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必须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关于大语文教育讨论之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现实生活论文,作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状与思考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联系社会生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贴近社会现实。从根本上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写好各类文章。若读完中学连最常用的文章都写不好,那作文教学的效率又从何说起呢?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会作文,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没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如今,教和学都是为了升学考试,而不是为了掌握技能,于是就出现了一批作文的“低能儿”。我们常常听说,有的秘书不会写总结报告,研究生不会写学术论文,高中毕业生还不会写请假条,甚至病句错别字连篇……至于原因,大家自然会说是语文水平不过关,而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是作文教学还没有贴近社会现实生活。
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来看,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语言文字又何尝不是?事实上,有哪个词语哪句话不是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呢?脱离社会生活的语言文字还有什么生命力?但是在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的往往是脱离实际的东西,学非所用就必然地降低了学生质量。这当然无法顺应时代的需要,改之革之,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了。
二、出路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对于传统观念我们当然不能全盘否定,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有不少的东西还是有生命力的。比如有的同志提出了“大语文教育”的问题。其实,我国传统教育与今天的“大语文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主教育子弟的“六艺”——礼(周礼)、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历史)、数(计算),无疑也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设置的。春秋时期孔子办学,课程设置也是“六艺”。从《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学也并非局限在课堂之中,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的。他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分析,阐述自己的见解。比如《侍坐》一篇就是师生共同讨论国家大事的。孔子所谓“好学”的标准,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矫正自身行为为目标的。我们现在所提的素质教育与之是一脉相承的。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基本上还是放在应付各种考试之上,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习题到习题,不愿花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一走上社会,便无所适从,以至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不知道怎样推销自己,不懂得自己能适应什么样的工作,无法答好生活的答卷,自然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只有真正转变观念,以社会的需要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围着考试转,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才能走出这一困境。
(二)依“纲”据“本”,从“语用”方面提高写作水平
这里所说的“纲”和“本”指的是《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我们认为,高考与教学大纲,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为什么一谈到高考就有人把教学质量低下全归咎于它呢?其实这是缺乏对高考的正确认识所致的。事实上,高考命题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考试说明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否定高考,便是否定了考试说明,也就否定了教学大纲,所以“高考影响论”的说法是片面的。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在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突出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高考考试说明,更是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知识的应用。高考的作文命题也尽可能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都是检测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与分析综合能力的,这与大纲的要求——“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搜集积累材料”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失误,恰恰在于不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不是考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而是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文水平如何提高?我们主观上没有把握好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和实质,没有教学生学好知识和技能,却一味责怪“高考指挥棒”,实在是本末倒置。
(三)打破封闭教学模式, 使“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
通观古今中外,很多作家都不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有的甚至没上过学,但同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我国著名作家高玉宝和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都没上过学,但却能写出鸿篇巨著。我们的学生受人之教那么多,可为什么一见到作文题就头疼呢?原因就是未处理好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的关系。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尽可能地创设和利用社会大课堂,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若只把学生关在教室这狭小的笼里,岂非盆中栽树,温室育苗?
如何使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互相结合?有人主张“强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辟第三课堂”。这里的“第一课堂”,当然指的是常规的教学。首先是作文的命题,应与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直接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反映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社会问题。命题方式亦应多样化,有大作文,也有小作文或片断作文;有统一命题的,也应有供材料以外的命题。其次是作文评改不应只简单的学生写,教师改,给分数,而应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改为主,让学生自己找出习作中的优劣,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至于“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其实都是课外教学活动。我们应该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社会调查、演讲比赛、辩论会、自办刊物、自编自导节目、举办模拟谈判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或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对社会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若能这样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相信学生的作文素质定会有所提高。
(四)作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紧密融合, 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带动写作
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应是单纯的培养学生会写文章,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过来,学生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好或者更好。
1997年高考分数公布之后,有不少考生语文科成绩与估分相差甚远,他们便感到大惑不解。理由是,基础题和阅读题分数不会有大的出入,看来是作文分有问题。有的说,我立意是对了的呀,至少也应及格嘛。1997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明显地点出了“乐于助人”这个论题。直接论证这个问题,照理说是应在及格以上的。但是,写作是“有感而发”,“文如其人”,一个平时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毫不关心的人,怎么能论述好这个问题呢?生拼硬凑的文字,不光内容空洞,而且病句错别字出现的频率高,也很有可能无暇顾及结构、修辞等方面,失分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笔者曾在平时做过一次批评拜金主义的作文训练,结果仍有部分同学认为金钱是人生的重要追求目标,没有钱一事无成,这当然是偏题的立意论证。可见作文教学与德育工作互相融合,是应引起十分重视的。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贴近,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在“大语文教育”之风迎面而来的时候,我们不妨借这股东风,深化作文教学,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收稿日期:199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