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下的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广东论文,市场经济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东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较早和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确保广东经济持续发展,实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拟就此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发展高等教育的有关策略问题,请专家指正。

一、制定广东高教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策略的必要性

1.发展高教与推行市场经济是当前广东发展的两大举措,应认真探讨两者的关系。80年代以来,广东实行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政策,并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广东经济的两次大转型,日益显现出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人才的趋向。尤其自90年代以来,广东沿海一带逐步兴起高科技产业,这是一种高级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研究型开发人才,而且一旦形成产业群,就会对整个广东产生统摄作用,导致产业革命和人才结构更新。因此,广东处于产业大革命的前夜,能否及时造就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已成为广东发展的瓶颈,广东教育发展亟须从80年代的基础教育时代向90年代的高教时代转变,以适应这一时代的挑战。因此,在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的同时,能否推出富有高瞻远瞩的高教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2.广东市场经济运作的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制定相应的高教发展策略。从10多年实践看,广东推行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同,带有明显的后发性特点。早发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有自发性、渐进性和自下而上的缓慢而漫长的自然演化的特点,而广东的市场经济是在很落后的状况下开始的,现代性很弱,一开始就处在发达国家强大的竞争发展压力下,因此,主要是通过依靠政府的统筹作用,采用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走由上到下,突发转变的方式启动推行的。因此,在广东赶上发达国家之前,政府的适当介入、宏观调控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早发国家市场经济经过漫长的演变,在冲突和磨合中已逐步完成高教与经济发展在速度、规模、结构上的适应,而广东在很短的时间上是无法做到的,只有由政府通过对高教的科学预测,进行相应规划,提出发展策略,确保市场经济的有效高速发展,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所以,广东制定高教发展策略,是相当必要的。

3.广东高教发展的滞后性表明制定广东高教发展策略迫在眉睫。正是由于后发性市场经济的特点,广东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快速跳跃式的发展,但是,经验证明,这种发展使许多人忽视了早发国家在市场经济成熟的漫长过程中经过与各种因素的反复交锋磨合逐渐达致适应和一致,也忽视了其他因素包括教育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为只要实行市场经济这一政策,经济自然就会发展,甚至认为不发展教育,经济也能发展,或者认为经济增长了就能招引各种人才,不愿花钱发展高教,看不到办高教培养人才而作用地方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它掩盖了对旧教育模式的改造,广东普教发展很快,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严重,而高教中旧体制的影响也很浓厚。

4.市场经济的现代经济本质与广东高教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制定策略的必要性。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在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原则下,将不断推进经济向更高水平转化。这种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教育的作用,越需要办高水平的教育。世界现代化表明,只有遵循从教育发达、到科技发达、再到经济发达并形成三者互动的发展规律,才有真正的经济发展,没有教育支持的任何经济起飞,都将很快像断了翅膀的鸟一样跌落下来。广东目前的高教面对的是一个迎接高新技术兴起、产业即将大变革的时代,只有用科学手段进行合理规划,选择最佳发展方案,才能谋子孙后代之大计,为广东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教育支持。

二、现行高等教育发展上的几个误区

广东高等教育目前比较落后,与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相论,是极不相称的。这种落后表现在多方面:第一,数量不多。广东现在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类似于美国和日本的60年代和70年代,广东在校大学生仅14万人,而美国1960年有3582700人,日本1969年有937556人,短期大学生147563人。第二,水平不高。广东高校总体质量较低,突出表现在科研水平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目前广东仅有100个博士授予点,占全国总数的4%左右,博士导师不足170人,占全国3%强,硕士点314个,在校研究生3900人,而美国1960年在学研究生35.2万人。第三,发展速度不快,改革力度不大。广东高教15年来有所发展,但整体上发展不快,数量上增加的主要是地方办的专科层次的大学,同经济增长每年平均12.4%以上相比,在校大学生只增长了5万多人。美国1958-1968年大学生平均每年增长7.9%。同时,改革的力度仍不够大,在设置专业,增设学位点,产学研合作方面均缺乏积极措施。造成这种落后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要不要发展高教的问题,受后发型市场经济影响,加上广东先走一步,经济发展较快,较易吸纳一些人才,使许多人认为可以不必发展高教,但随着90年代的经济转型,这种认识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发展高教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广东还掀起了一阵办“大学”热。另一种问题是如何发展高教的问题,这一问题目前正困扰着广东高教界。

世界教育现代化表明,教育发展并不等于是纯粹的数量增加,它首先要看这种发展的社会功效,是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本国本地的进步。亚洲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摆脱贫困,一方面引进市场经济模式,另一方面学习西方,把办教作为兴邦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教育,甚至孤注一掷,把仅有的钱都投入高教,如印度和菲律宾,战后高教大发展,但经济却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市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使他们忽视了对旧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韩国从1945年19所高校在校生不足8千到1960年75所高校在校生达14.2万人,但经济却每况愈下,导致了李承晚政权倒台,后被迫进行改革,转变办学模式,从而开创了韩国发展的新纪元。可见,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发展误区。在广东发展高等教育中,这种误区有四大表现:

1.高等教育应遵循“学术原则”,办学术性大学。这种教育观认为,大学就是读书的地方,读的书越多、越厚、越古,学问就越多,水平就越高,教育质量自然就越好,因此,主张关门办学,按学术传统办大学。

2.认同并套搬发达国家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这种教育观认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模式是目前最先进模式,应当学习、借鉴,用以改革旧教育。一方面他们沿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指标、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借鉴培养的目标和学术标准,尤其突出高深尖的研究领域和培养质量,把目光盯在少数几十所著名大学的学术培养上,以其作为评度我国现时的高等教育的标准。他们看不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要求本国把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分别提出的发展任务和对学术水平的要求,统统在现代化一开始时就必须立即做到,达到发达国家现行的最好的教育水平。

3.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必须建立一种完全自由的高教市场。这种教育观认为,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行充分的自由竞争。他们认为,教育也是一种商品,因此,必须推进教育商品化,建立起买卖关系,从而引导竞争,使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把封建教育的东西移接到现代高教发展中来。发达国家的强烈示范作用,对后发型国家全面启动市场,加快实现现代化有重要作用,但是也会因为隔代发展,取消了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与高教发展的磨合适应作用,旧的东西并未得到改造,致使办的那些所谓现代高教不外是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旧教育,许多封建的东西也因此换幡入室,堂而皇之地成了现代的东西,造成严重的冲突。例如,把专制管理引入计划管理之中,甚至等同于政府对教育的统筹行为,导致失误;又如,把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历化转嫁到中举及第的传统教育模式上,排除了发达国家从破除科举,到注重学力并形成学力与学历一致的演变过程,造成错位和失误。

这四种倾向都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易于发生的问题,既有悖于现代教育发展规律,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本性相违,不利于增强生产力,通过自由竞争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一种是传统教育观的反映,其实质是脱离生产实际,安居于学术象牙塔之中。第二种貌似现代,实质上是不管本国实际,盲目搬套先进国家模式。前者培养的人才不合使用,他们往往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却不事实功;而后者目标高大,却可能会使国家财政不胜负担,培养的人才用不上,反而还会造成严重的人才外流和社会问题。第三种倾向以自由竞争为由,实质上是国内一种庸俗的高教发展观。高教中引进市场机制是重要的,但如果按照这种发展,会使有限的资源更加分散,降低国家高教的整体水平,而走高教自由化道路,不仅使旧高教模式得不到改造,同时也会放滥发展,放弃政府指导,造成高教与经济脱轨。第四种倾向向思想界提出了一个很繁重的任务,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如何运用政府行为,如何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这是广东高教发展中必须加以严重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制定发展策略中要对之有充分的认识,并作为当即解决的一大任务。

三、广东高教发展策略的探讨

广东高教发展,必须根据广东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广东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高教发展的经验,致力于建立一个既能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符合广东发展实际、高质高效的高等教育模式。根据这一思路,广东高教首先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策略,以有效地推动高教发展。这里仅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1.推行实用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是制定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的根本原则。现代高教发展规律表明,在大工业生产的推动下,现代教育的改革在本质上是促使教育从封建贵族的学术堡垒中走出,日益走向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推动社会进步。每一次成功的高教改革,实际上都表现为使高教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紧一点,为社会发展服务得好一点。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实用型高教模式,它有三个根本特征:一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发展为办教育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当然,现代化不等于单一的经济指标,但经济指标却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而经济指标的最重要特征便是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素称“现代经济增长”,广东的高教发展必须始终抓住这个“增长”,凡有利于“增长”的,就干。二是高教发展必须与本地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滞后,也不能盲目超前。这就指出办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突破死读书的传统模式,也要避免盲目攀高的作法,例如,广东能否根据本省实际,办广东需要的大学,即类似美国相应广东现在经济水平时办的那种大学,而不是我国目前受“211”工程影响要求办的象美国现在的那种一流大学;三是高教发展必须采用市场竞争运作机制,在国家指导下,自主办学,与经济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建立与经济需求相应的多类型、多层次的结构合理的高教体系。

2.注重科技教育,发展系统的科技教育网。科技是现代化的带头因素,传播和发展科技是推动生产结构转变,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转变的关键,而且通过发展科技来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比起直接进行社会改革和观念革新来,最易被接受,是一种推动现代化中最少争议且最具效能的方式。广东的大量工厂企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首先就要办科技教育,建立科技教育网。从高教方面看,一是建立一至两所广东科技大学;二是发展从中专、专科、本科到博士后的科技教育体系;三是在大学中开设科技公共课,进行文理渗透,规定每一文科学生要专攻一门科技课程,达到使用程度。

3.大力培养应用性人才,广泛设置应用性学科、院校。这是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经济起飞的绝招,也是教育转型的根本举措。广东高教要提高学术水平,要提高科研能力,但是,这种水平和能力都必须能直接作用经济:一方面原理的研究要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应用研究要为原理研究提供支持。一个正常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性人才总是大多数。韩国1962年的高教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培养应用性人才放在首位,应用型专科学校扩大招生,综合型本科大大压缩,有力地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增长。韩国目前已形成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完整教育体系,如普及教育阶段的“一人一技”、职中、高级技术学院及工科大学等,并建立了技术等级制,规定技能长与博士享受同等待遇。广东高等教育中也应强化应用性思想:①创办一批2年制社区学院,在应用性高等教育水平上注重培养在职成人,使他们成为高级工和高级技术人员,并为更高一级水平的院校应用性专业或学位输送足够的生源。②广泛开设应用性专业,以短、平、快的方式培养各种专门人才。③加强统筹,使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教之间形成互动体,其中可以通过各校之间的协商,建立一种各校相互认可的、可以进行流通的学分,让学生进行自由选课,以促进跨学科学习,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种要求。④开设应用性课程,并加强有关系统讲座,使每位大学生都获得一种以上可直接谋生的本领。

4.推行市场竞争运作与政府主导行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市场竞争是激活高教的法宝,广东高教应充分放权,让各校各市自主办学:一是采用竞争手段来争取经费、生源,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优化高教结构,竞争录用毕业生,竞争上某大学或专业,可把市场上的机会转化为大学规模和学科设置,国家只能以雇主身份参与竞争。二是倡导宽松的发展环境,允许创设一切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各种高教形式,实行多样化的办学途径,如西江大学、佛山大学、韶关大学所走的那种“有名无实”到“名符其实”的发展道路,尽管暂不符规定,但却符合实际,应当是一种创造,应加以总结提高。但是,后发型国家的市场经济在最初阶段是无序的,甚至会偏离国家的实际,酿成发展悲剧。因此,政府的主导行为尤为重要,尤其突出表现在高教上:一是政府应强化办教方向,如利用政府手段,放弃统一学术标准,根据本省实际办学,走实际化办学道路。美国最早设工农学院,却被“学术派”斥为“放牛娃学院”,但正是这种学院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对高教的首要信号就是从实际出发。二是对高教的发展规模进行相应的统筹,适当超前发展,并且强化结构上的合理性。三是尽量加大高教的投资。四是积极推动高教的改革,如产、学、研三者的结合,韩国1993年有30家大集团向高校提供了124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五是尽可能给高教提供更优惠的发展条件。

5.实行梯级推进的高教发展策略。因为发展不平衡,尤其后发型国家现代化如果采取全面出击、一步到位的策略时,容易因资金不足和各种条件欠缺而夭折。梯级推进有三个含义:一是宏观上高教发展从沿海山区、从珠江三角洲腹地向两翼推进,并且能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二是在行业上的专业培训,也应采用梯级推进策略。从目前看来,要求高教一步到位,培养的人都成为高级技术人才,不可能也无必要。佛山市部分行业实行轮训一回,该产业就上一级的策略很有说服力,但相应的学位等级和证书没有确定,大大影响了这一策略的实施,因此,制定这一政策迫在眉睫。三是高教本身的发展也应是梯级推进,即从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从专科、成人高教向本科、研究生教育推进,从广东经济发展形势看,上、中、下三级高教水平恰好落在三种类型地区和三种高校,形似一对相应的三个波浪推进态势。据此,广东应把教育看为三级,提出各级发展目标,让各高校竞争上级。可以说,梯级推进是促进广东高教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6.推动高教一体化改革,建立高教强省。后发型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雄厚的人才积累,韩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就是因为该国的人才积累比发达国家同水平的人才积累超过两个等级。广东要赶超韩国,能否实现比韩国更多的人才积累,就显得很关键。从实际看,广东要达到目前资源的最大限度的高教发展,推行高教一体化改革非常重要,其主要内容是:①使广东各高校形成合作型的高教网,在学科专业之间,实验设备之间进行充分合作。②建立可以自由流通的学分,允许学生在各校之间自由选修课程。③建立从社区学院、专科大学、本科大学到研究型大学的高教体,尤其扶持经济较发达的镇或大型企业联合建立2年制社区学院,引导地方对高教进行投资。④建立技术学院,使职中毕业生有深造机会,并积极推动职教、成教、普通高教的结合。在高教推进一体化进程中,重点是抓住两头:一是高级人才培养,建设少数培养基地,作为带动广东高教发展龙头。一是发展社区学院或2年制的短期大学,这应当作为广东高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社区学院是市场经济进入发达阶段对高教发展提出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推行大众型高教、培养大批人才的根本手段。

7.加强研究,强化统筹功能。加强研究,是使广东高教能更灵活地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统筹作用的重要条件。限于篇幅,具体措施不作详述。

标签:;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