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地区论文,损伤论文,上市公司论文,价值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国的资本市场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从最初的7家发展到现如今的136家,它们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这些上市公司的发展良莠不齐,作者希望采用一种更为精确的衡量方法,将这些上市公司划分为价值创造型的企业和价值损伤型的企业,并对损伤价值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2010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推出了EVA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最早由经济学家汉密尔顿(1777)提出,他在其著作《商品绪论》中指出一个公司若想为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就必须获得比其债务及权益资本成本更高的报酬,即股东财富的创造在于公司创造的会计利润必须能够弥补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只有经济利润为正,公司的财富才会得到真实的增长。[1]米卢诺维奇等(1996)第一次对EVA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他们分别选取了EVA、会计收益、权益收益和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较其他指标而言,EVA与企业的真实价值的相关性更为紧密。鲍文和华莱士(1997)利用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EVA的增量信息含量,并证明经济附加值(EVA)比会计指标(RI)和经营现金流(COF)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2]为了证实EVA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孙铮和李增泉(2001)选取了业绩评价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指标:经营现金流、剩余收入、会计盈余和EVA。他们运用中国的样本数据对指标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EVA的价值相关性强于其他指标的价值相关性。[3]由于EVA从出资人视角描述真实价值的精确性,国资委将其作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
本文应用EVA评价方法,重新对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中会计利润为正的企业基于EVA值进行排序,将EVA为负及会计指标已经为负值的ST公司命名为价值损伤型企业,[4]对其地缘特征、行业特征及产权性质特征等宏观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在政府制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东北地区上市公司EVA排序及分类
本文在对EVA排序时将会计指标已经为负的ST上市公司排除在样本外,[5]并出于数据一致性的考量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和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的2007-2009年共计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的干扰和数据缺失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本文将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缺乏计算EVA相关指标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2)剔除2007-2009年3年间没有持续经营的上市公司;(3)由于金融类企业的财务报表与相应指标的计算与其他企业不同,且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处于金融行业,故将其剔除。[6]最终,本文的有效样本为82家上市公司。
表1给出了EVA均值的排名及分类情况。本文将EVA为正的公司定义为价值创造型上市公司,EVA为负值的公司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在这些公司中有30家在2007-2009年间损伤了企业价值,占总样本数的36.6%,它们在3年中共损伤股东价值86.1亿元,而剩余的52家价值创造型企业则共创造价值494.7亿元。可见东北地区上市公司总体上是创造财富的,3年净创值408.6亿元。其中“国电电力”表现十分突出,该公司年均创值64.51亿元,是第二名“一汽轿车”的近8倍,且连续3年牢牢占据价值创造排行榜榜首,这与其垄断型央企的特殊地位是分不开的。从榜单中我们还能发现,能源类企业的排名相对比较靠前,而传统的制造类企业则处于价值损伤排行的前列。
表2列示了以时间为坐标的EVA纵向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在2007-2009年间,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所占比重逐年加大,在2007年有34.15%的上市公司损伤了企业价值,到2009年增长为36.59%。不仅如此,这些上市公司的价值损伤创造比也在逐年增加,此比例由2007年的16.10%增长为2009年的31.76%,年均增长幅度高达48.63%。这种大幅度“跨越”表明,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价值损伤情况越来越严重。从时间趋势来看,在这3年中EVA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度的EVA均值最高,为1.99亿,2008年度的EVA均值最低,为1.35亿。笔者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和国内股市大跌所引起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市场经济相对欠发达造成的在市场波动中反应缓慢的问题,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危机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危机管理能力薄弱。
三、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对于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而言,找到其共有的特质是提出对策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东北地区2007-2009年间持续经营的全部94家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并以其中ST和非ST但EVA为负值的价值损伤型企业共计42家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对这些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的宏观环境进行深度分析。
(一)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产业分布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产业分布而言,第二产业中有36家上市公司吞噬了企业财富,占东北全部42家价值损伤公司的85.71%,大大超过其他产业。除去三大产业总样本基数的影响后,在第二产业的所有样本中有50%的公司在损伤价值。这两个居于三大产业之首的比例都表明其产业分布特征: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大多处于第二产业,该产业价值吞噬情况最为严重。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基础主要为“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制造类企业,此类企业对生产技术和固定资产的依赖程度很高。由于生产技术升级缓慢以及固定资产陈旧等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二产业虽经过20多年的改造调整,但效果仍然不甚理想,而且该地区第二产业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进而吞噬利润,导致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市场份额下降。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曾令东北引以为豪的第二产业变成了现如今价值损伤最为严重的产业。通过将2005年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水平数据比较发现,总体上,东北地区尽管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方面数据略强于长三角地区,但其在二、三产业的产值和比重方面均远远落后。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先由第一产业占据主导,接着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由第三产业占据主要地位。但是进一步分析东北各产业产值数据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目前产业结构水平不够合理,不满足上述产业发展规律。将该地区数据置于全国水平来看,其缺少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综上,要振兴东北经济,激发产业活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势在必行。
(二)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产权性质特征
从产权性质角度,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2009年间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中有22家为民营企业,占全部42家价值损伤公司的52.38%。在去除基数影响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差距更为明显,在41家民营上市公司中有53.66%在损伤价值,大大超过国有企业的37.74%。这说明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特征即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而言,价值损伤情况更为严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7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调研报告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其总产值已超过全年GDP的51%以上,但是结合东北三省相关数据来看,2007年该地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仅占三省总GDP的42.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不仅如此,东北地区民营企业数量较少,31家民营企业仅占总体的43.6%,这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距离。以吉林省为例,全省民营企业户数不及浙江省的16.7%、广东省的14.3%以及江苏省的12.5%。注册资本上亿元的民营企业,吉林省仅有9家,而浙江省有283家,江苏省有370家,东北三省与发达省份还存在阶段性差距。[7]以上数据充分显示,相比较于其他发达地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民营企业数量少。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创造过辉煌并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为何该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却良莠不齐?探究其原因发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东北地区的相关法律比较缺乏、政策环境存在不平等情况、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不够稳健及相关服务配套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使得民营经济成长先天不足且缺乏发展后劲。
(三)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地缘特征
就地缘特征而言,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通过表3我们发现吉林省价值损伤型企业占该省全部样本的46.43%,为东北三省之最,与辽宁省的43.18%存在一定距离。不仅如此,就上市公司数量而言,黑龙江省占全部样本的23.4%、吉林省为29.8%、辽宁省为46.8%,差距明显。除了价值损伤情况和上市公司数量存在差异以外,这些上市公司的创值能力也良莠不齐。2007-2009年间每家辽宁省上市公司年均创造财富2.49亿元,大致相当于价值创造最少的吉林省的3倍。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方面而言,辽宁省样本企业的表现优于黑龙江省、优于吉林省。黑吉两省价值损伤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的地缘特征。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地区利益的限制,阻挡在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在于各子区域主体以独立利益为导向,忽略整体利益的协调性。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区域划分是以各级地方政府和行政地区为准,每个省的经济发展任务相对独立。这就使各子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动力变为省级、地方性经济利益,各自为政也成为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保护本地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各子区域采取一系列政策,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并进一步形成了类似“板块经济”或“诸侯经济”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形成。除此之外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产业雷同。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十分接近,东北三省经济发展领域相似,多集中在农业、能源和重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造成目前各省建设了许多雷同式的产业园和开发区,而且三省的产业结构趋同,难以突出各省在整体经济体系中的特色产业与优势,造成盲目投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激烈竞争,更无法发挥区域经济本应具有的互补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综上,我们从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产权性质和地缘特征三个层面进行了该地区价值损伤型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即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缓慢、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这些问题在诸多方面制约了这一地区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该地区价值损伤型公司吞噬企业价值的步伐。
四、降低东北地区企业价值损伤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转型
1.政府科学决策。现阶段由于东北地区尚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行业还不能通过市场无形之手的自发调节得到发展。[8]因此,政府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的适当倾斜来促进对东北的产业结构调整。例如,有长远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很难通过市场经济机制自主实现发展的,这类企业需要很高的资源投入,且一般投资回收期较长,初期效益不显著。与之相类似的产业只能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产业政策的倾斜来实现发展。制定区域及地方产业政策时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和热门产业,要以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依据,响应国家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了解当地财政空间和经济承受能力,辅以科学的决策制定程序,这样的政策才是富国富民的精品决策。
2.提高经济附加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东北地区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集聚着大批陈旧设备、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如何才能由传统型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国家应考虑到该地区实际情况,无论是在信贷资金、投融资政策还是财政、税收方面应给予东北工业企业支持,同时加强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政策对东北地区的倾斜,通过建立基地等措施带动东北企业经济转型、增加企业经济附加值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其次,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属于短板产业,基于木桶原理,其必将成为该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当前我们既要认清东北企业管理机制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又要了解其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金属研究所和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及工学底蕴深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吉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才密度处于全国前列,易于形成“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路线。东北地区应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企业、传统产业加强高新技术改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达到平衡局面。积极鼓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支持战略性强、前瞻性好产品的转化与开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诸如大连的软件、沈阳的装备制造、长春的光电子、哈尔滨的医药等优势项目,借鉴总结样板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广,使成功经验为更多企业受用;另一方面,要总结吸取我国信息化过程中失败案例的经验教训,以之为鉴。
3.基础设施与非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必不可少,但基础设施仅仅是常规性建设,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非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要振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关注和增加对项目科技含量的投入,学习、引用新技术新方法。根据国际经验,在建设过程中应保持前瞻性,即适当超前投入建设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特别是在网络建设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要应用最新科技,防止由于滞后性使得建设完成之时已被高速发展的经济淘汰现象的出现。
(二)大力发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
1.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东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要想如浙江省等发达省份的民营经济那般发展迅速,就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并在合法限度内给企业足够的空间,还权于市场,让利于企业,不再.过多干涉管辖应由市场、企业、中介机构承担的责任。与此同时采取完善规则、纠正失灵、提供公共物品等手段有效调控市场,通过高效率的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2.规范民营企业产权及管理制度。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起步较晚。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组织形态大多为家族企业。[9]尽管在企业创立初期家族型的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当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后,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就会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必须从民营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权及管理制度。东北三省有条件上市的民营企业近百家,这些企业和其他有相应条件的企业应当尽量逐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以公司法人治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东北地区民营企业要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发展动力,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替代落后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相关部门应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使其管理向现代化与规范化方向迈进。
3.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民间金融健康稳健发展。民营经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金融方面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振兴东北经济面临的问题之一。要健全金融体系,提高民营企业筹融资能力,加快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需要政府、银行、民营企业自身共同努力。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多渠道筹融资。鼓励和支持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引导规范民间金融行为,保障民间金融市场健康稳健运行;银行在对民营企业信贷方面,应遵循公平公开原则,消除对民营企业贷款利率高于一般企业的现状,降低民营企业筹融资成本;民营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守国家信贷政策,提高自身筹融资能力,多渠道筹融资。
4.逐步减小直至部分排除市场准入歧视。现阶段存在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市场门槛过高的情况,这既违背国民待遇原则,又不利于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添砖加瓦。要消除市场歧视,如在实行特殊政策地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都应享有平等享受优惠政策的权力;除法律规定必须完全由国家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外,应当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对于由国家主导的供水、公路等垄断产业来说,可鼓励民营企业采用合营、参股等方式参与其中;对于可以对外开放的产业,可以内资民营企业优先,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特征,在国企重组和改制过程中,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
(三)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科学统筹,区域协调。应当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总体规划,合理定位产业布局,政府应尽可能做好可行性论证,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化操作,避免因政府单方面行为引发的绩效溢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规划要有协调性和可控性。区域经济的振兴涉及许多方方面面,这就要求三省的区域规划应当注重协调和平衡,全面权衡各子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扶持空间、东北三省经济的分工与协作、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经济版图中的独特作用以及与其他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等问题。只有总体协调统一,地方分工协作,视东北整体经济为一盘棋,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避免各地方抢资金、争项目的现象出现。现如今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开发区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证明了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的重要作用。
2.突出重点与区域协调。从现实和经济角度考虑,以现有国力水平,东北经济振兴应采取因地制宜、重点投资的策略。提升整体水平,不可一味强求各区域、各行业等全面均衡发展[10]。现如今如何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重点突破的区域是摆在国内外各专家面前有待论证的问题。论证中需要考虑原则、作用和效益最大化等方面因素:第一,坚持大局观念,充分利用各子区域存在一定的经济关联性产业循环转移条件,结合整个地区的“扩散效应”作用,坚持高起点的区域和产业开发原则,振兴东北经济;第二,全方位整合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客观谨慎的角度进行重点地区选择,使相关资金投入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实现双赢。
3.立足小东北,放眼大东北。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模式逐步由对抗发展成为合作。多方共同提出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战略等措施。基于地缘优势、互补优势和经济协同效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十分迅速。2007年,东北亚区域贸易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120亿美元。如中俄、中朝及中日的双边合作、环东海黄海经济圈、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等都有很大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立足我国东北地区,放眼整个东北亚经济圈。东北三省交通网较为发达,其中有多条交通线连接东北亚的其他国家,而且就东北亚经济版图而言,我国东北地区处于相对中心的地带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充足的劳动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其诸多优势,以本地区为圆点向东北亚经济圈辐射。
4.大力发展区域交通、信息及信用三网建设。(1)改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形成以高速铁路网络为主,高速公路网络为辅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我国高铁发展趋势十分喜人,现如今已跨入世界高速铁路先进国家行列。“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将投入7000亿元来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高速铁路,届时由哈尔滨到沈阳的车程将从现如今的7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通过京津、京沪及沪宁等高铁惠及的地区来看,其人流和物流的往来效率大大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东北三省应借鉴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抓住“十二五”全国高速铁路网铺设这一机遇,大力发展以高铁为主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2)加快区域信息及信用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三省间应构建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快速的沟通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及整合调动资源。
必须明确的是,以上几点政策建议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不可孤立片面地只针对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推进。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对于该地区企业及经济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作用,而EVA则代表企业真实创造的价值,是企业对经济贡献的客观评价。通过对东北地区价值损伤型上市公司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发现东北经济振兴过程中的问题,并认清只有坚持推行相关政策,降低东北地区企业价值损伤水平才能提高东北企业的经济贡献程度,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
标签:东北经济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宏观环境论文; 东北发展论文; 东北历史论文; 民营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新世纪福音战士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