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唐茜,程景林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总结用药经验。方法: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2例,心电监测,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症治疗心律失常,必要时进行电复律,达到血管开通患者,立即做好手术准备,转心导管室治疗,进行吸氧治疗,14例联合无创正压通气,12例合并意识障碍者适度抬高吸气、呼气压力,针对心力衰竭病因治疗。结果:急诊内科未见死亡率,2例转手术治疗。出急诊内科,患者EF、CO、E/A、SBP、PaO2/FiO2高于治疗前,患者HR、RR、APACHE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用药品种较多,需做好用药管理,同时还应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等伴发病变,控制病因。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人;急诊内科;临床分析

心力衰竭一种常见致死性心血管疾病,按照轻重缓急可分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诊内科多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危象,死亡率较高。老年人是急性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这与老年人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心肌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1]。急性心力衰竭尚无规范的治疗策略,对于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积极控制致死性并发症,防治猝死。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老年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72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60~91岁、平均(71.4±6.2)岁。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43例、Ⅳ级31例。原发基础性疾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23例、肺源性心脏病14例、冠心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2例。

1.2方法

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测,必要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常规用药,抗心衰治疗,速尿20mg~40mg/次,螺内酯20mg~40mg/次,贝那普利5mg-10mg/次,部分无法耐受换氯沙坦钾25mg~50mg/次,联合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6.25~47.5mg/次,地高辛0.125g/次。62例合并心律失常,其中53例给予胺碘酮,3~5mg/Kg胺碘酮+0.9%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心电监护10min,若心电图无明显改善,则追加150mg胺碘酮,持续静脉泵入,速率0.50~1.00mg/min,持续10~20min,,若仍然未能改善,可再次泵入追加50~150mg,时间30min。达到血管开通患者,立即做好手术准备,转心导管室治疗。进行吸氧治疗,氧流量5~10L/min,14例联合机械通气,无创正压通气,自主呼吸/时间控制(S/T)模式,频率12次/min,呼吸时间比1.5~2.5:1,呼气压力3~4cmH20,吸气压力6~8cmH2O,吸气压6~8cmH2O,12例合并意识障碍者适度抬高吸气、呼气压力。同时积极寻找心力衰竭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出急诊科,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血量(CO)、二尖瓣口血流流率频率(E/A)、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PaO2/FiO2、APACHEⅡ水平。转手术率,死亡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s)反映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诊内科未见死亡率,2例转手术治疗。出急诊内科,患者EF、CO、E/A、SBP、PaO2/FiO2高于治疗前,患者HR、RR、APACHE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出急诊科相关指标变化(±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患者,部分可为心肌梗死后并发,患者病情多较重,呼吸道感染、低血糖等都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易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本次研究显示,在治疗前患者EF、CO、E/A、PaO2/FiO2水平均低于正常水平,提示患者心脏明显增加,心功能不足,导致器官灌注不良,考虑到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器官功能减退,应及早改善心功能,改善器官灌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选择血管扩张、改善循环药物。对于伴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首选胺碘酮治疗,同时考虑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分析心律失常的表现类型,识别高风险患者,如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及早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准备,对于伴房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准备好电复律[2]。需注意的是,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品种数量较多,这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需做好安全用药管理。心力衰竭患者还往往伴有低氧血症、通气障碍,还需做好通气管理,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首选无创正压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最后,需积极控制诱因、合并症,稳步降低血压,纠正液体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在治疗过程中,需做好监护,特别关注水电解质、尿量等指标监测,以做好治疗的依据。在用药时,推荐静脉泵用药,相对安全,可持续用药,同时减少液体控制难度,但需做好滴速的调节,根据药代动力学严格设置输液泵的参数[3]。

猝死与交感神经紊乱关系,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亦是如此,现代医学也越来越强调心理治疗、整体康复。许多老年人在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后,自控能力较差,出现较强的濒死感,配合能力不足,应激水平上升,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上升,从而影响心律失常控制效果,提示心率水平。在治疗时,需做好镇定镇静的治疗,以控制心理应激[4]。

综上所述: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用药品种较多,需做好用药管理,同时还应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等伴发病变,控制病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

[2]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4):283-324.

[3]赵梦华,石建平,徐宝元.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5,30(5):584-586.

[4]崔炜.2015年心血管病学重要临床进展[J].临床荟萃,2016,31(2):123-130.

论文作者:唐茜,程景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_唐茜,程景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