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2323211979****1119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个人认为要么转行要么提高自己的执业能力及技能水平继续从事本行业才不会被行业淘汰,如想在竞争愈加激烈的行业中有所作为必须系统学习行业管理知识及技能知识。本文通过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过程,环环相扣,不能有疏忽和遗漏。只有按照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上述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圆满完成。
1、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安全是天,是责任,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它是维持生产的重要条件,是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最大保障。
1、提高认识,完善机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企业法人代表必须意识到安全生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及施工人员生命的安危,必须贯彻执行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强对生产管理层人员培训,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素质。企业必须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
3、健全制度,严加防范。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与生产有关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负有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增强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施工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施工后做好保养、维修工作,消除一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分析,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根据分项工程的具体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施工人员就操作方法、安全预防措施等作全面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自觉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6、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每个分项工程均配备安全员,依据《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结合现场情况逐项检查评分,确保安全措施落实无死角。
2、质量管理
企业要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闯市场,靠市场增效益。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是企业竞争举足轻重的筹码。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包括投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施工和安装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安全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特性。质量和安全要相互保证,通过安全控制保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的人身事故和财产损失,促进项目的按期完成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安全就是市场,安全就是效益。
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及运用三全控制基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具体实施表现为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和第三方质量监督等两套质检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检员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
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I S O 9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即是这样一种质保体系。在该体系中有与施工过程有关的《质量计划》、《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检验、试验》等活动的质量控制程序,这些程序的有效运行将使整个施工过程得以控制,并且I S O 9000 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就是" 预防为主"。也就是说该系统使工程质量控制有良好的可预见性, 这样就可以更可靠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这样一个质保体系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 所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 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 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 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3、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作为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天气、人员以及其他资源配备情况,编制合理具体的进度计划,计划进度至少阶段应精确到月、分部精确到周、分项精确到日,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计划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是施工的有效指导方向。
4、经济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的是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套用相关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出的。计划成本,指项目管理部门按计划工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本。实际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说明经营效果。实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管理的盈亏情况。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施工成本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建立健全项目的跟踪监控制度,完善项目成本约束机制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强对项目考核工作的组织指导,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目标成本逐级负责制,层层落实,使每人都承担相应的职责,形成降低成本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并严格执行事先制定的奖惩办法;应将考核成绩纳入干部考核档案,今后项目经理的人才聘用,项目经理择优竞争上岗均要考虑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面的业绩,努力选派合格的人才担任项目经理。
5、合同管理
建造合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有更多的费用问题要依据合同确认,而不是依据预算来确认。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等项目涉及到的所有合同,随着施工建造的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也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对甲、乙方都有强制作用。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来讲,认真、及时、全面、专业地加强合同管理将成为必然趋势。
结论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工程的特点,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淳,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 科技资讯 , 2006,(01)
[2]亓凤华,赵飞,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 科技信息 , 2007,(05)
[3]俞卫东,王红英,建筑企业成本科学探索[J]. 科学大众 , 2006,(03)
论文作者:胡英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成本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质量论文; 企业论文; 因素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