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舒群抗战小说研究

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舒群抗战小说研究

孟文博[1]2002年在《被遗忘的文学角落》文中指出舒群是一位跨越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东北作家,他一生创作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其中最能代表他艺术水平的抗战小说,却很有研究的必要。舒群拥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在东北沦陷区乃至全国抗战文学里,舒群以表现的独特、感受的深邃、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真实,以及小说文体形式的多姿多态,而显示其独特意义。长期以来,舒群一直不为学术者所重视,成了被遗忘的文学角落。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舒群抗战小说进行一次梳理和分析,拨去历史的尘垢,使其焕发本来的艺术光彩。 第一部分 舒群:文学与人生共同成长。舒群一生经历坎坷,青少年时代几乎都在穷困与颠沛流离中度过,人到中年又卷入反右和“文革”而饱受折磨。生活经历的丰厚孕育了文学的独特,他的创作活动虽然时断时续,艺术水平也起起落落,但他的文学与人生共同成长。 第二部分 战争与弱者的生存状态。舒群战争小说极少塑造英雄形象,而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战争中弱者命运的关怀,对他们的生存状态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并以此揭露侵略者的残暴,实现了反战的创作目标。尤其他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复杂刻画,对他们在战争情景中,精神与肉体皆承受着双重痛苦,却依然坚守着精神的独立,给予了极高的赞赏和同情。随着思想的转变,他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被纳入大时代氛围所规定的写作模式,也就失去了艺术个性。 第叁部分 战争背景下的人性世界。主要探讨舒群小说对战争扭曲人性的复杂描写,而体现出思想深度,显露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 第四部分 艺术特色:形象与文体。舒群小说表现了人物形象的野性美,同时刻画了他们的柔性美,使人物形象变得真实而丰满。他还以语言、表情、动作等为表现人物的手段,细致地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大量采用电影、散文、戏剧等非小说技巧进入小说,使他的小说文体呈现出多姿多态的创造性。

刘立军[2]2005年在《舒群小说研究》文中认为满族作家舒群(1913—1989),原名李书堂,曾用笔名黑人、舒群等。他是上个世纪叁十年代跃居全国文坛的现代着名作家,也是一位革命家,出生在黑龙江的阿城县,建国后生活在北京。 抗日战争时期,其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没有祖国的孩子》一经发表便一鸣惊人,在当时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他中短篇小说也是非常优秀的,如《沙漠中的火花》、《蒙古之夜》、《海的彼岸》等等。他的这些具有抗战倾向的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舒群在建国初创作了长篇小说《这一代人》,这是一部较早反映社会主义工业建设题材的作品,作品刚进入文坛就受到了潮水般的好评,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尤其是一九五五年被错打成“舒、罗、白”反党集团),舒群在文坛上沉寂了。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遗憾。改革开放以后,舒群再次提笔创作,着名的有短篇小说《少年ch(?)n女》、《崔毅》等。尤其是短篇小说《少年ch(?)n女》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创作一等奖后,许多评论家的眼光再一次聚焦到这位已经在文坛上沉寂了二十多年的作家身上。本文根据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所反映的不同主题,所显示出的思想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把舒群的小说创作分为叁个阶段:抗战时期的小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说和新时期的小说,并结合舒群小说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讨论了舒群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全文分叁章,第一部分是重点,主要论述舒群叁个阶段的小说创作。第一阶段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具有抗战倾向的抗战小说,以其处女作和成名作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为代表,这个时期是舒群小说创作的旺盛期和高峰期。第二阶段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这一代人》,这是较早反映工业战线生活的作品;第叁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舒群创作了短篇小说《少年ch己n女》等作品。《少年ch6n女》在一九八一年还荣获了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这个时期的创作是舒群的小说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论文的第二部分,从舒群小说典型人物、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艺术特色的角度论述舒群小说创作的特点。第叁部分,总结概括舒群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关键词:舒群,小说,特色

郑兴[3]2012年在《流徙者的哀歌—舒群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东北作家舒群的小说创作。前人关于舒群的专题研究很少,即便有,也过于简单,因此,本论文便是进一步深化的努力。论文第一章介绍舒群的生平和他的创作阶段,尤其突出延安改造对他的创作的影响。在延安被改造以后,舒群创作数量锐减,艺术质量低下,再也不能回复以往细腻的神采。所以,舒群最重要的创作阶段是在改造以前,这一阶段也成为本论文最重要的论述对象。第二章以“流徙”为关键词,概括舒群作品中的人物群体,以及这些流徙者的生存状态。“流徙”是本论文对舒群小说的重要概括,将“流徙”这一关键词拈出,使我们在观照舒群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时,有了一个清晰的视角,从而使我们更为有力地把捉舒群小说的面貌和思想。舒群小说中的流徙者大抵可以分为叁类:异国的流徙者,流徙的平民,流徙的战士。流徙使他们的人生呈现出如下情态:流徙既是无根状态下的飘飘荡荡,流徙者只能带着创痛奔向未知,永无居留之所。流徙也意味着邂逅未知,新的生命可能于焉生成。第叁章着重介绍舒群小说的思想特质,重点在于发掘舒群小说对于民族主义话语的多面考察。民族主义情感在舒群的小说中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被舒群审慎地考察与思考。友谊、亲情、爱情、情欲这些人所共有的情感都在小说中被浓墨重彩地书写,这些情感和民族主义情感在小说的战争语境下参差对照,在这样的比照下,舒群对民族主义给出了属己的思考:当两国交战,民族主义固然重要,然而,民族主义若是被无限鼓荡,也会导致人性的毁灭。第四章论述舒群小说的艺术特质,考察舒群小说在语言、结构、结尾等方面的独特风格,这些特质使舒群的小说呈现出哀婉细腻的抒情风格,从而成就了舒群小说独特的艺术成就。余论梳理了舒群在被改造后的创作,并做了简单的症候式分析,从这样风分析中,我们得以清晰地看见,舒群的才华是如何被政治泯灭的。

参考文献:

[1]. 被遗忘的文学角落[D]. 孟文博.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2]. 舒群小说研究[D]. 刘立军.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3]. 流徙者的哀歌—舒群论[D]. 郑兴. 南京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舒群抗战小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