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部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研究

黑龙江省西部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研究

郝宏[1]2001年在《黑龙江省西部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黑龙江省西部自然地理特点和防护林体系现状出发,以甘南县音河乡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已建成持续稳定高效的200km~2规模的模式区为目标,本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针对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防护林体系优化为重点,以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杨树低价林更新改造及人工林经营、林草药料立体开发、人工林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及模式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内容进行了攻关研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树种结构优化、体系结构优化、经营管理方式优化以及物质与能量循环优化,构建了以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为骨架,以“小网窄带”模式、人工林经营模式、林草药料立体开发模式、林菌结合经营模式为内容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示范区,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一整套针对我省西部防护林的更新优化技术。

孙景波[2]2009年在《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为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中国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林业工程多样化需求,是历史赋予林业的使命。林业生态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现,更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大省,自1978年国家开始建设“叁北”防护林体系以来,黑龙江省就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改善黑龙江省的生态状况,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黑龙江省而临的重要挑战,因此,研究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策略与对策,对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林业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全面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系统研究相结合、座谈研讨与现状分析相结合研究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黑龙江省未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特点将体现在:(1)可持续发展理论将成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原则;(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方针将更加明确;(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则将更加丰富;(4)科教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角色将得到强化;(5)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将受到进一步重视;(6)与林业生态工程相关的法规建设将得到加强;(7)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森林生态工程建设将得到加强;(8)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速度将加快;(9)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力度将加强;(10)重点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将获得重视;(11)森林公园建设力度将加大。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则为:(1)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2)坚持生态体系建设与产业体系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总体推进与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区域合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6)坚持人才培养与大胆使用相结合的原则;(7)坚持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8)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战略重点是:(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退耕还林(草)工程;(3)叁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和五期工程;(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6)森林经营工程;(7)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8)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工程。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1)为建立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生态完备、功能完善、效益显着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和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供保障;(2)为实现林业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证;(3)为促进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的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的形成,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提供支撑;(4)为推进林业全行业技术升级,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贮备;(5)为拓宽广大农民群众和林区人民增收致富途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与重点建设区域具体包括:(1)西部松嫩平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2)东部叁江平原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3)北部大、小兴安岭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4)南部长白山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5)中部丘陵漫岗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6)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工程布局。提出了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领导;(2)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搞好并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区域内部规划;(3)增加投入,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研究的支持力度;(4)加速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5)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建立新型林业科技创新机制,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科技动力;(6)加大研究与推广力度,不断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新良种、新技术、新成果;(7)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和林木种苗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示范辐射效应;(8)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9)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10)建立森林生态效益长效补偿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社会化;(11)制订和完善政策、措施和法规,加强宣传力度,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12)推进林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激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内在动力;(13)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配套工程,巩固和扩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果。

丁舒[3]2008年在《吉林省西部‘叁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叁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叁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吉林省“叁北”防护林体系前叁期工程建设是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该地区特别是西部白城、松原市,地处我国着名的科尔沁沙地东缘,沙化土地面积大、覆盖广、扩展快,是我国受荒漠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吉林省开展叁北防护林建设以来,由其是四期工程建设的近几年,对吉林省西部叁北四期工程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回顾了以往叁期的历史,总结了前叁期的建设经验,阐述了四期存在的问题,如1.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重点不突出,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工作严重滞后,管理手段落后,基础工作薄弱。2.四期工程规划设计不规范,造林地类混乱,盲目追求数量型扩张,影响工程建设质量。3.规划设计落实不到位,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农防林改造滞后,造林成本偏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如1.高度重视,强化政府领导的责任主体意识确定新的生态工程理念,突出重点,实现造林立体多元化。2.明确建设重点,明确造林地类和造生态林,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力度。3.遵循原则要求,严把作业设计关,加快环城林、护路林、农田林网建设。采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方法。

王立刚, 赵岭, 许成启, 刘新宇, 李兴业[4]2000年在《黑龙江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类型、模式及其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我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情况 ,通过开展定点试验研究和面上调查 ,总结出该区农林复合经营的类型和主要模式。通过具体实例对农林复合经营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并提出该区具有地域特色和潜在发展前途的几种模式

田明华[5]2002年在《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森林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长期以来,人类虽然逐步认识到了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持和发展森林的公益功能,但是不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森林资源都没有正确合理地纳入经济运行体系当中,突出表现为森林资源的大幅度毁灭和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必须全面认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价值,重新构造森林资源的利用体系和利用机制。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今天,如何将森林资源纳入市场运作体系,重构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该文第一大部分,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社会功能,回顾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森林资源从无价值到有价值的认识历程,批判了当前几种自然资源价值论,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释森林资源的价值,讨论了其价值形成与价值量决定和价值分摊与补偿,为解决森林资源纳入市场运作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第二大部分,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认为总体上我国森林资源生产和再生产存在投入不足、产出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均衡等问题。该文还对不同时期我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考察体制因素对森林资源投入产出的影响。该文还选取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林业生产的十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这些案例基本涵盖了我国主要林业地区的主要树种。同时归纳了生态林业生态效益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选取了我国主要的林业生态工程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和评价。由此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有了明确认识。该文第叁大部分,讨论了森林资源的经济学特性及对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影响,对影响森林资源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难点如培育生产周期长、外部性、产权等问题做了重点分析。在总结归纳国内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林业进行了基本定位,认为市场机制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机制,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必由之路。该文第四大部分,对当前我国主要林业政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其中包括林业税费政策、森林采伐限额政策、林地林权政策、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政策、全民义务植树政策等,对各项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做法,结合我国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最后该文在前几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我国森林资源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制度框架,包括商品林业运作制度框架和生态林业运作制度框架,对商品林业建设提出了取消商品林的采伐管理制度,落实产权,放开商品林经营;推进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开放林地市场;改革价格与税费制度,减轻森林经营者的负担;提高林业补贴,加大国家对林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用好银行的贷款,拓展商品林业对外融资渠道;放手发展非

李树森, 俞冬兴, 陈钦华, 孙雪征[6]1998年在《农田防护林优化模式的持续稳定性及其效益》文中研究表明对农田防护林优化模式的持续性、稳定性及其效益进行了较系统地论述,得出如下定量指标:樟子松树龄24年时可完全取替杨树林带;防护周期延长1.75倍;皆伐1km杨树林带可解放土地5.19hm2,生产木材500m3以上。生态功能持续稳定,经济效益十分显着,为我省及叁北地区的农防林优化更新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长威[7]2009年在《嫩江平原防护林资源循环再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防护林体系是一个林业生态系统,它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多级利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标就是在促进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因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经营管理也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进而提出“嫩江平原防护林资源循环再生技术”这一新的研究课题。通过农防林接班林配置技术、农防林萌孽更新技术、薪炭林资源循环再生技术、胡枝子经济林循环再生技术等研究,最终提出防护林资源循环再生技术。研究表明:1.采用带外更新保持原网格大小不变,在林带一侧进行带外更新。以樟子松为主,落叶松、红皮云杉为辅,营造窄林带(1-3行)、小网格(500m×200m)农防林接班林。2.待萌蘖更新的树木采伐后,要在来年的一月份,将伐根刨入地下10-15cm,然后,在伐根上埋一个20cm高的土堆,4月份解冻前要浇一场大水,以利萌蘖。萌蘖的第一年秋,留3-4棵健壮的萌条,其余剪掉。第二年秋,留1-2棵健壮的。第叁年秋全部定植。3.柳树薪炭林造林适宜密度为每公顷1.8万丛。插条造林,以穗长25cm左右,上端外露1cm为宜。柳树薪炭林以2a轮伐1次为宜。4.选择不宜耕作的地段作为胡枝子造林地。穴径40cm,深30cm,每穴植1-2株截干苗,栽后覆土踏实。土壤干燥地段栽后要及时浇水。收割季节宜在11-12月份。对造林条件好的地段也可采用直播造林,每穴10-15粒种子,种子散开,穴径30cm,穴距1m,最后每穴留3-5株苗木,以后可2a平茬收割一次。齐齐哈尔地区,最佳刈割频度为la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

李兴业, 赵岭, 许成启, 王立刚, 刘新宇[8]2000年在《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复合农林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提出通过 5年的攻关研究 ,建立了音河和兴久 2个模式区 ,提出了复合农林业持续稳定高效经营技术 ,复合农林业综合配套技术、水土保持林配置技术和护堤护岸林营造技术 ,并利用GIS对甘南县复合农林业系统进行了分类和分区。

刘殿君[9]2009年在《赤峰市敖汉旗小流域防护林空间对位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防护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和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为人类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赤峰市敖汉旗牛古吐乡大五家小流域内的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理论为指导,进行防护林的空间对位配置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大五家小流域各样地林分、土壤、林下植被等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模型III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小流域立地因子与林地生长之间的关系,将小流域划分为叁个立地类型组和八个立地类型;(2)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小流域防护林林种的合理比例为:防风固沙林28.13%,农田牧场防护林25.88%、水源涵养林14.26%、水土保持林13.75%、护路林10.14%、护岸林7.83%,全面分析能够反应各林种防护功能的因子和林种之间的关系,判断并选择出了防护功能较强的小叶杨+柠条、油松+沙棘等混交林以及柠条等纯林;(3)依照小流域防护林的对位配置原则和防护目标,在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下,从整地、树种选择、株行距、混交方式等方面对小流域防护林进行了对位配置,设计了油松+沙棘、小叶杨+柠条、华北落叶松+柠条叁个混交造林类型和油松、小叶杨、柠条、沙棘四个纯林造林模式。

佚名[10]1998年在《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全力推进 确保如期 建成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杨克杰副厅长在黑龙江省叁北防护林暨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全力推进确保如期建成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杨克杰副厅长在黑龙江省叁北防护林暨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十五大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指示精神以及省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全国林业计划会议...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西部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研究[D]. 郝宏. 东北林业大学. 2001

[2]. 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 孙景波.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3]. 吉林省西部‘叁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研究[D]. 丁舒.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 黑龙江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类型、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 王立刚, 赵岭, 许成启, 刘新宇, 李兴业. 防护林科技. 2000

[5]. 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D]. 田明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2

[6]. 农田防护林优化模式的持续稳定性及其效益[J]. 李树森, 俞冬兴, 陈钦华, 孙雪征. 防护林科技. 1998

[7]. 嫩江平原防护林资源循环再生技术研究[D]. 周长威.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8]. 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复合农林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J]. 李兴业, 赵岭, 许成启, 王立刚, 刘新宇. 防护林科技. 2000

[9]. 赤峰市敖汉旗小流域防护林空间对位配置研究[D]. 刘殿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10]. 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全力推进 确保如期 建成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杨克杰副厅长在黑龙江省叁北防护林暨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会议上的讲话[J]. 佚名. 防护林科技. 1998

标签:;  ;  ;  ;  ;  ;  

黑龙江省西部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