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整合研究

企业并购的整合研究

范诗科[1]2008年在《企业并购整合问题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一般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企业的自我滚动式发展;二是外部扩张式发展,即实施并购。当一家企业用其货币资本来购买比他自己直接投资兴建的成本更低时,购买企业就显得十分必要且经济可行。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达到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降低劳动力成本,扩张企业规模的目的。然而,尽管当今企业并购浪潮汹涌,但与振奋人心的高并购金额和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相比,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忽视并购中的管理整合。对一个行将实施并购战略的公司来说,培养管理整合能力比培养资本实力更为重要,不具备优秀的管理整合能力却热衷于进行并购的公司,将付出高昂的没有回报的代价。本文在阐述国内外企业整合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并购整合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并购理论研究的异同点;论述了企业并购整合的相关内容,即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必要性、整合的原则、整合的目标、整合的步骤以及整合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我国企业并购整合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最后,提出了解决企业并购整合现有问题的对策。

董辉娜[2]2007年在《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购己经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已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历过两次大的并购浪潮后,目前已进入第叁轮并购浪潮。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白热化,使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但与日益高涨的并购金额和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相比,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失败和没有任何效果的并购活动占并购活动总数的42-46%。国内外学者为此作了大量调查分析,普遍认为并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整合措施是导致并购失败的关键因素。战略整合是企业并购其它要素整合的先导,贯穿于并购整合的全过程,涉及企业战略的各个层次,如果被并购企业的战略不能与收购企业的战略相互融合,并在融合的基础上制定全新的战略,那么两者之间很难发挥出战略的协同效应。因此,对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战略整合相关理论入手,总结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成果;然后依据战略层次理论,论述了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内容;根据并购双方战略依赖性与组织独立性需求,归纳了四种典型的战略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与对比。其次构建了战略整合的过程,并对整合过程进行项目管理,建立整合管理办公室,引入整合经理,从而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对战略整合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通过研究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工作,试图为企业并购的整合行为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实践上的借鉴。

李靓[3]2015年在《达能跨国并购娃哈哈文化冲突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尤其伴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经济交互的紧密程度正日益加深。跨国并购作为企业规模化、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是世界经济个体重新整合的结果,也是企业迈向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战略步骤。2007年达能宣布强行并购娃哈哈,但在娃哈哈极度反对下,达能跨国并购娃哈哈并未成功。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通过对达能跨国并购娃哈哈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深入研究隐藏在企业并购失败背后的相关文化冲突问题。企业跨国并购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根据调查可知,文化冲突问题是一个导致企业并购失败非常关键的原因。当前在并购重组时,企业决策层更倾向于将精力集中在产品技术融合、市场营销、财务层面等显性问题的思考及解决上,常常忽略了并购双方企业的文化差异,也甚少针对文化冲突方面的问题去做规划及预案。而最终却发现恰恰是文化冲突导致了企业并购后的失败。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文化整合等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企业并购、跨国并购及并购企业文化冲突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特点、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并购企业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基本理论,对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进行了分析,结合达能并购娃哈哈失败的实际案例,对达能跨国并购娃哈哈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研究了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差异,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导致达能跨国并购娃哈哈失败的文化冲突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达能跨国并购娃哈哈因文化冲突而失败的原因分析,对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了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要解决文化冲突的原则、模式选择及具体实施方法。

李菊敏[4]2006年在《企业并购整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并购从19世纪末就已出现,作为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已越来越多地被利用,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又呈现出多样化。国外发达国家对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国内理论界结合国外的理论和我国并购市场的现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据权威机构的统计,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到30%,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并购能否成功,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贫乏的局面。本文主题旨在研究并购后的整合。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的企业并购的历史和动态、分析了并购失败的原因,由此引出并购后整合问题。其次,介绍了并购整合的一些相关理论,为实施并购整合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本文按照并购整合的内容(战略整合、产品整合、文化整合、组织管理整合、人事整合、财务整合),通过国内外并购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讨并购整合的操作和管理,为我国企业并购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有益于收购者重视整合问题,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尽量减少整合成本,达到企业并购利润的最大化的目的。

殷莎莎[5]2007年在《论我国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并购逐渐成为各国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香港的亚洲第叁大并购市场,但是我国企业并购后的发展情况却不乐观,很多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忽视企业文化整合的重要性、文化整合方式不当是导致企业并购低绩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研究企业文化整合对提高我国企业并购后的绩效、赢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理顺了与企业并购、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整合相关的理论脉络。其次,根据我国现阶段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企业文化整合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和企业文化自身特性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最后,结合中外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案例,系统地研究了文化整合的管理体系与操作方法,对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的内容、整合的模式、整合的过程以及需要把握的原则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目的在于为企业并购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企业文化整合的操作方法与管理思路,以期促进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服务。

杨兴锐[6]2014年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跨国并购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经济学家钱纳里曾指出,发展中国家要素市场的非均衡现象非常突出,因而资源在再配置方面的潜力较之发达国家更为重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跻身全球舞台的重要标志。据普华永道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为652亿美元,增幅达54%,创历史新高。2012年12月,中海油以151亿美元并购加拿大油砂运营商尼克森公司(Nexen Inc.),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外并购事件。然而,作为新兴市场的后发企业,这种快速展开的海外并购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着名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为这种担忧提供了佐证。例如,2004年,TCL出资5.6亿美元重组法国汤姆逊公司(Thomson SA)彩电和DVD业务,导致了企业连续几年的巨额亏损;2004年,上汽集团出资5亿美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Ssang Yong Motor Company),结果以双龙的破产而告终。跨国并购是以企业为载体,调整资源存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融合,使我国经济进入长期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重要方式。作为后发企业,我国企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其跨国并购多为产业投资式的跨国并购;因此,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效应并不十分显着。但是,也有一些企业虽然是产业投资式并购却显着的创造了价值。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其影响机制如何?学术界关于跨国并购能否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一些学者认为,跨国并购提供了国际化、协同和风险分散等方面的整合利益,因而可以为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股东创造价值(Kang,1993; Gubbi et al.,2010)。另一些学者则强调,跨国并购过程中的一些潜在挑战会阻碍并购目标的实现,对并购企业的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已有的跨国并购样本不多,有关的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也较少,而现有的不多的有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在结论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从现有的研究基础看,多数文献集中于单个问题的探讨,如绩效或绩效影响因素,相对缺乏深入的整合研究,跨国并购作为一项复杂的投资活动,必然有其自身的演化过程与运行机制,单独研究个别问题固然重要,却容易忽略对其内在的、深层的动因、路径及机制的考察;同时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企业自身或外部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较少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而无法揭示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过程和深层机制。本文的选题密切关注理论和实践的前沿,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创造问题。首先,本文从资产寻求视角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并给出了逻辑一致的解释。我们以2002-201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180个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其财富效应。结果发现,在[-10,10]事件窗口中,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获得了显着的正的财富效应。进一步地,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从并购企业特征、目标企业特征、东道国特征和并购方式四个方面探索影响财富效应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跨国并购经验对财富效应具有显着的积极影响,而并购企业的成长速度、资产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则对财富效应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东道国的创新与成熟度对财富效应具有积极作用,纵向并购由于其更易于获得研发、渠道或矿产资源而受到市场的肯定。然后,本文聚焦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长期价值创造问题,引入动态能力视角对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通过建构一个感知、获取、转换能力为自变量,研发强度为调节变量,资产规模、行业集中度、并购资产类型和并购经验为控制变量的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机制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感知、获取、转换能力叁个变量对跨国并购价值创造具有积极显着的影响;研发强度对于转换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说明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其转换能力较强;行业集中度、资产类型、并购经验也对价值创造有显着影响。最后,本文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大量的搜集、分析8家样本企业跨国并购的多种数据,构建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发现动态能力在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方面有重要作用,并购过程中动态能力作用的类型主要有叁种:感知、获取和转换,它们各在不同阶段发挥主要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自然资源获取型和战略资产获取型跨国并购价值创造方面的异同,发现两种类型并购在感知机制方面并无差别,但企业表现出的感知能力并不相同,在获取方面,中介投行及合作伙伴的引入易促成自然资源获取型并购获取的成功和降低战略资产获取型并购资产获取与整合重构的风险,而多样化的支付和融资方式可以减少战略资产获取型并购资金压力从而有助于价值创造;转换能力方面两种类型跨国并购方面差异显着,在组织结构、文化、人力资源和供应链方面进行中等或较高程度整合的资源型企业容易形成新的资源能力基础并实现价值创造,而在供应链、研发、品牌、渠道等方面进行较高程度整合的战略资产寻求型企业容易实现协同创新和资源能力基础的更新并实现价值创造。本文的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投资者对我国企业资产寻求型海外并购的正面评价证明了“走出去”战略的正确性。我国企业应该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把握时机,适时收购目标企业有价值的知识资产和重要自然资源,以克服后来者劣势,提升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基础。其次,我国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推进战略转型,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积极利用海外资源,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所掌握的关键资产,以加快技术追赶;最后,我国企业应不断在并购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动态能力,以敏锐的战略国际化眼光捕捉跨国并购目标和时机,审慎的进行并购评估和谈判,才能在跨国并购的实践中创造价值。

张伟[7]2007年在《纵向并购对于下游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全球跨国并购掀起了新的高潮,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一大主题。企业基于迅速扩大规模,进入新兴市场的迫切需求,不断实施大规模的战略并购,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式,并且成为跨国公司拓展经营和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途径。可以明显的看出,现代企业的并购已经从单纯的追求规模经济向争夺新技术、优秀人力资本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优势转变。知识经济的收益递增、可持续发展和高度专业化的特征,对企业并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由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吸引了全球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投资以及并购这种特殊的投资形式迅速增长。中国进入WTO之后的全面开放,无疑加强了这种趋势。由于政府在竞争性行业上的退出以及保护私有财产政策的不断出台,也促进了企业间的收购活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走出国门积极参与跨国并购活动,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展露头角。企业并购通常分为战略选择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并购整合阶段叁个主要阶段,并购整合阶段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也往往是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文化整合是关键难点,也是许多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所描述的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集团全资收购美国巴特勒集团的案例,主要是从巴特勒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巴特勒(上海)有限公司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这场跨国、跨文化、跨行业的并购整合活动。案例中展示了并购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困惑与迷茫,分享了作者所亲身经历的并购整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作者试图结合已知的相关整合理论来分析和判断整个企业在此过程中决策的导向性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借助建立博弈分析模型,来解析整合后企业绩效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思考企业整合的最佳路径以及如何实现双赢的目标。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了两个并购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分析了并购的背景与环境,并建立起全文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思路。第二章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并购理论的主要观点,着重对并购的动因及相应的类型作了说明,特别说明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现实意义。针对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第叁章探讨了整合管理所面临的外部、内部环境,提出了企业并购整合的要素组合。第四章详细描绘了案例企业并购整合的全过程,以企业绩效为线索揭示并购整合过程中企业发展历程。第五章通过建立博弈分析模型,分析产业链中各企业的利益和博弈状态,再次阐明企业实现双赢所必须的条件。第六章基于价值链理论,提出企业并购整合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结合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企业整合实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企业的整合并购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它的基本动因和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并购整合问题也随着地域、文化、价值趋向的不同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越短越有利于企业的绩效提升,尽快的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研究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韩莉[8]2013年在《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设和发展繁荣,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企业被动的进行破产兼并重组开始,到现在,企业为了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主动的实施,并购由被动产生转变成自主进行,企业的并购目标已经由效益不佳的企业转变为全球市场中的所有潜在企业。相比较国外一百多年的并购史,我国仅有二十多年的并购历程。作为后起之秀,我国在国际并购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并购失败率较高也让我们提高了警惕,在总结前人已经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以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整合为核心,逐步探讨财务整合的相关内容,争取能够为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论文的第一章分析了财务整合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对于财务整合的研究,第二章为企业并购及其财务风险的论述,第叁章阐述了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理论概述,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就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中的具体内容与方式进行详细地阐述,使财务整合的基本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第五章通过对整合前企业的事前审查和整合后的财务控制两个部分,分析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的运作过程,剖析实现财务整合的优化和实现财务协同效应的关键点,第六章为对前面几个章节的举例说明,通过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分析“宝钢并购八一钢铁”说明宝钢集团经过有效的财务整合最终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旨在探索财务整合问题、完善财务整合理论、从而为企业并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有益于并购方多角度重视整合问题,提高并购的成功率,达到企业并购后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希望为解决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尽一点绵薄之力。

戴永秀[9]2008年在《国有企业并购后的组织结构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早已失去活力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营活动形成了不良循环甚至陷入困境,国有企业出路何在?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并购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国企改革,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手段。然而与少数振奋人心的并购案例相比,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往往注重了并购时的资本运作和账面操作,而相对忽略了包括组织结构整合在内的并购后的企业整合,而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组织机构整合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的成败。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对国有企业并购后的组织结构整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并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后的组织结构整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在阐述企业并购及并购整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出发,结合我国特定时期的制度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后组织结构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后组织结构整合的影响因素、组织结构整合的内容以及组织结构整合的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后组织结构整合提出了的若干政策性建议;最后,以江西南昌凯马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后组织结构的整合过程,以期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对并购整合阶段组织结构整合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组织结构整合的要点,提高企业并购后组织结构整合的绩效。

魏涛[10]2012年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及整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知识资本等无形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广泛采用也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剧,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密切。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府确定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舞台,摆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缺乏的瓶颈制约。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近年来也呈现逾来逾活跃的趋势。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并购与海外并购活动不仅起步较晚,而且也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西方的跨国并购理论大多以西方先进国家的企业并购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海外并购实践适应性不强。中国出海并购的先行者们在缺乏经验情况下,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工作的及时跟进,通过理论的指导,来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基于无形资源的视角,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整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实现理论的创新,并对海外并购整合的实践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所遵循的研究思路为:首先以无形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成本收益特征作为研究的契入点,提出了无形资源系统的概念;其次,从无形资源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跨国并购中优势无形资源转移与扩散途径的比较以及协同效应发挥作用的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基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要求,提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促进无形资源系统优化升级的并购动因理论;然后,分析了优势无形资源在跨国转移与扩散中存在的障碍,结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无形资源利用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融合系统化的理念与工程化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整合系统工程的思路,阐述了中国企业海外购中无形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最后,本文还对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与企际关系资源叁大关键无形资源子系统的整合路径进行了探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为导论。这部分主要叙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并对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逻辑思路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同时指出了本文预期可能的创新点。本章所呈现的研究逻辑框架与思维模式,不仅突出了论文的理论价值,而且还阐述了本文所提出的关于无形资源的整合思路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在理论基础部分,本章不仅对并购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描述,对跨国并购的特征及无形资源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还对国际上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回顾,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同时还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进行总结。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基本理论的回顾、归纳与总结,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对无形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无形资源对企业并购成败的影响以及协同效应的发挥等内容相继进行了研究。本章在文献综述部分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还对国内外企业寻求无形资源并购动机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然后,对我国国内并购与海外并购效应的相关文献作分类总结与简要评析。第叁章阐述无形资源的特征并探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本章一方面在对无形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与成本收益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的特征和无形资源所具有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无形资源系统的概念,为下步的理论分析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基于跨国产购在实现优势无形资源跨国转移与扩散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性,优势无形资源通过跨国并购实现协同效应的机理,以及无形资源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结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促进无形资源系统优化升级的并购动因理论观点。在以上理论演绎推导的基础上,本章还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促进无形资源系统优化升级的并购动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四章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整合的述论。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在无形资源利用与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无形资源跨国转移与扩散中存在的障碍,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无形资源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其次,基于系统理论的观点与工程化的思维,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整合构建系统工程的思路。然后,阐述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整合系统工程的目标、指导原则,并对具体的流程设计步骤与微观、宏观的组织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对企业叁大关键无形资源子系统的并购整合路径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章一开始就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与企际关系资源叁个无形资源子系统,在整个无形资源系统中战略地位,指出了对其进行整合是促进整个无形资源系统优化升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章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源子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并从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危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海外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具体实施路径;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民族文化的差异以及并购中不同文化整合模式的优劣,提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应采用跨文化融合创新的演进模式,进而还阐述了跨文化融合创新系统工程的任务、功能与构成以及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并探讨了跨文化融合系统工程组织实施的路径。最后,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镶嵌理论,提出了企际关系资源维护与动态调整的具体整合思路。第六章为全文的结论与研究展望。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叁个理论观点:一是企业无形资源系统的概念。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企业是一个由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组成的一个系统;而企业的各项无形资源之间通过有机结合也构成了企业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的各类无形资源则是整个无形资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企业无形资源各构成要素只有彼此有机协调与默契配合,才能使整个无形资源系统从总体上达到最优化,其价值创造功能才能得以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形成和增强。无形资源系统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企业利用无形资源的作用机理,提升其价值创造功能,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二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促进无形资源系统优化升级的动因理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寻求与获取战略性、关键性与互补性无形资源只是表层的动因,而其实质在于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企业无形资源系统的优化升级,增强对国际经营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育最终达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的。叁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构建无形资源整合系统工程的思路。既然企业的无形资源具有系统特性可以被看作一个系统,且企业无形资源系统的优化升级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融合工程学的相关理论,来打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整合的系统工程。这种思想观点的提出,既聚集于微观层次的中国企业无形资源价值创造功能的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又着眼于宏观层次的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潜力的充分发挥。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叁个方面:首先,基于无形资源视角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的探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以往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也涉及到了获取无形资源的动因,但是所涉及的只是无形资源的一些构成要素。本文则根据企业无形资源的隐默性、适配性特点,把企业的无形资源及其构成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并充分考虑到了无形资源与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各构成要素协同发挥作用的机理。所提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促进无形资源系统优化升级的并购动因理论,不仅体现了研究视角的独特性,而且理论观点也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其次,系统化的思维方式与工程理论的运用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及整合理论的探讨呈现出一定的体系性。本文的研究着眼于企业无形资源整体,基于无形资源发挥作用的特点不仅提出了无形资源系统的概念,还运用工程化的思维方式来探讨无形资源的整合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理论的探究以及整合分析都立足于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框架体系的完善和无形资源系统整合研究的深入开展。最后,文章的分析脉络之中隐含着矛盾论的辩证哲学思想。并购后的整合是企业并购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并购整合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对无形资源的整合。本文将研究聚焦于无形资源的整合,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在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整合的研究中,本文又重点关注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与企际关系资源的整合,着眼点在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辩证的矛盾论观点充分体现在并购整合路径的探讨之中。

参考文献:

[1]. 企业并购整合问题实践研究[D]. 范诗科. 合肥工业大学. 2008

[2]. 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研究[D]. 董辉娜. 河北工业大学. 2007

[3]. 达能跨国并购娃哈哈文化冲突研究[D]. 李靓. 湖南农业大学. 2015

[4]. 企业并购整合研究[D]. 李菊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06

[5]. 论我国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D]. 殷莎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6].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D]. 杨兴锐. 武汉大学. 2014

[7]. 纵向并购对于下游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张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8]. 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研究[D]. 韩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9]. 国有企业并购后的组织结构整合研究[D]. 戴永秀. 南昌大学. 2008

[10].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及整合研究[D]. 魏涛.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企业并购的整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