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组织管理的新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运会论文,组织论文,新构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02(2003)03-0015-02
1 奥运会借助于政治等异化力量求其发展
萨马兰奇对奥林匹克运动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首先就是逐渐扩大它向政治开放的程度。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发展,有赖于国际局势的缓和。国际恐怖事件和大规模抵制参赛活动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非但不为体育运动所接受,也会受到国际正义力量和舆论的批判和谴责。国家投入资金支持申办奥运会,或参加奥运会是奥运会得以顺利举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奥运会非但不能保持与政治隔离的态度,相反还要扩大向它开放的程度,借助于强大的政治功能来维护其尊严。近年来,国际奥委会一改它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原则,逐渐加强了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向其领导人授予奥林匹克勋章的方式,获得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国际组织领导人广泛的支持。
此外,对于国际奥委会委员地域分布不合理现象所造成的“欧美中心主义”问题,各国也需要借助于国际政治势力的干预才能得以解决。而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产生是“自我遵选制”,这种组织结构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精英民主制”,它使国际奥委会难以纳入必要的异质因素,难以摆脱其封闭性和排外性。看来,这种非民主性的委员结构,也须效仿各国政体中的民主制原则才得以改善。因此,借助于异化力量,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2 提倡国家办奥运而非个人主办
众所周知,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由于美国企业家尤伯罗斯成功地引入市场机制,对奥运会进行商业化运作,首开了奥运会非但不亏反而赢利的先河,成为各国效仿的典范。此后,美国又如法炮制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继续由私人承办。从经济效益原则来看,这两届奥运会都是非常成功的,尽管没有得到政府一分钱的赞助,反而分别创造了2亿多美元的纪录。但是,从典林匹克的精神原则来看,则是失败的。由于是私人承办奥运会,缺乏政府的有效管理与监督,致使奥运会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还出现奥林匹克公园的爆炸事件。另外,个人单纯追求商业利益,却放弃了宜传奥林匹克主义,也有悖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次相对比的是,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因为国家主办,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则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奥运会。国家主办奥运会,可以发挥其管理各项事务的强大职能,有效地组建奥运会组委会,制定出详尽的奥运计划,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与监督下组织好奥运会的竞技比赛活动,组织奥林匹克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发行纪念币、纪念邮票等实施其文化职能,在奥运会期间宜传奥林匹克精神。
3 现代科技介入奥运会
现代科技应服务于运动训练并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实现科、训、教一体化。各体育强国都在大型训练基地或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科研设备和强有力的科研人才,以增加训练中的科技含量。如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训练基地的运动医学中心、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和尖端水平的游泳模拟水槽。其它国家也有各自的训练基地。另外,也有新的器材、设备的研制和高科技术的应用。如在服装上采用的新型聚丙烯泳衣面料,能随人体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还有自动存储和释放热量的智能服装材料以及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材的碳素钢材料等。
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奥运会,也体现在运用它更好地完成组织管理工作。其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供远程训练辅导,可以快速获取各种训练和比赛信息,对大型比赛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如早在1912年的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就首次在田径场安装电子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装置,1936年奥运会首次实现电视实况转播。奥运会还相继使用电子计算器和电动计时装置协助裁判工作,并且通过人造卫星向全世界进行大会实况直播;使用最先进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播和处理、电计时测距技术等;采用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比赛组织管理系统也应用到奥运会的组织管理系统中。根据奥运会周期的需要,科技管理已经由粗放式逐步引入现代管理新模式。
4 两国或多国联办奥运会
奥运会既是世界各国展现其竞技体育实力的舞台,又是世界了解申办国家和城市的窗口,更兼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各国竞争申办奥运会,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支持。但正因为“物以稀为贵”,四年为一周期的奥运会不可能在所有的国家举行。尽管每一个国家都渴望把奥运会请到自己的土地上,但因为奥运会规模大、经费多、运动项目的条件和地域限制等原因,使许多国家,尤其是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望而却步。另外,外部因素是因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组成体系中存在着的“欧美中心主义”,使奥运会大多在欧洲和北美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举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各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因此,奥运会应该在更多的国家举行,让更多的国家感受奥林匹克运动会令人心潮澎湃的激情。根据系统论的观点,部分之和大于整体,一国的经济力量虽有限,但两国联合起来,力量就强大了。历史上曾有一届奥运会开创了奥运会在两个国家举行的先例,即1948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当时,由于进口马匹检疫问题,马术等比赛项目只好安排在邻国举行。另外韩日联合举办2002年世界杯,就是两国携手共同举办体育赛事的一个有益尝试。除了具有主办奥运会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联办奥运会的两国必须在地域上接近,有便利的交通,具备承办部分奥运项目所需的自然条件和竞赛场地。在此基础上,国际奥委会根据两国递交的申请报告,以及对两地经济实力和竞技水平的实地考察,给它们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的竞赛任务。然后,两国可以分别组建奥运会组委会,但必须有一个联合组委会,负责两国内不同项目赛事的组织管理工作。两国或多国联办奥运会的优势在于,可以使更多的国家感受奥运会,可以集中两国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力量来组织这一大规模的盛会,可以使更多的科技人员和体育工作者参与到其中,尤其是那些最优秀的人。不利之处在于两国或多国联办奥运会,会使竞赛场地分散,不利于参赛国组织奥运代表队,也使体育场地的利用不够充分。还可能使主办奥运会的两国或多国在对奥运会的组织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利益纷争。但毕竟利大于弊,联办奥运会国家和城市不太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问题发愁,可以比较轻松地承办奥运会。
5 平衡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项目
奥运会分为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两部分,但事实上,冬奥会远不如夏奥会那样受人瞩目。一是冬奥会的项目远不如夏奥会那样普及,二是因为冬奥会项目对自然条件有更多要求,它们多是在严寒的地区流行。这些项目分别是滑雪、现代冬季两项、雪撬(有舵手和无舵),滑冰(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以及冰球。而对许多常年温暖如春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根本就没有条件进行训练,更不用说在大众中推广普及了。夏季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项目的不断膨胀。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只有在至少75个国家和4个大洲的男子中以及在至少40个国家和3个大洲的女子中广泛开展的运动,才可列入奥林匹克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在至少25个国家和3个大洲中广泛开展的运动,才可列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但要求加入奥运会的项目越来越多,总的趋势是仍然会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奥运会。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商业运作以来,连续4届奥运会平均每届增加的项目数达17项,如除去被抵消的取消项目数,实际增加的项目数更多,平均每届增加7.5%。这样就导致了夏季奥运会不堪重负,而冬奥会项目相对较少的不平衡状态。改变这种不平衡性的方法就是把夏奥会的一些项目分离出来,并入到冬奥会中去。
6 奥林匹克运动应注重大众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是既要鼓励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的协调发展,也要鼓励发展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只是一个向人们展示体育运动魅力的窗口,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达到人人的“心身和谐发展”,即大众体育的繁荣。竞技体育宜称要向人类的生理极限挑战。而作为竞技体育的最高级别的奥运会各项目的金牌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夺得奥运会金牌而服用违禁药物的“兴奋剂”问题,即是竞技体育的一个负面影响。如果淡化竞技意识,同时强化大众体育,则奥运会可能回归当年的纯洁性。这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不要把过多的利益因素都置放到奥运会这一纯体育活动中,以保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纯洁性。对获胜运动员的奖励只限于精神上的或极少的物质利益,大众媒体应主要侧重于其奋斗拼搏取得成功的过程,宣扬其崇高的人文精神,而非个人成功后所带来的商业效应。顾拜旦说过:“重要的是参与,而非取胜”,这似乎可以给我们新的启示: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奥运会中来,怀着体育文化交流的意愿;或是体育精英们之间的竞争、较量及超越个人生理极限的人格魅力,召唤着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不为胜负,只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