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的自信心及其培养_中学生论文

论中学生的自信心及其培养_中学生论文

论中学生自信心及其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信心论文,中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06(2003)04-0073-04

近年来,随着非智力因素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已广泛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的制约作用。它是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和调节系统,是人类智力发挥与否及其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影响。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1](P198)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个体的心理和行为。[2](P823~828)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一方面面临生理上的剧烈变化,另一方面还承受着升学的压力,此时,一旦遇到挫折,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从而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与全面发展。目前,国外对自信心的研究正不断深入,而国内对这方面的探讨却较少,且很多为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指导。[3]因此,从理论角度探讨自信心的培养对加强学校教育,优化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及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自信心的特征

中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学业任务,社会经验较为缺乏,所以,他们的自信心往往与内部心理状态紧密联系。一个自信的中学生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的中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既不自命不凡,也不自我贬低,也就是说,既不自负,也不自卑。

第二,完全的自我接纳。自信的中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外界评价结果全部接纳,无论评价的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自信的学生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也不夸大自己的优点。他们能理智地、辩证地对待自己。

第三,良好的社会适应。自信的中学生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能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即使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他们也会有较强的安全感,能通过自我调整,很快适应周围的环境。

二、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主要因素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班杜拉(Bandura,1977)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4](P99~102)如果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顺利进行和较好完成某一次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就是低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5]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富有自倩心,能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缺乏自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消极面对,甚至心灰意冷。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四种信息源基础上。

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对于那些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人而言,偶尔的失败并不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即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如看到和自己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同学通过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就会增强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自信心。班杜拉认为,当个体观察到那些与自己水平接近者的成功行为时,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加个体的自信心;相反,当个体观察到那些与自己水平接近者的失败行为,尤其是观察到那些付出了很大努力后的失败行为时,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导致自信心降低。

3.言语说服或暗示,他人的建议、劝告、解释、激励、心理暗示或自我规劝等也可能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个体提高自信心。但言语说服或暗示需要一定的个体直接经验作为基础,才会有显著的效果,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感效果不大。对中学生来说,父母、教师是言行说服或暗示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他们能对中学生的自信心产生直接的影响。

4.情绪唤起。正向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向情绪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比如,愉快、乐观等情绪容易增强中学生对自我效能的判断;紧张、焦虑等情绪容易降低中学生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那些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善于交往的中学生一般来说更富有自信心或者说更容易获得自信心。而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不善与人交往的中学生,一般自信心水平较低或者说不容易获得自信心,另外,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自信心的维持。

(一)归因模式。

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从行为结果寻找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attribuation)。[6)(P333)维纳(Weiner,1971)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从稳定性、可控性和内外部三个维度分析归因问题,如下表。

表1 维纳的归因模式

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可控

 平时的努力 对特定任务的努力

教学质量

他人帮助

不可控

能力 情绪 健康任务难度

运气

如果成功时中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内部的因素,如能力高,努力的结果,就会增强或保持自身的自信心:归结为外部的因素,如任务难度低,运气好就不会增加自信心;如果失败时,中学生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不够或教学质量差就会保持原有的自信心;归结为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低或任务难度大就会降低自信心。

另外,教师对中学生的归因也是影响中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有人对教师归因和学生自我归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对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倾向归因于学习努力,对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倾向归因于基础较差;自我归因时,成绩好的学生对好成绩倾向归因于基础较好和方法得当,成绩差的学生对较差成绩倾向归因于学习不努力和方法不得当。并且,这种特定归因中的差异广泛存在。[7]

(三)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是个人典型的或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8)(P196)威特金(Witkin,1964)提出人们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存在着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风格。人们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场依存者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物或以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场独立者则倾向于凭借内在参照物或内部感知线索为指导。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外表自卑感普遍比初中生强烈,合理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认知越来越受到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影响,但外表的特征一般是很难获得自身完全满意的,所以导致了随年级的增长,自信程度降低的现象。[9]所以,在外部不可控制因素作用下,个体自信心的水平取决于自身的主观认知。如果学生场独立性比较强,他就会不受外界影响,始终保持进取的信念和强烈的自信心。相反,如果中学生场依存性强就容易受到他人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难以建立起稳定的自信心。

(四)性别。

有研究表明,男中学生比女中学生自信心强。[10]还有人通过对自信心的一般测量研究发现,女生在数学能力、问题解决和科学研究上的自信心不如男生,但在一些偏女性项目上,如手工制作,男生不如女生自信。[11]这可能是由于后天造成的,社会期望女生成为安静、保守、自卑感强的人,而期望男生成为活泼、开朗、自信心强的人。这种差异最终造成了自信心的性别差异。另外,还有研究表明,中学生自信心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12]

三、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一)实施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中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层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教师也要避免以学业作为单一评价标准,要采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因为对学业以外的能力给予积极评价,会促进中学生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反过来促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二)树立一个适当榜样。

对自信心不足的中学生,教师可通过树立与其水平相当但取得进步的榜样来进行教育,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这个榜样最好是来自于学生身边,这样更能起到激励作用。另外,教师首先应对学生充满自信,对他们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正强化,以维持其自信心。

(三)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教师要对中学生表现出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言语激励,尤其是对那些自信心水平低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对偏高的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信心;对学生的不足,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批评,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规劝,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教师要避免以下两种情况:(1)对完成容易任务的学生给予过高表扬;(2)对失败者采取中性评价,根本不给予任何批评。因为,它们会传递给学生能力低或老师对其根本不关心的信息。

(四)开展积极归因训练。

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要引导中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分析,渐渐引导他们作内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态度端正)的归因。另外,还可以运用强化法,定期让学生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然后根据其对成败的归因,对其积极的归因方式给予激励,对于那些很少做出积极归因的学生要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比较正确的归因倾向。需要指出的是,不能一味地使学生产生“成功只取决于努力”这种不恰当的认识,应该让他们正确估价自身的能力,同时又认识到努力对于取得成功的巨大作用。

(五)培养自主意识。

对于场依存性强的中学生,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独立参与计划和完成其所属团体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肯定其自身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对于那些场独立性强的中学生,也要避免其过于自信,从而产生自负心理。

标签:;  ;  ;  

论中学生的自信心及其培养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