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效果研究论文_凌发举

重庆市开州区白泉乡卫生院 405425

【摘 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合并患有结石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与此同时伴有结石病症,入选的患者一共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胆囊炎伴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方法,无论是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是住院观察时间都是短于对照组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合并患有结石的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提倡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结石;胆囊炎

随着临床微创手术的治疗观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弥补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弊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等的几大特点。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与此同时伴有结石病症,在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临床实验的研究分析,两组探讨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了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并治疗的12位胆囊炎伴结石的患者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6位患者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在40~78岁,平均年龄(55.2±4.5)岁,病例时间9个月~5年,平均病程时间(4.2±0.5)年,治疗组6位患者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2~75,平均年龄(54.3±4.1)岁,病程时间:5个月~7年,平均病程时间(3.8±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例时间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患者们均签署了知情协议书的前提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而治疗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的具体方法是:先实施硬膜外麻醉,做常规手术切口,检查患者的胆囊情况,进入腹中探明胆囊的具体位置,按照常规方法将胆囊切开,然后取出结石,并在术后在患者腹腔内留置引流管,结合抗生素进行持续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应先保持平卧位,接受气管插管麻醉,做一个切口在后上腹位置,应用医用电刀逐层切开患者的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直肌,切开腹膜及腹横肌,暴露出胆囊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其次,切断胆囊三角区内的胆囊动脉,结扎胆囊管,使用注射器将胆汁抽出,使用医用电刀分离胆囊及肝脏,取出胆囊结石,对胆囊床进行常规止血处理。最后,将胆囊切除后,行胆总管穿刺,在胆总管前壁将结石取出来,然后取出胆囊床止血所用的纱布,缝合手术伤口,行常规T管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对两组胆囊炎伴结石的症状治疗效果、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观察时间、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1.3评价方式

本次实验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结果分析,并且在回访过程中了解是否有复发的情况,结石是否被全部消除。此外,我们将对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患者的手术反馈。除此之外,将第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使用(x±s)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实验分析: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者胆囊炎伴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方法,无论是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是住院观察时间都是短于对照组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比对照组要短,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对比分析(±s)

此外,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上看,观察组中1例患者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6),对照组中1例切口感染,1例发热,1例胆总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50%(3/6)。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χ2=7.2169,P<0.05)。

3讨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普外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胆囊炎伴结石主要是由结石长期刺激机体胆囊黏膜导致胆囊发生炎症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它的特点是:好发病率和高复发率,临床表现上为:上腹剧痛、寒战、恶心、发热等症状。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产生的创口相对较大,术后切口疼痛感剧烈。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普遍应用的一种对胆囊进行切除处理的微创外科手术,其优点有一下几个方面。其一,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其二,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安全性较高,近年来胆囊炎伴结石患者的最佳选择;其三;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能性大,其四;手术的操作部位主要局限于患者的右上腹,术后出现粘肠连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最后,手术可以在全程直视的状态下完成。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胆囊炎伴结石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基层医院无腹腔镜的情况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是最理想的术式。

参考文献:

[1]庞贵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疗效体会[J].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52-154.

[2]孙文刚.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54-155.

[3]胡佐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852.

论文作者:凌发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效果研究论文_凌发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