工地质勘察的力度,因此应准确合理的计算出不同地层结构的作用力,并提前做好相关预警工作,保障地面塌陷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地质灾害类型中主要包含“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灾害、地面的塌陷及地面沉降等”。针对以上几种地质灾害,应重点的关注灾害发生的原因、不同灾害类型的发生频率,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本文重点对水工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技术效果及不同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构建中进行分析,期望能够体现出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东.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OL].世界有色金属,2019(18):217-218.

[2]肖道恺,贾靖.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9(08):222+224.

[3]燕强珍.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05):290+292.

[4]李彦杰.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153-154.

姓名:周超(1985.01--);性别:女,籍贯:安徽省淮南市,学历:本科,毕业山东科技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

论文作者:周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周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