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255200
摘 要: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题型之一,解决最值问题,经常用到基本不等式、消元法与换元法、导数法。
关键词: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消元法与换元法导数法。
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的综合性较强,题型多样,解法灵活,涉及知识面广泛。在高考中,常以一些基础题、小综合的中档题,或一些难题的形式出现,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考查。解决最值问题,经常用到基本不等式、消元法与换元法、导数法。
本文结合两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体会上述三种最基本方法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典型例题1:已知x>1,y>1,xy=16,求log2x·log2y的最大值?
思路一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 ab,将log2x·log2y替换ab的位置,进而寻求最值。
解析:∵x>1,y>1,
∴log2x>0,log2y>0,
∴log2x+log2y≥2 log2x·log2y,
∵log2x+log2y=log2xy=log216=4,
∴log2x·log2y≤4,
当且仅当log2x=log2y,即x=y时等号成立。
∴最大值为4。
点评: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可以概括为“凑定和”与“凑定积”的问题,思路一灵活运用对数运算的性质,达到“凑定和”的目的。
思路二分析:先利用消元法,将y= 代入,转变为一个变量的函数,再利用换元法转变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求最值。
解析:∵xy=16,y= ,
∴log2x·log2y=log2x·log2 =log2x·(log216-log2x)
令t=log2x,∵x>1,t>0,
∴原式=t·(4-t)=-t2+4t,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得:t=2时,即x=4,取得最大值4。
点评:消元法是求最值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学生所熟悉和乐于使用的方法。换元法中要特别注意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函数在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一般借助二次函数图像解决。
思路三分析:利用换元法,将对数转化为指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解析:令m=log2x,n=log2y,∴x=2m,y=2n,
∵x>1,y>1,∴m>0,n>0,
∵xy=2m·2n=2m+n=16,∴m+n=4,
∵m+n≥2 mn,∴mn≤4,
当且仅当m=n,即x=y时等号成立,
∴log2x·log2y取最大值4。
点评:必修一第二章对数函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思路三的切入点是将对数转化为指数,达到化难为简的效果,换元后因m+n=4为定值这一条件联想到基本不等式。
思路四分析:大胆猜测,函数的最值一般在特殊位置取得,∵xy=16,不妨取x=4,y=4,代入得最大值4,然后进行检验。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数学的创作绝不是单靠推论可以得到的,首先是通过一些模糊的猜测,揣摩着可能的推广,接着下不十分有把握的结论。然后整理想法,直到看出事实的端倪,往往还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将一切付诸逻辑式的证明。”可见大胆猜想对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典型例题2:设x>0,y>0,2x+y=1,求 + 的最小值?
思路一分析:巧用1的代换,利用基本不等式,凑出定积的形式,进而求最值。
解析:∵x>0,y>0,2x+y=1,
∴ + =( + )(2x+y)=2+ + +1≥2 2+3,
当且仅当 = ,即y= 2x时等号成立。
∴ + 的最小值为2 2+3。
点评:这一思路体现了整体代换的思想,巧妙运用2x+y=1这一条件构造基本不等式。
思路二分析:用消元法转化为一个变量的函数,化简后函数较复杂,可考虑求导法求最值。
解析:∵x>0,y>0,2x+y=1,
∴y=1-2x,0<x< ,
∴ + = + = ,
令f(x)= ,0<x< ,
f`(x)= =- ,
f`(x)=0时,x=1± ,
f`(x)>0时,1- <x<1+ ,
f`(x)<0时,x<1- 或x>1+ ,
∴f(x)在(0,1- )上递减,在(1- , )上递增,
∴x=1- 时,f(x)的最小值为:2 2+3,
∴ + 的最小值为:2 2+3。
点评:导数是高中阶段求最值一个极其常用的方法,研究复杂函数的单调性一般利用导数法。
学生误解:∵x>0,y>0,∴1=2x+y≥2 2xy,
∴xy≤ ,
∴ + ≥2=≥ =4 2,
∴ + 的最小值为4 2。
学生误解原因:连用两次基本不等式,在不等式变形过程中,等式成立条件不一致。对于 + ≥2=≥
=4 2,第一个不等号成立条件是x=y,第二个不等号
成立条件是2x=y。
总结反思:
(1)两个例题中的思路一均是采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这是求最值的最常用方法,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正是指各项均为正数,二定是指各项的和或积为定值,三相等是指不等式两边的等号是否能取到,以及等号能取到的条件。有些题目可直接用公式解决,有些题目须进行必要的变形,灵活运用拆项、凑项、凑系数等技巧,不管用什么样的技巧,都可归结为“凑定积”和“凑定和”的问题。
(2)两个例题中的思路二均是采用消元法,这也是解决最值问题的通用方法,它体现了数学上减少变量的思想。若消元后可转化为二次函数或换元后是二次函数的形式,则可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求最值;若消元后是复杂函数,则可考虑求导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
本文通过两个简单例题介绍了中学数学求最值的三种最基本方法,大部分题目都可用这三种方法解决,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一道题目里面有时也是几种方法并用,因此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论文作者:李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不等式论文; 函数论文; 思路论文; 例题论文; 导数论文; 方法论文; 等号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7月总第2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