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团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社团论文,绩效评估论文,计分卡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2)02-0018-06
CLC number:G80-05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2)02-0018-06
200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10年3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要求改革和创新体育社会团体管理模式,完善体育社团法人治理机制,充实体育社会团体业务职能,发挥体育社会团体服务功能。提高体育社团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规范的能力”[1]。胡锦涛于2011年提出了加强我国社会管理的新任务。体育社团作为平行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活动中担当主渠道的作用,评价其组织绩效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国内关于体育社团的探讨始于朱廉之(1995)[2]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在体育社团与我国体育发展的关系方面,卢元镇(1996)[3]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体育社团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黄亚玲(2003)[4]则进一步地阐述了体育社团在我国体育发展中的功能。在转型时期,我国体育社团的改革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王广虎、胡艳(2005)[5]提出体育社团的改革应从理论、组织、行业和社会等4个方面着手进行,汪流(2008)[6]也对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补充研究。在涉及体育社团的绩效评价方面,楚继军、段国新(2009)[7]的研究贡献在于明晰了体育社团活动绩效的主要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叶楠、韩冬(2009)[8]主要是用频度统计、因子分析等方法,来探讨体育社团的绩效评价问题。目前,关于我国体育社团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运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各级各类体育社团为普及和推动当地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暴露出体育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着类似“经费短缺、组织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9]。本文拟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以四川省省级体育社团(以下简称: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体育社团绩效评估的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 体育社团绩效分析框架的构建
1.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体育社团是指“经省、区(自治区)或市(国家直辖市)体育局审批并经省、区(自治区)或市(国家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核准登记成立,由省、区(自治区)或市(国家直辖市)体育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体育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10]。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绩效以及绩效管理开始成为管理实践中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11],更是衡量体育社团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均有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会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产生了以志愿方式满足公共体育利益的组织,即非营利体育组织(见图1)。
图1 政府、营利体育组织与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关系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orecard)是由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共同开发的一种全面、系统、有效地考察组织管理成就的绩效考评体系,后被广泛用于评估政府、企业的组织绩效。平衡计分卡是以组织的战略为基础,从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和创新与成长4个维度来衡量组织的绩效。随着平衡计分卡的广泛使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平衡计分卡,其基本框架的4个层面相互支持,互为关联,以信息化为基础,系统考虑组织业绩驱动因素,多层面平衡评价的一种组织绩效评价体系(见图2)。
图2 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12]
改编自保罗·尼文著《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
体育社团作为一种非营利体育组织,由于其特定的内涵和自身的公共服务的职能,非营利性、服务性是体育社团最主要的特性。体育社团也是通过与企业类似的治理机构、管理程序和全体工作人员共同来实现其使命的。因此,体育社团同样面临着委托代理关系的困境,如责任缺失导致的效率低下,内部人员失控、信息不对称、败德行为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体育社团同样应注重加强对组织的监督、管理和调控,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组织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社团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借鉴前人平衡计分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演绎法来构建体育社团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为了获得实证研究所需的数据,先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查、信度及效度检验,信度89%,效度92%。发放52份问卷,实际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6%。通过对相关体育社团负责人的走访,运用访谈法对体育社团运行与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补充收集相关的资料。
1.3 体育社团绩效分析的逻辑框架
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和体育社团的非营利组织特性,我们将体育社团的组织“远景”转变为一组由4项观点组成的“绩效指标”逻辑分析架构,来评价其组织的绩效。分别是:“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
体育社团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资金是其赖以生存和有效开展活动的必备条件,财务指标是评价绩效的“基础”;其次,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必须有社会公众的参与,顾客是服务的对象,顾客指标是评价绩效的“关键”;再次,体育社团还必须依靠内部流程有效的运转,内部流程是“核心”;第四,体育社团运行所需要的关键因素如技能、管理水平等全部都集中到员工的能力上。创新与学习是一个组织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育社团的“强化剂”。为此,给出针对体育社团绩效分析的逻辑架构(见图3)。
图3 体育社团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
2 四川省体育社团概况
2.1 体育社团的数量及成立的时间
截至2010年底,四川省共有体育社团52个,都是在四川省民政厅注册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群众性、联合性的社团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是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体育总会最早成立于1952年,四川省网球协会于1958年成立,四川省射击协会于1973年成立。上世纪80-90年代,是四川省体育社团成立最多的时期,共成立了37个,占了目前总数的70%。四川省跆拳道协会、四川省武术协会、四川省高尔夫协会、四川省马术协会、四川省电子竞技协会等12个协会都是在2000年以后成立的。
2.2 体育社团的类型
对体育社团进行分类是体育社团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较常采用的是卢元镇(2001)《体育社会学》的分类:“竞技体育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和体育经济型社团”[13],而本文将其简化分为综合性体育社团和单项体育社团。单项体育社团又分为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两类,虽然这两类单项体育社团组织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使命”却是一致的,不会对它们的绩效评估方式和结果产生有差异的影响。目前,在四川省的体育社团中,开展非奥运项目的体育社团有31个,占总数的60%,奥运项目的体育社团有21个,占总数的40%。
2.3 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
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四川省体育局设立体育总会办公室,配备5-6人,专门负责体育总会和各单项协会的日常工作。第二种模式是由四川省体育局行政办公室代管。第三种模式是现行模式,即在四川省体育局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对31个非奥运项目的体育社团进行管理和指导,将各单项协会分别挂靠相关事业单位,各运动管理中心则分别负责奥运项目的21个体育社团,形成了四川省体育局和省体育总会同是各省级体育社团的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格局。上述3种模式均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
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体育社团绩效讨论
3.1 体育社团使命
体育社团的使命来自于政府、社会对非营利体育组织的期望和需求,彼得·杜拉克(1992)认为“第三部门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体育社团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联系广大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其使命应该是:宣传和组织群众参加体育运动,团结和动员社会力量介入体育运动,推动四川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明确使命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战略地图,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4个层面来对其进行评价(见图4)。
图4 四川省体育社团的战略地图
3.2 财务层面
把财务作为评价体育社团绩效的第一个层面,是因为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需的物质装备和一定的拥有所有权的财产,是其赖以生存和有效开展活动的必备条件。经费缺乏是目前制约体育社团发展的瓶颈之一,现阶段我国民间体育社团有“89%的民间体育社团受到资金的困扰”[14]。对体育社团财务方面的评估,主要是看各资金的使用与运作情况,即从财务制度、财务支出和财务收入3个方面来分析:
(1)体育社团财务的透明度是树立社会公信度的基础。调查显示,50个体育社团中均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建立了公开的财务报告,但没有做到财务公开,透明度不强:19%的体育社团的年度财务报告没有进行审计;48%的体育社团的年度财务报告只有内部审计;18%的体育社团的年度财务报告是通过注册会计师等做外部审计;15%的体育社团无特殊情况不做年度财务报告。因此,建立严格、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也是体育社团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体育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其开展活动,经费“是社团开展活动正常运行的关键”[15]。目前,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收取会费(14.2%)、社会赞助(28.3%)、政府资助(26.4%)、有偿服务(11.7%)、比赛盈余(19.4%)5个渠道。开展奥运项目的体育社团,主要依靠各运动管理中心,所以它主要的经费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及项目经费和补贴。非奥运项目的体育社团,大多数都靠收取会费和争取社会赞助来获取经费。调查结果表明,政府资金的支持主要表现为财政拨款和补贴,而不是以项目为导向的经费支持,其结果是体育社团缺乏提高效率的竞争机制;体育社团来自于企业赞助资金的比例较低,从侧面说明了体育社团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募捐收入比例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社团还缺乏社会公信度,并且不为广大公众所熟知。
(3)体育社团的支出。根据调查,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用于比赛和活动费用(57.4%)、行政费用(16.2%)、聘请指导员费用(14.2%)、参观学习费用(8.2%)。此外,年支出总额在1-5万的体育社团比例最高,达53%;其次是年支出在5-10万的体育社团占28%;第三位的是年支出在10万以上的体育社团是12%;第四位的是年支出在1万以下的体育社团为7%。可以看出,体育社团年支出的总额都不大,表明其组织能力还非常有限。一方面反映了体育社团经费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部分体育社团目前仅仅只是在维持生存,没有余力开展活动,经费最主要的用途都用于发放工作人员工资、奖金、补贴及社会保障费用等。
3.3 顾客层面
体育社团的顾客,不仅包括会员(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还包括了社会(企事业单位及捐赠者)和政府。根据调查,大部分的体育社团与会员之间的联系都较为紧密,80%的体育社团有完善的会员注册登记制度。良好的社会效应可以反映出体育社团的社会影响能力,社会公众对体育社团的印象、参与度等都可以衡量出其发展状况。有70%的体育社团表示,近3年会员的数量有在逐年增加,但也有近30%的体育社团存在着会员流失的现象,说明在会员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其次,体育社团的发展如果能赢得政府的支持,被媒体报道,就会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调查发现,受到四川省民政厅或四川省体育局表扬或奖励的体育社团仅占40%。另外,体育社团受当地媒体的报道频率也不高,主要原因是因为部分体育社团不愿意透露太多的信息。为此,体育社团应从明确组织使命和宗旨出发,把会员满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体育社团在客户层面追求的最高目标。
3.4 内部流程层面
提升内部流程运行水平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实现其战略目标。对体育社团内部流程的绩效考核,是从组织机构建设、能力建设、社团活动3个方面进行的。
(1)社团组织机构建设。调查显示,所有的体育社团都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了组织章程,规范性较好。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63.8%的体育社团设立了理事会机构,86.2%的体育社团设立了秘书处,40%的体育社团设立了裁判委员会,30.8%的体育社团设立了教练员委员会,29.6%的体育社团设立了运动员委员会,29.2%的体育社团设立了产业开发处,组织机构设置健全的体育社团仅占少数。在决策方面,采用由理事会或全体会议等正式决策机构表决的占52.9%,由秘书长和副主席决策的占29.4%,由全体成员协商决定的占17.7%。毋庸置疑,体育社团的决策民主化程度还需进一步得以强化。
(2)社团能力建设。体育社团的能力建设,是一个能很好地反映其绩效好坏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衡量体育社团的能力建设,主要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评价。目前,体育社团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专职工作人员,二是兼职工作人员。专职工作人员占35%左右,兼职的占到65%。秘书长中有83%的年龄在50-59岁,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负责人中有18%在政府部门任职,有43.1%来自事业单位,有38.9%来自社会其他行业,负责人的身份主要是以兼职为主。组织的人事任免可以间接反映体育社团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自治程度。调查表明,根据组织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管理人员的体育社团不到1/3,超过2/3管理人员的任命直接来自于业务主管部门,或由负责人提名并报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其结果是,多数体育社团没有独立的人事任免权,其负责人实际上也没有管理控制权。这也是体育社团长期以来缺乏积极性、创新性和组织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3)社团活动。据调查,除了与所负责运动项目的相关业务活动外,缺乏长期发展规划、信息化程度偏低、实体化能力不足等是困扰体育社团活动能力的重要因素。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不能做到自给自足,迫使体育社团必须要依靠外界的补给。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体育社团的负责人表示还没有思考过通过兴办经营实体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对绝大多数社团而言,自给自足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3.5 创新与学习层面
学习与成长是非营利体育组织能否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体育社团的未来绩效。评价体育社团学习与成长的能力,主要看3个方面:有无对员工开展培训、有无举办新的赛事或活动、有无受省级民政厅或业务主管部门的表扬与奖励。调查显示,有60%的体育社团对员工进行过相关培训,最少的为1年2次,最多的可达1年5-10次;80%的体育社团都开展了新的赛事;填写获得省级民政厅或业务主管部门的表扬与奖励的体育社团不多,只有四川省网球协会和四川省棋类协会2家获得过类似的表扬。
4 体育社团绩效评估平衡计分卡的构建
综上所述,我们构建了一张适用于体育社团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见表5)。
它由5部分组成:体育社团的使命、目标层面、策略目标、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指标。体育社团的使命是体育社团开展一切活动的目的和指引,在评价体育社团绩效之前,应明确体育社团的组织使命,以及各社团成员是否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目标层面是将体育社团使命转化成4个不同的层面来进行绩效评价,即: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顾客是体育社团服务的对象,财务是体育社团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内部流程的有效运作,是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创新与学习是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各层面下设策略目标、关键成功因素、绩效指标3个指标。策略目标是各层面的终极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在于关键成功因素,而关键成功因素又依靠绩效指标,3个环节的指标层层相连。借助于体育社团绩效评估的平衡计分卡,体育行政部门可以评估和监管体育社团的发展及运行情况,体育社团可进行绩效的自我评估,也便于社会公众对体育社团进行监督。
5 结语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在明确体育社团使命的前提下,本文建立了体育社团的战略地图,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4个层面来评价体育社团的绩效,发现四川省体育社团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财务制度不完善,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经费;会员服务有待加强,社会影响力不高;组织机构不健全,过度依赖业务主管部门,内部流程未达到有效运作;欠缺人才培养意识,创新激励机制未建立。为此构建了体育社团绩效评估的平衡计分卡,以指导体育社团未来的组织发展,我们建议:一是在财务层面,体育社团要健全财务制度,实现经费来源及渠道的多元化;二是在顾客层面,体育社团要不断提高服务会员的满意度,加强信息建设,扩大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三是在内部流程方面,体育社团应加强基本制度、人力资源的建设,丰富业务活动,坚定走实体化发展的道路,建立绩效自评机制;四是坚持创新与学习,促进体育社团在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上的不断提升,在协助政府强化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标签:平衡计分卡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社团章程论文; 体育管理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财务流程论文; 政府绩效评估论文; 体育功能论文; 时政论文; 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