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民众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众论文,视野论文,性别论文,民族地区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1)04—0048—05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1](P.145)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分析人的思想行为方式,是20世纪以来人类对性别中的“生物决定论”的挑战。该方法不仅提出了应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去理解男女两性角色,更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先天的影响,强调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性别不能脱离另外一个性别存在。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对西部民族地区民众的思想现状进行分析,对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各民族民众的思想现状,关注各民族民众的发展需求,提高各民族民众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力求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西部民族地区民众的思想状况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笔者先后在西部地区的32个城乡的居民中进行了调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云南勐腊县、宁夏海原县、甘肃合作市、青海同仁县、四川红原县、甘孜县、贵州凯里市、西藏那曲县、新疆察布查尔县、广西蒙山县等。接受问卷调查的1463人中,性别结构为:男性749人,占有效人数的51.2%;女性714人,占有效人数的48.8%。年龄结构,涵盖了从16岁到72岁各年龄段的人群;在民族成分方面,涉及了西部地区的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羌族等32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宗教信仰方面,其信教人数921人,占调查有效人数的63%;在政治面貌上,涵盖了从普通群众到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等在内的各类人群;在学历层次上,包括了从文盲至大学博士研究生等各个文化层次(见表1)。
二、不同性别调查样本的思想状况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一方面,一些社会经济矛盾有日趋尖锐、激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受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正经历着从未有过的迷惘、混乱、冲突和新的整合。”[2]从西部民族地区的情况来看,总体而言,各民族民众思想状况的主流是良好而健康的;但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不同性别调查样本在思想状况方面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大多数民众都具有较强的祖国意识、法制意识,但男性与女性在态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普法教育的深入而持续的推进,西部地区广大民众的祖国意识、法制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基本上能把国家利益放到本民族利益之上,并且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矛盾和问题;遵纪守法的意识呈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但男女性民众在态度上存在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
调查显示,在祖国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宗教意识、地区意识中,男女民众中最看重的是祖国意识,分别为44.9%和36.5%,但男性的祖国意识比女性强,高出女性8.4%;女性的公民意识比男性强,高出男性5.3%(见表2)。
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超过90%的民众都持赞同和基本赞同的态度。当问及“如果有人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您的态度”时绝大部分人的态度非常明确,表示不参与或坚决反对。应当引起重视的是,仍然分别有5.3%男性和3.6%女性持“支持并参与”的态度,而且男性比女性高出1.7个百分点,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教育引导。
在问到“如果有本民族的成员要求您参加国家法律不允许,但传说对本民族有益的活动时,您作为本民族的一员的态度”这一问题时,表示“坚决拒绝”的,女性为36.1%,而男性的比例为32.3%,比女性低了3.8个百分点;还有表示“会毫不犹豫地参加”的男性为7%,女性为5.5%,应引起重视。
又如,在回答“如果有人借宗教问题煽动民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您的态度是”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坚决反对”,说明在当今的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利用民族宗教来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是一种极其不得人心并且绝不可能拥有广泛民众基础的痴心妄想。但男女性之间的态度差别较大(见表3),其中持“支持并参与”和“支持但不参与”态度的男性分别高出女性1和1.1个百分点,足见男性更容易被人所利用,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民众已经逐步形成了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思想意识。例如,在回答“当你和家人或朋友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选择“上法院”、“找律师”、“找政府”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男性为74.5%,女性为69.6%,但男性在这三个选项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选择“找熟人帮忙”、“忍了”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见表4)。足见,男性更注重走法律和政府途径,女性更看重人际关系或选择容忍。
(二)大多数民众都有着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但男性与女性在取向上各有侧重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民众都有着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崇尚善良真诚、仁慈宽容、孝敬父母、敬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男女性对“要经常做好事,乐善好施”,“要以善行去谋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安宁与平和”、“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处,要善待自己和他人”等观念持赞同态度的比例均在90%以上,但少数人受市场经济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其消极观念也不容忽视。例如,对“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持赞同态度的人到达了31.4%;持“不劳而获”观念的达到14.5%;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观念的达到10.3%,其中男性高出女性7.6%;对“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处,要善待自己和他人”持否定态度的男性高出女性3.1%。
西部地区的环境、生活等条件较之东部地区更为艰苦,尤其是边远的农牧区,其环境和生活条件可谓非常恶劣,但西部地区民众对生活的态度其主流是乐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西部地区民众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而且积极向上的,持悲观态度的民众的比例均不到4%。例如,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大多数人都持乐观的态度,但男女性在乐观态度的程度上有着明显不同,女性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比男性高出2.2个百分点;男性持很乐观态度比女性高出2.5个百分点。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持满意态度的比例均不到60%,男性的比例为55.4%,女性的比例为52%(见表5)。
在对待事业、家庭以及对幸福的感受等方面,男女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男性比女性更专注于事业,有20.6%的男性认为“事业是我人生的全部”,比女性高出5%;有69.7%的男性认为“事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或过程”,比女性低了5.5%。在幸福的感受方面,对“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成功”作为自己主要的幸福指标,但男性在“事业成功”、“有足够的钱财”、“当官”的幸福感受上,分别比女性高出2.2、2.9和1.9个百分点;女性则更注重“家庭幸福”,比男性高出4.7个百分点,而在“平安过日子”取向上也高出男性2.2个百分点(见表6)。
(三)大多数民众对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反映都比较强烈,但男性与女性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调查显示,民众对西部民族地区存在的贫富差距过大、教育问题、官场腐败、不良的社会风气等社会问题反映强烈,其中反映最强烈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排在第二位的是“教育问题”,第三位是“官场腐败”;其它依次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态环境恶化”、“三农问题”、“民族矛盾和冲突”(见表7)。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女性对“贫富差距过大”、“教育问题”、“不良的社会风气”、“民族矛盾和冲突”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均高于男性,尤其对“民族矛盾和冲突”、“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反映更为强烈,分别高出男性4.1和2.4个百分点,这与女性在现实中的社会地位和劳动收入相对较低,更注重家庭和子女教育成长等因素有关;男性对“生态环境恶化”、“三农问题”的关注明显高于女性,分别高出9.1和5.8个百分点,这与男性在社会现实中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有关。
调查还反映出民众对西部地区教育、经济、交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非常迫切。在调查中,当问及“民族地区最迫切需要发展什么”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民众都选择了“教育”、“经济”、“交通”、“医药卫生”、“提高人的素质”等,但男女民众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男性更关注交通、经济等实体层面的发展,分别高出女性7.9和6.7个百分点;女性更注重人的素质、精神文明精神、民族团结等精神层面的发展,分别高出男性7.3、2.3、2.1个百分点(见表8)。
调查还反映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单调、落后的现状。民族地区的民众除以看电视作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外,其他休闲娱乐方式依次是:喝茶聊天(35.1%)、逛街赶集(33%)、体育运动(33%)打牌(27.4%)、唱歌跳舞(19%,主要是唱山歌和跳锅庄)、喝酒(18.6%)、看录像、看电影(16.9%)、上网玩游戏或聊天(13%)、诵经祈祷(11.1%),还有2.9%的人参与赌博(见表9)。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男女民众对休闲娱乐方式的喜好有很大的差异:男性除看电视、喝茶聊天外,更喜欢喝酒、打牌、体育等休闲娱乐方式,其中喝酒、打牌,分别高出女性18个百分点;体育运动高出女性11.8个百分点;赌博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也高出女性4.3个百分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女性除看电视喝茶聊天外,则更喜欢逛街赶集、唱歌跳舞、诵经祈祷等休闲娱乐方式。
调查中还了解到,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大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以下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劳动力过剩。大部分农民家里的土地一般情况下一两个人就能应付,而且农活随意性大,导致有的人或以宗教为职业,或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视为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二是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单调、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是广大农牧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他们期盼、需要一个在劳作之余可以休闲娱乐的地方,但在别无他选的环境中,只有选择了宗教,因为信仰宗教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三、社会性别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民众思想建设的思考
(一)根据男女两性的思想实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
通过调查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男女两性的思想状况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需要增强性别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根据男女两性的思想实际、差异和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与西部民族地区不同社会性别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接起来,使之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不断促进男女两性在社会结构、社会地位中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性别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民性别意识,为性别平等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决策,促进男女两性积极性的发挥
“将公民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是指政府在立法、公共政策、各种方案和项目的宏观决策时,应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社会需求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决策质量、决策水平,有利于政府社会决策科学化。”[3]由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政府的决策者和办事人员应逐步具备社会性别觉悟,在每一项重大社会决策之前既要考虑民族、习俗、宗教等因素,还应进行社会性别分析,了解和研究两性的差异;既能够考虑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需求,还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两种性别的不同发展现状、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两种性别存在的具体问题,切实促进两种性别积极性的发挥,并实现对其利益的保护,从而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平衡发展。
(三)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性别和谐的发展
随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族民众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女性的发展仍受到很大的制约,性别和谐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作用,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在努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政府工作的各项决策中既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和满足男女两性的不同需求。”[3]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在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并保障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健康和婚姻家庭等方面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并切实关注两性生理差异和在发展程度上的现实差异;不断改善西部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在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格局调整时,坚持男女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切实制定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两种性别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努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促进民族团结。
收稿日期: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