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电网行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不容乐观的是,某些区域的电网建设工程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比如关于光纤通道未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遥控和遥测,造成了配电化自动功系统功能的下降,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规划和研究。本篇文章简要分析了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内容,这对于我国电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和关键,这要与有着不同供电需求的区域紧密结合。按照区域差异性的用电需求,专业人员要结合实际状况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和区域之间不同的用电需求,这是做好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如何结合区域差异性,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做好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工作呢?这是当前我国电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供电区域
根据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供电可靠性将我国用电不同需求的区域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A+区域”主要是指城市中心区、高新开发区等,要保证供电可靠性维持到99.99%以下,负荷达到30MW/km2;(2)“A区域”供电可靠性要与“A+区域”保持一致,负荷达到16~31MW/km2;(3)“B类区域”主要是指地级市中心区、重点城市市区等,保证供电可靠性维持在99.964%上下,负荷达到5~16MW/km2;;(4)“C类区域”主要是指地级市市区、发达城镇等,保证供电可靠性维持在99.896%上下,负荷达到2~5MW/km2;(5)“D类区域”主要是指城镇供和农村,供电可靠性要求比较低,负荷达到0.2~2MW/km2;(6)“E类区域”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偏远地区、农村和牧区等,负荷达不到0.11MW/km2[1]。
二、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分析
(一)主站规划设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过程中,首要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主站规划设计,要将主站规划设计工作进行细致地分化,划分为大中小的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运行前置延伸模式,需要确定是否在监控区域合理控制的范围内,是否能进行对数据的审核和记录;大中小的运行模式是扩容平台的主干成分,要是该模式与EMS、PMS和GIS等系统项链,实现互相交流信息的效果,来实现配电网信息共享和整合。与此同时,还要创建配电网图模,保证对于电网建设过程中的突发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排除。结合不同规模的主站设计,就要对信息接入量作为参考数据,比如小型主站规划设计,合理设置信息接入量为10万点以里;中型主站规划设计,合理设置信息接入量为50万点以里;大型主站规划设计;合理设置信息接入量为50万点以上。另外,关于一些硬件设施,大型主站规划设计要有效应用到SCADA软件,中型主站规划设计可选择适合的软件;小型主站规划设计可应用SCADA模块、故障处理模块等[2]。(主站规划设计: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主站规划设计
(二)通信设计与终端设计
在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做好通信设计和终端设计工作,对于正确处理终端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终端设计多采取“三遥”和“二遥”的方式,关于“二遥”就是处理监控故障时的数据资料、遥测电流等终端设计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开关设计不需要导入复杂的电动操作系统;终端设计在可以有效保护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前提下,就需要加强对电动操作机构的配备,既能在无线专网的引入下保证终端功能的正常运作,又能合理引入GPRS方式;关于“三遥”主要是处理故障数据信息,借助于遥测、遥孔功能等,还要在开关设计上,装置电动操作系统。一旦出现非对称加密的状况,专业人员可合理使用光纤通道来完成终端设计工作。
(三)继电保护技术
为实现供电可靠性的目的,可采取继电保护技术。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电网建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面临着低短路容量、供电半径长等严重问题,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要及时排除故障,可采用三段式的方法来实现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保护,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三段式安装在系统的主干线处的位置,并且配备断路器;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电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面临着高短路容量、供电半径长等严重问题,这就要求专业人员结合故障发生的实际情况,检测电流值,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案,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3]。
三、缩小区域间差异规划设计工作
在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终端设计工作和主站设计工作,又要合理规划缩小区域间差异规划设计工作。结合配电系统中的主站设计工作,结合县城区域电网系统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前置延伸的运行模式;结合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到重点城市区域中电网系统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大、中、小型主站设计工作。关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终端设计工作和继电保护工作,要按照区域之间实际的数据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比如“A+区域”可充分应用全电缆自动化供电的方法,采取“三遥”的配电终端设计,减少故障发生的危险系数,确保出现突发故障时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A类区域”应用“三遥”的终端设计方法,在供电线路材料的选取上,可采用电缆或是绝缘导线性能较佳的材料。当然,为了进一步减少故障发生的危险系数,还需要做好后期的保护工作,如“二遥”终端和GPRS通道等。总之,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做好整体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于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十分必要[4]。
结束语:
做好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工作,能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水平。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专业人员要及时总结发现问题,还要遵循区域间差异化的基本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做好主站规划设计工作、通信设计与终端设计工作等,并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创新电力技术手段,这对于推动我国电网行业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异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星.研究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J].科技尚品,2015,(11):16-17.
[2]杨玉平.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大科技,2016,(11):53-54.
[3]郑进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7,(12):103.
[4]张春跃.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5):223-224.
论文作者:沈宏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规划设计论文; 区域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终端论文; 可靠性论文; 主站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