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李明杰[1]2004年在《桥头跳车病害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桥头跳车是由于构造物与台背路堤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是高速公路“八大”通病之一,如何减轻或者消除桥头跳车,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论文结合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项目台背处治,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危害性;通过对桥头过渡段的调查,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原因,而纵坡变化、错台和凹陷、横坡变化是不均匀沉降的叁种表现形式;根据不均匀沉降的形式,分析了桥头跳车的机理;地基变形沉降和路堤填土自身变形压缩是台背路堤沉降两个组成部分两部分组成,推导了两者变形沉降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压实度、填土高度与沉降量的关系;以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原则,提出了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地基处治、台背路堤、路面处治以及排水措施等方面研究了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提出了换填法、强夯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和排水固结法等地基处治方法;土工格栅法、强夯法和二灰混合料回填法等台背路堤处治方法;设置桥头塔板和采用过渡性路面等台背路面处治方法;并对台背排水提出了改进措施。

赵树青[2]2009年在《桥头跳车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头跳车是由于构造物与台背路堤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是高速公路“八大”通病之一,如何减轻或者消除桥头跳车,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论文结合潍(潍坊)胶(胶州)路潍河特大桥工程项目的台背处治,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桥头跳车的病害成因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路桥过渡段结构的合理力学模型,推导了路桥过渡段行车荷载的计算公式;对不均匀沉降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类,并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原则,提出了不均匀沉降的控制标准;分析研究了桥头搭板的结构构造,运用弹性地基理论对路桥过渡段搭板进行了分析计算,从而得到了桥头搭板的配筋计算及方法。根据以上分析研究和计算,结合国内外桥头跳车的常规处理方法,本文分别从地基处治、台背路堤处治、路面处治以及排水措施等方面研究了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提出了换填法、强夯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和排水固结法等地基处治方法:土工格栅法、强夯法和二灰混合料回填法等台背路堤处治方法;设置桥头塔板和采用过渡性路面等台背路面处治方法;并对台背排水提出了改进措施。

罗丹霞[3]2010年在《山区道路路桥过渡段的病害分析和处治对策》文中认为路桥过渡段病害严重影响了高等级公路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运营,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通过对重庆、陕西、四川等山区桥头过渡段实地调查归纳总结出路桥过渡段破坏的主要模式有:路基的整体滑移和开裂、路基与桥台间形成台阶、路面凹陷、搭板断裂、搭板与路堤形成纵向坡度差、搭板末端路基产生差异沉降和路面开裂。本文进一步调查了汶川地震对桥梁的损害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出路桥过渡段是桥梁的脆弱部位,在地震过程中容易引起桥梁的损害。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设桥头搭板时及不设桥头搭板时的沉降分析,分析了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提出台背过渡段沉降的控制标准,给出差异沉降和处治范围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破坏模式,分别从地基、路堤、路面及其整体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病害处治对策,为今后治理高速公路路桥过渡路基病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另外,根据沉降特性及施工特点,提出了合理安排施工工艺的方法,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系统地进行施工控制从而预防路桥过渡段病害,并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注浆法针对已建成公路桥头路基沉降较大情况,对解决其病害具有较好的效果。

方贻立[4]2001年在《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桥头跳车病害产生的原因、危害程度进行了归纳分析,对设置桥头搭板路段和未设置桥头搭板路段的跳车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车辆在桥头跳车时的轨迹方程。运用弹性地基理论对路桥过渡段搭板进行分析计算,给出了集中荷载及均布荷载作用下搭板的位移和内力计算方法,对台后路基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手段,为今后防治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病害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席强伟[5]2006年在《桥面铺装和桥头跳车的病害分析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桥梁续存期间内,由于车辆,特别是超重车辆的行驶,以及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导致桥梁结构产生病害、出现缺陷,严重影响到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病害的原因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对桥梁的主要病害分析可以帮助养护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做出决策。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桥梁上部影响主梁承载能力的两种主要病害:桥面铺装病害和桥头跳车进行了分析研究。 桥面铺装层的早期破坏大大的降低了桥梁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铺装层的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基于混凝土铺装层与主梁共同受力工作,建立了桥面铺装结构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铺装层的受力状态、铺装层厚度对主梁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确定铺装层合理厚度的方法,并通过实桥试验证明了其可行性。 桥头跳车是由于构造物与台背路堤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是目前高速公路的通病之一。本文对桥头跳车的病害成因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路桥过渡段结构的合理力学模型,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推导出路桥过渡段行车荷载的修正公式及台后路基沉降计算公式;分析研究了桥头搭板结构构造,根据弹性地基理论,推导出了桥头搭板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公式,从而给出了搭板的配筋计算方法。 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桥梁病害成因及机理的分析和计算,提出了解决病害的处理及预防措施,得出了一些具有工程参考价值的结论。

刘国元[6]2007年在《流态水泥粉煤灰浆在台背回填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桥头跳车是一种由构造物与台背路堤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公路常见的病害,也是多年困扰公路行业的一大难题。论文通过对桥头过渡段病害的调查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危害性及桥头跳车的原因;根据不均匀沉降的形式,分析了桥头跳车的机理;台背路堤沉降包括地基变形沉降和路堤填土自身变形压缩两方面内容,推导了两者变形沉降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压实度、填土高度与沉降量的关系;研究了流态水泥粉煤灰台背回填的理论基础,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合徐州地区的典型填料提出流态水泥粉煤灰台背回填的原材料及其配合比设计,为解决桥头跳车的通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并以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原则提出了台背路基的变形控制标准,以及其稳定性的校核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地基处治、台背路堤、路面处治以及排水措施等方面研究了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

李博[7]2005年在《注浆加固技术在桥头跳车病害防治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桥头跳车是由于构造物与台背路堤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是高速公路“八大”通病之一,如何减轻或者消除桥头跳车,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论文首先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危害性;通过对桥头过渡段病害的调查,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原因,研究了桥头跳车的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地基处治、台背路堤、路面处治等方面研究了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并介绍了它们的处置机理和施工要点。 渗透注浆是通过注浆压力,使浆液克服阻力渗入到土体孔隙或岩体裂隙,就地凝固而达到加固岩、土体或减少沉降的注浆方法。本文研究了压力注浆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加固机理,对压力注浆的设计内容进行了研究,对目前工程界的施工进行了总结,并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最后,结合注浆技术在南充——广安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路堤加固工程的应用,设计了施工方案,总结了施工经验。在研究加固效果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用钻孔取芯法、复注法和声波检测法叁种不同的方法对加固路堤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头过渡段填料注浆加固效果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和适用条件。旨在为广大工程建设者在类似的工程中提供一些参考。

闫大江[8]2005年在《路桥过渡段病害防治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桥头跳车现象是公路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多年来困扰公路行业的一大难题。桥头跳车是由桥台构造物与台背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剧了车辆及桥台构造物的损坏,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对桥头路面大量的维修养护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本文从台背过渡段路基产生沉陷的原因出发,通过建立叁维空间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台背路堤填料压实不足以及路堤下地基承载力的不足是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而严格控制台背路堤填土的压实度和保证堤下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是防止台背过渡段产生跳车病害的有效措施。另外,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台背过渡段纵向处理的长度范围及路堤下地基的容许变形模量要求。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技术分析。

刘锋[9]2005年在《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差异沉降分析与特别施工技术》文中提出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构造物与台背路堤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是高速公路“八大”通病之一,如何减轻或者消除桥头跳车,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本论文结合济(济源)焦(焦作)新(新乡)高速公路台背处治项目,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危害性;根据桥涵台背的形式,分析了桥头跳车的机理;通过对桥头过渡段的调查,分析了台背差异沉降的原因;总结国内外桥头跳车的常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桥涵台背特别处理技术方案:分别从地基处治、台背路堤、路面处治以及排水措施等方面研究了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土工格栅法、强夯法和级配砂砾石回填法等台背路堤处治方法,设置二级桥头搭板处治方法。本文分别利用分层总和法与SIGMA分析方法对台背路堤沉降计算,验算台背特别施工的沉降量,利用FLAC数值分析方法对特别施工桥涵台背不协调变形特征研究,利用SLOPE桥台锥坡与台背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验证特别施工处治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本文为特别施工处治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成进科, 郑木莲, 王涛, 王帅[10]2014年在《浅析短路基差异沉降桥头跳车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文中提出桥头跳车是由于台背路堤与构造物两者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丘陵区或山岭区高速公路,为了保证线形的平顺性及行车速度,往往使得很多地段桥梁、涵洞、通道、隧道等构造物相连,出现构造物之间夹一段短路基的情况,使得其施工难度较大,往往存在压实不足或是压实不均匀的现象,导致短路基与两端结构物之间的差异沉降明显大于普通路段路基与构造物的差异沉降。针对此,本文选取咸旬高速公路211互通式立交两端路基为试验段,全程跟踪其施工,以便于能够从地基处置、台背处置、路面处置等几个方面提出短路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桥头跳车病害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D]. 李明杰. 长安大学. 2004

[2]. 桥头跳车病害防治技术研究[D]. 赵树青. 山东大学. 2009

[3]. 山区道路路桥过渡段的病害分析和处治对策[D]. 罗丹霞.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4]. 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方贻立. 长安大学. 2001

[5]. 桥面铺装和桥头跳车的病害分析及防治研究[D]. 席强伟. 长安大学. 2006

[6]. 流态水泥粉煤灰浆在台背回填中的应用[D]. 刘国元. 长安大学. 2007

[7]. 注浆加固技术在桥头跳车病害防治的应用[D]. 李博.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8]. 路桥过渡段病害防治措施研究[D]. 闫大江. 长安大学. 2005

[9]. 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差异沉降分析与特别施工技术[D]. 刘锋. 长沙理工大学. 2005

[10]. 浅析短路基差异沉降桥头跳车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 成进科, 郑木莲, 王涛, 王帅.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4

标签:;  ;  ;  ;  ;  ;  ;  ;  

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