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行政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政论文,法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概况
本年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召开的主要学术研讨会及立法研究会有:1.2001 年3月2日,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研究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编辑 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规制改革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讨会”;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 学研究所公法研究中心、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 信息公开研讨会”于4月15日至17日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召开。3.7月27日至29日,由国家 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和亚洲基金会主办的“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国际研讨会” 在上海浦东举行。4.8月15至17日,由全国人大法工委与浙江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立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5.9月8日至9日,由中国法学会 行政法研究会与东南大学共同举办的“2001年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 行。6.11月份,行政法学会年会在昆明举行。7.10月31日至11月2日,全国人大法工委 在北京举行了“行政法律制度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行政法专家对行 政许可、行政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今年是行政法学著作出版较多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主要的行政法学教材与 论著有:
应松年主编的《行政程序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应松年、袁曙宏主编的《走 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于安编著的《政府采购 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袁曙宏的专著《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法治》(法 律出版社),王学辉主编的《行政法学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傅士成的专著《行政 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赵奇、刘太刚主编的《中国县级行政组织立法研究》(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吕立秋的专著《行政诉讼举证责 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杨解君的专著《走向法治的缺失言说——法理、行政法的 思考》(法律出版社),王学辉的专著《行政程序法精要》(群众出版社),全国人大法制 工作委员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出版的《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 罗豪才主编的《行政法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皮纯协、胡锦光主编的《行政诉 讼法案例》(中国城市出版社),胡锦光、刘飞宇主编的《以案说法——国家赔偿法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胡锦光、王丛虎主编的《以案说法——行政诉讼法篇》(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等等。
由于入世的影响,行政机关清理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步伐有所加快,试图通过完善行政 法规和规章的制定程序和废止程序完善行政法治环境。该方面的主要活动有,11月16日 ,国务院制定了《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 备案条例》;10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 法规的决定》,废止了71件行政法规,宣布失效80件行政法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 名学者根据自己的多年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草案)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官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两个法律的征求意见稿。 学界与官方合作,召开了数次关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问题讨论会,推动了关于这两个 问题的深入研究。
此外,在今年年初发生了乔占祥诉铁道部2001年春运票价上浮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 民法院也于11月5日作出了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乔占祥的诉讼请求。由于该案涉及面 广,问题比较复杂,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对此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过去的一年,行政法学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深度加强,研究方法多样化。学者围绕着 公共选择理论、行政公开制度、WTO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影响、国家赔偿的精神损害问 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对部门行政法、比较行政法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对行政强制和行政许可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行政诉讼传统观点进行了实证研究,随着 去年《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过并实行,行政法学界掀起了对行政 诉讼相关问题研究的又一次高潮。截止到11月份,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大约有700余 篇。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法总论
有学者对行政权作出界定,指出行政权是由国家或者其他行政主体担当的执行法律, 对行政事务主动、直接、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具有直接影 响力、强制性和扩展性的特点。①政府职能由秩序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行政组织的扁 平化和电子化,行政方式的自动化、行政法内容的国际化。②该文提出,权力可以分解 为权源、主体、对象、运行及保障等要素,各要素均能对权力的形成、运用起牵制作用 。不同的要素有着不同的特点及不同的制约方式。因此,需要在权力的各个要素上都构 成制约。③
(二)行政公开问题
有学者对行政公开的原则作出论述,撰文指出,行政公开是行政主体依法实施的行政 行为,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一律公开举行。④有学者提出行政公开的理论基础是行 政控权,行政公开的立法目的在于标榜民主监督。⑤有学者从行政公开的宪法基础、法 律规定、公开的内容、公开的限制、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方式、公开的救济等几个方面 对中美两国的行政公开制度进行比较分析。⑥有学者提出在今后立法时应明确规定不可 公开的文件,将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应当考虑到信息公开的手段 的多样性、实效性和行政公开的费用问题。⑦⑧有学者认为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民事权 利,知情权是一种积极的兼具公权和私权双重性质的权利。二者之间有一定冲突,应该 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协提二者的冲突。⑨有学者认为,政府公开的并不是信息,而是信 息的载体,即能够反映信息存在的各种文件或者电子形式的载体。⑩有学者认为,言论 自由权与知情权不属于同一性质的权利,言论自由权是一种“输出权”,而知情权是一 种“输入权”。(11)有学者指出,入世之后,我国不仅要关注透明度规则的普遍义务, 还要具体研究我国承担的义务。(12)有学者从行政程序法角度对行政公开原则作出论述 ,认为行政权无限扩张、民主参与理论的发展以及基本人权理论的演进是行政公开原则 确立的社会背景。(13)有学者对行政机关公共信息作出界定,认为行政公共信息不同于 行政信息,行政信息的范围广于行政公共信息。(14)有学者认为,行政公开可以从微观 和宏观角度理解,微观意义上行政公开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向公众或特定的公民 提供有关信息的法律行为;宏观意义上的行政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向公众或者特定公民提 供行政管理信息的范围等要素组成的法律制度。有学者针对该种观点提出意见,认为行 政公开不仅限于行政机关主动公开,而且也包括行政机关应相对人的请求公开。(15)有 学者认为,知情权主要是一种政治权利,他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等权利的基础,也是这些 权利衍生的,不可剥夺。(16)有学者认为知情权具有多种属性,既有政治属性,又有社 会属性。(17)针对理论研究和实务中经常混淆行政公开与政务公开的问题,有学者指出 公开、政务公开、行政公开是三种不同的制度形式,其中公开制度是以宪法上的知情权 为基础的一个种概念,包含了政务公开;而政务公开不仅包含了行政公开,还包括诸如 立法公开、检务公开等公开制度。(18)
----------------------------------------
注释:
①应松年、薛刚凌:《论行政权》,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②高家伟:《论知识经济时代的行政法》,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③方世荣:《论行政权力的要素及其制约》,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
④刘臻荣:《论行政公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01年6月第24期第3卷。
⑤丁先存:《论美国的行政公开制度》,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
⑥姚西科、涂敏:《中美行政公开制度比较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⑦黄德林,唐承敏:《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法学评论,2001年第5期。
⑧丁先存:《论美国的行政公开制度》,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
⑨肖玉英:《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法学杂志,2001年第4期。
⑩《公开:沟通政府与人民的渠道——信息公开专家谈》,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 政法学),2001年第5期,第46页,参见周汉华的发言。
(11)同前注,参见刘作翔的发言。
(12)参见薛刚凌、吴雷:《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行政法学研究 ,2001年第3期。
(13)章剑生:《论行政程序法上的行政公开原则》,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 ),2001年第2期。
(14)韩大元、姚西科:《试论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的理论基础》,复印报刊资料(宪 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5期。
(15)赵奇,刘飞宇:《知情权相关问题初探》,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6)《公开:沟通政府与人民的渠道——信息公开专家谈》,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 行政法学),2001年第5期,第46页,参见郭道晖的发言。
(17)刘飞宇:《知情权基本理论研究》,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论文集,中国人民 大学法学院。
(18)皮纯协、刘飞宇:《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正义网,2001年3 月23日。
----------------------------------------
(三)行政诉讼问题
有学者提出,建立起保护国家和公共利益为宗旨的客观诉讼制度,是从制度上改进、 发展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方向。⑦有学者提出相对人只要其利益受 到行政行为不利影响,就具有原告资格,而不管这种利益是否有特定法律的规定,也不 管这种利益是人身利益、经济利益还是其他利益。⑧有学者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 发展过程进行总结,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无标准时期、法律规定的标准时期、合法 权益标准时期。⑨有学者对现行行政审判中将第三人限定在一定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上的 做法提出质疑,抑止了第三人制度的程序价值,提出相关人诉讼规则下,利害关系的连 接点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相关人诉讼规则下的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法上的间接利 害关系以及具有民商法和刑事法直接或者间接利害关系的人也应该成为第三人。⑩有学 者提出,应该拓展“利害关系”内涵,建立起民众诉讼(11)。
有学者发表专论对行政诉讼撤诉审查制度作出实证分析。认为撤诉审查制度设立的主 要目的是为了为保护原告利益。该文从行政诉讼过程中原告、被告和法院三方在具体情 境中的立场和处境入手,分析了撤诉审查制度失效的原因。(12)有学者提出,行政诉讼 中的和解行为,既是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也是实体性法律行为,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具有 容许性。(13)有学者提出,司法解释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政治 民主化的需要,是尽快提高行政法学理论的品味,赶超世界先进法律文化的需要。(14) 有学者提出,行政判例反映着法的理念和精神,应确立行政判例制度。(15)有学者提出 ,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的事实审查应该弱于对适用法律的审查,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尊重 。(16)有学者提出,应该根据法律本意,从涉及案件类型、案情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 求是的界定行政、民事关联案件的解决方法。(17)有学者提出,从行政诉讼价值观、法 律文化传统以及行政审判的本质特征看,我国选择职权主义模式是必要的和可行的。(1 8)
----------------------------------------
注释:
⑦于安:《行政诉讼的公益诉讼和客观诉讼问题》,法学,2001年第5期。
⑧胡卫列:《美国行政诉讼中几类特殊原告及其启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 年8月,第9卷第3期。
⑨夏锦文、高新华:《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演进》,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
⑩陈益群:《试论相关人诉讼规则下第三人制度的重构》,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 期。
(11)郑春燕,《论民众诉讼》,法学,2001年第4期。
(12)何海波:《行政诉讼撤诉考》,中外法学,2001年第2期。
(13)南博方著,杨建顺译:《行政诉讼中和解的法理》,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 号。
(14)江必新,《司法解释对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中国法学,2001年4期。
(15)刘善春、刘德敏:《行政判例的理念、功能与制度分析——关于重视行政判例研 究的思考》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16)周少华、高鸿:《试论行政诉讼对事实审查的标准》,2001年第5期。
(17)黄江:《行政、民事关联诉讼问题探讨》,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5期。
(18)王宗光:《职权主义——我国行政审判模式的必然选择》,政治与法律,2001年 第4期。
----------------------------------------
(四)行政程序
有学者提出,随着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应该由“干涉行政”扩大 到“授益性行政行为”。②有学者对广义的比例原则作出界定,认为比例原则包括适当 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③有学者对一事不再罚原则作出探讨,认为复杂 的事数形态和法条竟合领域也应该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同时基于处罚种类性质上的不 纯真性、过罚相当的有效性,该原则应该存在必要的例外。④有学者提出,行政公正原 则要求行政行为应当具有正当性、衡平性和说理性。⑤有学者提出,正当法律程序的产 生、确立不仅取决于观念本身和人力的推动,而且还是社会环境、现实需求、学说自身 的感召力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相互竞争的结果。⑥
(五)WTO对中国行政法的影响
通论认为,WTO表面上涉及的是贸易规则,但其绝大部分规则是以政府管理活动为约束 对象。因此,行政法治与WTO的关系将不可避免的凸现出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WTO规则的效力问题
有学者认为,虽然对于WTO规则的直接效力问题,宪法没有作出明文规定,但从行政诉 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看,却体现了“对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除我国声明保 留的条款外,应予优先适用的原则”。⑦有学者认为应区别对待WTO规则。对与贸易有 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反倾销协议、有关非关税壁垒的协议等可以直接适用;对有些规则 ,如涉及农业等弱质与幼稚行业的规则等,应根据WTO中的互惠原则,转化成国内法的 形式予以适用。⑧
2.WTO规则对我国司法审查范围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WTO确定的司法审查原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因此,WTO要求将所有 的抽象行政行为都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⑨一种观点认为,WTO本身不是一个“国际宪 法”,WTO只要求将其所规定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⑩对于终局裁决行 为有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入世后,所有的终局裁决行为都可以提起司法审查;(11) 另一种观点认为,商标法、专利法、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的终局裁决和WTO规则相冲 突。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2款规定的自然资源复议终局裁决和出入境管理法中的终局裁 决这两类终局裁决是相对人选择性的终局裁决,实际上已经赋予了相对人请求司法审查 的权利。(12)
3.WTO规则对我国司法审查标准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WTO规则确定的司法审查标准是合法、客观和公正的实质性标准。这将 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确定的“合法性审查为原则,合理性审查为例外”的原则提出更高的 要求。(13)有学者认为,WTO有关客观、公正、合理的审查标准不会要求改变我国法院 合法性审查的原则性标准,但要求扩大其内涵,特别是对滥用职权的合法性审查标准提 出了新的要求。(14)WTO规定将会对法院对行政程序的司法审查既有标准带来冲击,法 院在审判中应该对行政诉讼中的法定程序作出扩大的“非立法原意”的解释——法定程 序不应是法律规定的具体的行政程序,而应当是指符合法律精神和原则的行政程序。(1 5)
----------------------------------------
注释:
②黄学贤:《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简论》,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③李燕:《论比例原则》,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④朱新力:《论一事不再罚原则原则》,法学,2001年第11期。
⑤章剑生:《论行政公正原则》,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
⑥王锡锌、傅静:《对正当法律程序需求、学说与革命的一种分析》,法商研究,200 1年第3期。
⑦戚建刚:《WTO与我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新发展》,法学,2001年第1期。
⑧石佑启:《WTO对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影响》,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⑨转引自甘文:《WTO与司法审查》,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137页。参见江必新 :《WTO与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曹建民主编:《WTO与中国法律制度问题研究》,人 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⑩甘文:《WTO与司法审查》,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1)戚建刚:《WTO与我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新发展》,法学,2001年第1期, 第56页。石佑启:《WTO对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影响》,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12)甘文:《WTO与司法审查》,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3)戚建刚:《WTO与我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新发展》,法学,2001年第1期, 第55页。石佑启:《WTO对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影响》,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14)甘文:《WTO与司法审查》,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5)同前注,第142页。
----------------------------------------
(六)行政强制问题
有学者从实证角度对我国行政强制措施规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的结构进行统计和 分析,列举出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措施的手段、形式和名称。③有学者提出,行政法上所 有的强制权行为均可列入“行政强制执行”和“即时强制”,作为与行政执行相并列的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措施”的设置应该予以废弃。④有学者对行政强制执行模式问 题作出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将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分为不同种类。⑤有学者指出,现行 制度下,应该继续维持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主,部分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辅的行 政执行体制,同时从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⑥对于申请法院强制执 行的法律救济问题,有学者提出,应参照国外的做法,相对人向法院提出异议,法院应 该在执行完毕之后才可以受理。⑦
(七)行政许可问题
有学者认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决定是否准许其 从事特定活动,确认其资格资质或者特定民事关系的行为。行政许可可以分为特许、普 通许可、资格资质许可、核准和登记。⑧有学者提出应该尽快修改现行的进口许可制度 ,理清立法层次,增加许可程序的透明度。⑨有学者对行政许可设定权问题作出探讨。 ⑩有学者提出,行政许可是人类社会调整自然资源的产物,是一种他律的调节手段。(1 1)有学者提出了建立起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构想。(12)有学者提出,应该完善行政许可 的救济制度。(13)有学者对行政许可案件的特殊审理方式作出探讨。(14)有学者对入世 后我国的行政垄断实际具有的国际法和国内法双重的可责难性作出探讨。(15)
----------------------------------------
注释:
③胡建淼、金伟峰:《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所涉行政强制措施之现状及实证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3期。
④陈红、余军:《对我国行政强制措施制度的质疑与思考》,法学论坛,2001年第5期 。
⑤杨建顺、关保英、戚建刚:《行政强制执行法的模式分析——2000年青岛行政法学 年会综述》,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2期。
⑥李援:《中国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构思》,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 1年第4期。
⑦李援:《中国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构思》,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 1年第4期。
⑧汪永清:《关于行政许可制度的几个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⑨张晓东:《加入WTO与我国进口许可制度的重构》,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
⑩邱瑞红、王东风:《论行政许可设定权》,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 1年第3期
(11)潘怀明:《行政许可基本问题探讨》,贵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月。
(12)刘阳中:《建立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之构想》,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 期。
(13)杨世武:《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 期。
(14)林民华:《试论审理行政许可诉讼的若干问题》,政法论坛,2001年第1期。
(15)历永、王传辉:《论行政垄断与WTO国民待遇法律制度值冲突》,上海交通大学学 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
三、研究展望
学术研究是一项继往开来的活动,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将成为新一年行政法学界 研究的重点区域:(1)WTO对中国行政法治的影响。入世后,WTO诸规则对行政体制的影 响将在实践中进一步表现出来,同时,将会导致新类型行政诉讼案件的涌现。(2)行政 公开制度的深入研究。随着WTO的透明度要求的落实,学界将在今年研究的基础上对行 政公开的救济、公开的方法等问题作出深入探讨。(3)行政程序问题。听证程序将成为 行政程序研究的一个重点环节,听证程序的范围必然有所扩大,可操作性将进一步务实 。(4)围绕着《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的起草,该法所涉及的问题仍将是研究 热点。
标签:法律论文; 利害关系论文; 行政法论文; 立法原则论文; 法律规则论文; 诉讼参与人论文; 信息公开论文; 行政诉讼法论文; 司法审查论文; 知情权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