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定位技术在动车组运用检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恒飞, 付殿波, 刘虹麟, 王文宇, 刘春郑

无线定位技术在动车组运用检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恒飞, 付殿波, 刘虹麟, 王文宇, 刘春郑

摘要:目前,为填补动车组运用检修过程中过程数据采集和监控的缺失,基于对运用检修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和对常见室内定位技术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一种蓝牙和超宽频(UWB,UltraWideBand)技术相结合的定位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案可有效解决运用检修作业过程中的定位监控问题,实现检修作业的过程监控、故障定位,以及路线、作业时长的统计和预警功能,提高了检修作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车组检修;蓝牙定位技术;UWB定位技术

引言

随着人们对基于位置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定位导航的应用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室外,室内定位正逐渐成为基于位置服务的研究热点。我国目前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位置服务请求日均已经超过100亿次。

在室外空旷环境下,用户完全能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得较精确的定位,因此市场价值和前景巨大。但是受制于GPS的局限性,所以不能在室内进行精确定位。目前无线室内定位技术已得到很多技术支持,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超声波定位技术、超带宽定位技术、红外线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和蓝牙定位技术等。在低功耗蓝牙和移动终端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前提下,基于低功耗蓝牙的室内定位更成为研究热点。

1概述

北斗、GPS等技术利用同步卫星为人们提供了具有全球性、高精度性、以及高时效性的定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反馈用户其位置信息,使得人们出行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定位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GPS等技术受到建筑物的遮蔽、室外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用户收到的定位信息精确度不尽人意。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GPS等定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但是在购物广场、小区、图书馆等场所却没有相应的定位系统,为了满足室内与室外定位结合实现随时随地定位的目的,室内定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介绍当下主流的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超声波室内定位技术、RFID射频室内定位技术、蓝牙室内定位技术、WIFI室内定位技术、UWB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讲述各自的实现原理及相互的优劣势比较并对其所面临的困难及各自所应用的场合做了简要概述。

2现状分析

2.1动车组一体化检修作业流程

动车组检修一体化作业是指,根据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的相关规定,由动车运用所负责组织车辆、机务、电务、通信、车站、客运、保洁、工厂售后等多部门,对动车组进行一、二级检修、临修、加装改造、三电检测、车体内外保洁、集便卸污、车辆上水和客运整备等作业任务,按照“一体化”原则,各协同作业部门服从运用所统一调度,科学制定作业计划并严格执行,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分工,提高作业效率,确保检修质量,保障现场安全生产。动车组一体化运用检修作业按作业内容可分为以下3类:

(1)例行一、二级检修作业包括接车入库进行踏面、受电弓检测,司机室、车内设备有电检查作业、车顶、车体下部无电检查作业、滤网清洁、车体保洁和出库联检作业以及作业记录回填等工序。

(2)临修及故障处理当动车组车载设备、检修设备、动车所牵引供电设备等发生故障需单位检查处理时,动车所负责协调并参与开展辅助性维修工作。

(3)加装改造由厂家售后服务站技术人员在动车所内对动车组检修、车载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或设备改造时,需由动车所负责协调作业计划安排、车组转线调动和接触网供断电等配合作业方面的支持。

2.2管理问题分析

2.2.1作业信息相应力度不足

在一体化检修作业过程中,动车所内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检修作业计划、股道占用状态、车组及3层平台供断电情况、故障发现及处理情况、检修作业进度等多类型实时数据,缺乏有效的采集与共享发平台,对检修作业效率产生了滞后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作业单据管理不规范

作业人员不能及时回填检修作业记录、故障发现及处理情况、关键配件的更换信息,纸质单据的回填完整性较差,对历史作业信息的记录不全面。

3无线定位技术在运用检修中的应用

3.1作业过程监控功能

作业过程监控功能是指利用定位技术,并结合运用检修的任务和故障信息,实现对运用检修作业过程状态的实时监控。功能实现的结构流程如图3所示。检修调度员从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获取检修任务信息并下发任务。检修工长获取任务信息后,对作业人员进行派工,作业人员通过手持终端实时获取到作业任务信息。作业人员在检修作业时通过定位设备,实时将作业进度信息展示到作业过程监控大屏上。

服务器会实时获取当前检修库内股道上的动车组数据,以及该动车组的检修任务情况,并在作业过程监控界面上进行实时更新展示。检修作业人员在作业时,通过定位设备,将定位的信息实时通过图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动车组下方的图标展示了该车位置的故障信息,通过不同形式的故障图标清晰的指示出各节车体是否有需要处理的故障信息等,从而实现对运用检修作业过程的高效控制和管理。

3.2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几何特征、局部特征分析和神经网络等算法,实现对人的面部特征信息的采集、检测、分析和认证的生物识别技术。运用摄像机或网络摄像头采集人面部特征的图像或视频流信息,并自动进行整合数据运算分析,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进行身份信息认证、人脸定位跟踪、记忆信息匹配等,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3.3移动便携式作业终端

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持终端与服务端数据交互采用HTTP数据通信协议,采用HttpClient向服务端action请求数据,调用WebService接口从服务端(远程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手持终端数据存储选择嵌入式数据库管理系统SQLite,数据的传输格式采用Json键值对类型。

3.4路线时长统计及预警功能

路线时长统计及预警功能是针对作业过程中各类路线作业时长进行统计分析并实时预警的功能。作业时长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按人员统计作业时长;(2)按班组统计平均作业时长;(3)按不同作业位置统计作业时长。

作业时长预警功能将检修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长和标准的作业时长进行对比,若超出标准范围则实时给出预警提示信息。标准作业时长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可根据车型和作业位置的不同分别进行设置。检修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检修位置的作业时长超出设定的标准作业时长范围,系统会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到该作业人员手持终端上,便于其及时进行检修作业进度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检修作业进行标准化管理的目的。

结语

动车组一体化作业管理对于动车组的高效检修和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动车组配属数据的增加和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物联网技术的引入成为动车运用所提高人员作业效率、确保动车组检修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鹏,史天运,张惟皎,等.面向动车组高级修的工业物联网信息系统框架[J].计算机应用,2012,32(Z1):229-232.

[2]孙鹏.动车组维修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3.

[3]张惟皎,贾志凯.动车组运用检修信息化管理探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22(1):5-9.

[4]康家琪.浅析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J].电子测试,2017(12):66-67.

[5]文家富,张毅,陈红松.基于改进IMM-UKF算法的一种融合航迹推演的红外路标室内定位方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03-408.

[6]应桂芬.浅谈安卓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J].电脑迷,2016(5):33.

论文作者:李恒飞, 付殿波, 刘虹麟, 王文宇, 刘春郑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无线定位技术在动车组运用检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李恒飞, 付殿波, 刘虹麟, 王文宇, 刘春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