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模型的设想_内部审计论文

构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型的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模型论文,分配论文,资源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已经组建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目前内部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却十分有限。造成这一现象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深,内部审计的绩效难以衡量以及内部审计资源稀缺等。对于如何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作用,学界和实务界都从内审部门的设立动机,设立模式以及绩效进行研究,而对于内部审计资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认为可以将内部审计视为一个微型市场,对其进行供需分析,按照经济规律有效合理地利用审计资源,构建属于公司自身的分配模型,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有关内部审计资源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的方法,视角也不相同,主要是由实务界专业人士就具体工作上的操作进行论述,而有关内部资源理论层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接下来将首先回顾已有的文献,然后对内部审计市场进行分析,接着提出公司应该建立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型。

二、文献回顾

李波等(2011)认为现存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可利用资源不足,存在着整体规模偏小,只是为了应付监管等问题。斯伟(2011)认为审计资源是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模式选择的基础,并以公司选择内审外包的决策和形式为视角,认为需要考虑公司内部审计资源的特征,结合公司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公司的内部审计模式。乔翠云(2012)认为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最大的特点是效益性原则,并且指出内部审计资源流动性强,拨付方式灵活,如果利用不好,效益不高,很容易导致资源流入其他部门或改作他用。李敏(2012)通过引入项目组合的方法,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从实务上合理安排审计工作,务求达到效用最大化。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发现,目前关于内部审计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观察,缺乏对公司内部审计情况的具体研究,也缺乏一般的理论阐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一是内部审计资料并不公开,所能利用的数据只能被内部人员获得;二是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尚在机构设置模式探讨的阶段,并没有与国际的发展相一致,达到预想的工作效果,因此研究进展较缓慢。本文将从经济学中效益最大化为角度,从内部审计市场最基本的分析出发,建立公司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型。

三、公司内部审计市场分析

内部审计可以看成是一个微型的市场,适用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供给曲线的一方,提供确认、咨询服务;各利益相关者作为需求曲线的一方,向内部审计部门寻求各自所需要的服务。该市场有一明显的特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不一致的:需要咨询服务的,如生产单位等,希望得到流程改进,业务程序化、合规化的审计报告;需要确认服务的,如管理层等,希望得到有关决策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等机制流程上的审计报告。由于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司经营的不断壮大,公司自身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需求对象多样化,需求层次多样化和需求数量巨大。

随着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模式的不断变化和内部审计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内部审计服务:由原来的设置在财务部门下,服务于财务经理,逐渐为公司内部其他对象所服务,如向管理层提供经理层舞弊审计,向信息部门提供计算机系统审计等。内部审计也逐渐为公司外部人员服务,如银行向公司索要内部控制自查的内部鉴证,向股东、政府监督部门提供公司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等。需求层次也呈现出多样化,主要是因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其技能、经验,所接触的业务复杂程度等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使得其公信力和权威程度越来越得到公司内外的认可,因而使得内部审计承接的业务也多样化。管理层不但要求内部审计监控内部控制,而且希望内部审计为公司各种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检验和改进;业务部门不但要求某一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而且希望内部审计能为其管理上的一般业务职能提供流程改进的咨询建议。目前,内部审计也被认为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并且根据IIA的多次修订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到内部审计承担的责任在不断扩大,也从侧面呈现了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呈现快速的增长。

虽然内部审计的需求异常旺盛,但是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供给却不能与需求相匹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供给主体单一性和结构性难题。内部审计外包在近几年受到公司的青睐,但是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由于内部审计深入到公司的方方面面,极有可能涉及到公司的核心业务,因此大部分公司依然是选择依据自身资源组建内部审计部门。因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供给只能以内部审计部门为单位,提供程度有限的审计报告,所以导致“供需”关系紧张,“剪刀差”问题严重。内部审计存在着供给结构难题是由于内部审计业务需求增长,需求层次多样变化已经超越了现有人员、能力和知识等结构所能承受的。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下,通过经常性操作,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但是对于内部审计时下的快速发展,就显得捉襟见肘。如果不能合理地预见未来自身内部审计战略性需要,及时地进行战略调整,必然导致内部审计作为供给的一方出现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何合理分配内部审计资源,使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得到合理的解决,是公司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四、构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型

(一)明确构建分配模型的目的

鉴于以上对内部审计市场的整体分析,可见内部审计供需关系异常紧张,资源的分配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而内部审计资源属于一种稀缺资源,无论是公司内部分配的物质因素,还是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所具有的素质因素,都使得公司不得不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原则。虽然每一家公司对内部审计的资源投入是不一致的,但是可以根据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进行简单的划分,主要是由咨询与确认两大职能所组成。因为咨询与确认是遵循不一样的审计准则进行工作,两者在实际工作中侧重点不同,因此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相互排斥,两者的投入呈现此消彼长:咨询类内部审计项目其实质是对实际工作的改进,为了公司能够更加有效率地运行;确认类则偏重对实际工作的认可,为了使得公司的经济结果得到制度和程序上的保障。如图1所示,对于确认职能的工作投入增多,咨询所能得到分配的资源必然减少;同理,投入在咨询职能的资源增多,确认职能的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这一条曲线就是内部审计资源的约束线。在一定的内部审计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只能在这一约束条件下完成确认与咨询工作。因此,如何有效分配内部审计资源,使得确认和咨询都能得到满足,寻求最大化价值,是公司构建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型的目的。

(二)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的规定,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分为部门管理和项目管理两大类,其目的是通过行政和业务两方面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分开管理。部门管理偏向于公司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一般的制度建设管理,业务管理偏向于部门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般性指导和规范性指引。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管理职能一般由公司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执行,而业务管理只是执行工作的一般性原则,并且只是通过工作底稿的形式进行保留。人员与业务的分开管理虽然可以提高公司部门的职能专业化,但是随着内审需求的不断加强,如果不能意识到内审资源的重要性,仍然隔断人员与业务,那么内审部门不被重视和内审工作不被认同等问题就会相继出现。因此,本文认为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建立内审数据库。内审数据库应该包含内部审计资源的每个方面,并且根据公司自身业务特征和内审部门工作具体情况建立而成,这不但可以将原有的以纸质底稿的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加以运用,而且还能更好地为内审部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业务质量改进和公司构建内审资源分配模型打下基础。

(三)构建内审资源投入因素指标体系

在建立内审数据库后,应该构建内审资源投入因素指标体系,为构建内部审计资源分配模型设立提供前提条件。根据周红梅(2012)提出内部审计资源的定义,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资源即是指该部门用来完成被指定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支出以及一些常用方法途径等前提条件,这一资源体系也包括内部审计体系本身。简而言之,内部审计资源就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人财物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型等各因素构成的综合。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认为除了上述四种因素还可以引入业务因素,具体可以建立如表1所示的三级指标体系。

以上评价体系可以进行更细致地量化,并且各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业务特点和未来战略发展重点等方面,更深入地改进这一量表,使得其符合内审部门的实际情况。

(四)建立符合公司自身特征的分配模型

根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属于公司自身的内部审计资源模型,如表示不同的资源投入,代表其所具有的权重。而由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区别,可以再将这一模型进行细分,划分为咨询与确认职能的资源投入模型。每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并不一样,因此权重的比例也不相同。而确认和咨询职能的本质存在着区别,两者遵循不一样的审计准则,工作要求,两者对投入要素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1)确认职能主要强调对机构设置的规章制度,组织的整体运行情况等宏观层次进行评价工作,侧重点是流程设置,制度建立和决策监督机制健全与否,其可能划分的标准只有优良中差之分;咨询职能则是主要要求内部审计工作查处公司内部实际运营出现的不符合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有违常理、原则运行的具体问题,侧重点是流程改进,提高效益等微观层次的工作;(2)确认职能可能更加要求人员具有风险观,大局观,具备评价工作的素质能力,更类似于“通才”的人员;咨询则要求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能从现有的工作观察中,找出存在的隐性问题,具备“专才”的性质。因此,将确认与咨询分开,分别建立是必需的。

在一级指标中,主要是根据周红梅对于内部审计资源的定义,再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概括而成的,而在五大指标中,机构设置因素虽然二级并指标不多,但是其权重却应占较大的比例。因为内审部门的设立目的和报告层级体系都是内审能否发挥实际作用的基础:(1)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企业是为了提高效益,而有些企业也许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的机构设置必然使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内部审计资源的投入也必然较少,内部审计资源模型的构建极有可能出现不起任何作用的情况;(2)当前,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主要由三种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内审作用的发挥差异明显:经理人模式下,内审部门受命于总经理,其作用的发挥只能局限于对其他运营部门的监督;董事会/监事会模式下,内审部门由董事会/监事会掌管,其作用的发挥虽然比经理人模式好,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两职合一”和监事会形同虚设情况严重,因此其也只能发挥相对有限的作用;双头模式是将行政与报告分开,使得内审部门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作用的发挥可能是当前各限制条件下最理想的。鉴于以上分析,可见机构设置因素是内审真正发生价值的核心,其权重比例也应该较高,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对不同模式设置下探索更有效的资源分配模式。

在根据公司自身情况构建了上述模型后,可以利用经济学上有关边际递减规律的一般假设,构建价值模型。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人员知识经验水平以及公司自身对内部审计的不断重视等因素,F的价值肯定不断得到增大,效益也因此增大。(如图2)但是当达到峰值时,继续增加其投入必然导致其资源的浪费,导致价值下滑,因此其价值模型应该是开口向下的曲线。如果内审总体价值未能达到峰值,出于非峰值位置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资源投入不够,内审工作开展不足或者是超强度开展,内审人员有可能承担过多的任务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这将危害到内审工作的开展,使得员工士气低落,工作压力过大,审计质量必然下降,审计价值更加难以谈及;另外一种是资源投入过多,造成单位资源产出不经济,资源浪费,有可能是内审部门机构臃肿,程序复杂重复,这样有可能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和“大锅饭”心态存在。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内审价值得不到最大化,最后有可能导致内审工作难以开展,从而一系列并发问题出现:审计工作遭质疑,审计质量不被认同和资源被重新分配等。因此,公司应该确保内部审计的总体价值尽可能地出现在峰值位置。而根据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每一单位的资源投入增加,本应带来的效益也相应地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达到饱和的时候,将会出现每一单位的投入产生损害总体经济效益产出的情况。如在实际工作中,内审工作在十人的部门规模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状态,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部门再增加一人,虽使得人均工作量下降,但是却导致其他资源投入因素发生变化:人均后续教育投入减少,人均学历水平降低,员工培训成本增加等连锁问题,使得总经济价值降低。无论是从总体经济价值还是单位经济价值,务必使得内审所能使用的资源达到最经济,从而使得内审工作发挥实际的作用。

公式中,各参数可以根据公司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确定。同样,根据上述的分析,该价值模型也应该分为咨询与确认两个公式。而后,根据公司年度的工作计划安排,对不同的工作量进行划分,对确认与咨询工作的资源投入进行计算,得出应该投放在不同职能范围的要素量。最后可以按照数学上的处理,求出该公式中的最优解,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修正,利用内审数据库动态地检验公式。在回顾公司以往的工作情况中,可以通过公式估算,在内审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是否与公式计算存在差距,该差距主要是由哪一方面的因素主导,该因素下应该着重关注哪一指标等,这些都对深入分析内审工作开展以来存在的不足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合理规划公司的未来内部审计业务发展方向,审计工作侧重点,然后估算出应该投入的要素量和要素分配的权重,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例如处在制造业的公司,可能更加注重咨询业务未来的发展,从而对“专才”的需求以及财力的划拨可能与其他行业的公司不一致;处在服务业的公司可能更关注舞弊检查,对内部审计的确认服务可能更加青睐,因此对内审人员的“通才”和机构上下设置模式可能更加注重。根据模型的计算可以得出,为了满足未来工作的安排,应该构建何种专业、经验和年龄比例的人员结构,应该划拨多大比例的经费支出,是否应该配备更先进的审计、会计软件和是否应该对业务单元、组织结构进行重新划分等。根据得出的结论,及时进行现有状况的对比以及修正,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内部审计资源具有稀缺性,其研究的内容还有待学界更进一步的挖掘。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尚处在模式探讨,作用发挥有限的阶段,并且各上市公司关于披露的内部审计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还没有能够对资本市场上的经验数据进行大量检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所以各公司可以从自身的经济效益出发,从经验和实践上率先构建属于自身内部审计资源分配的模型,从实务上率先突破研究局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再从整体进行考虑,构建更具一般意义上的审计资源分配模型。而有关内部审计资源方面的规章指引,我国还没有颁布相关规定,但是IIA已经有成文的章节,我国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参照国际上对于内部审计资源管理与分配的规定,结合我国具体的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资源相关规定,为更多的公司分配内部审计资源提供更多指导。

标签:;  ;  ;  ;  ;  ;  ;  ;  ;  

构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模型的设想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