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作为新课标改革中的重要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形成思维模式的基础,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师的引导性,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良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中,实现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原则;策略
创新意识指的是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新组合这些知识进行,进而产生新的思路与结果。也可以说是对本专业的某些知识进行拓展和探究,发现之前隐藏的知识盲区,对这个隐藏的知识盲区——新的知识领域进行探讨。
一、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打破书本和答案的局限性,积极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自己的疑问通过分析、探究和求证找到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大脑的开发,通过培养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对某件事产生好奇进而产生的想法与意识。培养学生形成从创新意识到兴趣,再从兴趣到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二、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1.以兴趣为基础
实际上,创新意识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需要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来培养创新意识,以兴趣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专心学习,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点,比如关于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的小游戏或以不同的形式提出同一知识点等。通过兴趣吸引和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此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与创新创造的能力。
2.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最终目的
缺少创新的实践只是无生命力的流水作业,而缺少实践的创新只能算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行动中,用实践来对社会、人类做出贡献。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际上是将创新性想法转化成创造力,是学生能从小养成实践第一的理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加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将想法落实在行动上,用实际结果来说话。
3.质疑性原则
用质疑的态度来看待周围事物是创新的前提,学会质疑是开展创新活动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意的设置数学内容中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循序渐进,慢慢形成质疑精神。
4.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以想象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新,而想象来源于问题的情景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一个想象的机会与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课堂教学时,设计一个买东西的例题:“假如现在给你们每个人100元钱,帮老师去买点钢笔、彩笔和笔记本,一本笔记本需要5元,1支彩笔需要3元,一支钢笔需要9元,你们会怎么买?”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结合教学有关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简单的一个提问就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有新的理解。
三、创新教学的策略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达不到课堂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应时时与时代同步,根据不同的情境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讲解式授课转变成提问式授课,通过将知识点编辑成有趣的小故事的方式讲学生需要记住的计算规则编辑成让学生易记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等。而且新课标改革非常注重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替代一部分传统的板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2.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一般以教师讲解为主要的课堂形式,环环相扣,学生很少有提问以避免打断教学进程,但是未理解这个知识点就很难理解下个知识的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较差,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了解,学生错过进度或者不能及时反馈有疑惑的知识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注重与学生的及时的交流沟通,在交流沟通中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关于《年月日》的学习,教师就能通过创设关于过生日的情景来进行课堂导入;“孩子们喜不喜欢过生日啊?”学生通常会回答:“喜欢!”教师再进行询问:“每年都会过生日吗,过几次?”学生肯定回答:“一年一次。”这时候就可以引入问题:“可是老师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在12年中只过了4次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创设悬疑式情境,容易给学生一种新奇感和趣味性,学生便会很快集中注意力,也就有了学习主动性。
3.对学生大胆的假设以及猜测精神给予鼓励
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需要激发学生养成大胆的猜想、想象的学习方式。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来源于大胆的想象,历史长河中的许多科学家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源于牛顿被苹果砸中而进行大胆的猜想与证明。猜想、假设往往是获得真理最为关键的过程,较多的小学生都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到缺乏提出猜想的勇气。因此,老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假设与猜测,并给予学生这种精神的鼓励。
四、结语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的动力,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敢于大胆猜想并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
[2]胡苗苗,朱训宝.关于数学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
[3]谢海萍.如何提高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
作者简介:李慧慧(1981.07-),女,广西梧州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数学教学。
论文作者:李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