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攀枝花 617067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患者便血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2016.2~2017.2该院64例缺血性肠病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为3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腹痛缓解及大便正常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8.75%;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大便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缺血性肠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变消失,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患者;便血;护理干预
缺血性肠病属于肠壁缺血性疾病,是由结肠、小肠等部位血液供应不足所引发[1],尤其好发于心功能不全及动脉硬化患者。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为左下腹痉挛性疼痛、便意明显、便血等,在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且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增加疾病诊断难度[2]。本次探讨为缺血性肠病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运用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2~2017.2该院64例缺血性肠病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为32例。常规组男性患者19例,13例女性患者,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85±6.37)岁,病程2~86d,平均病程(43.76±4.83)d;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12例女性患者,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2.70±6.43)岁,病程3~87d,平均病程(42.90±4.76)d,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科室护士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理评估、环境管理、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入院后首先加强对缺血性肠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腹泻、腹痛、便血症状严重患者应禁食3~5d,加强静脉营养支持,待患者腹痛症状减轻后,可适当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饮食,避免易过敏及刺激性饮食。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病室环境,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加强保暖工作,每日使用呋喃西林进行口腔护理,积极预防口腔感染。维持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尽量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使用温水与碱性肥皂对肛门及周围皮肤进行清洗,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软膏进行涂抹。此类患者易出现水盐代谢紊乱、脱水情况,用药过程中注意患者肠道蠕动情况,若患者产生不适感应立即停止用药,评估患者腹痛部位、时间、性质等相关指标,注意大便量、颜色、次数、性质的变化。做好出院指导,鼓励患者适当运动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提升机体抵抗力,维持排便通畅,以免诱发心衰。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根据临床疗效标准,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病变消失,大便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病变、便血基本消失、大便正常为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病变、便血无变化,大便异常为无效。另外,将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及大便正常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及常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68.75%,P<0.05,参考表1。
2.2 两组腹痛缓解、大便正常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大便正常时间为(6.32±0.84)d、(7.63±1.72)d;常规组患者为(10.37±2.05)d、(10.75±2.93)d,(t=-10.341、-5.195,P=0.000)。
3. 讨论
缺血性肠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肠道供血不足所引发,其主要病理基础为血管病变。在临床上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种,包括非血管阻塞性及血管阻塞性[3]。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胃肠道黏膜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小肠黏膜代偿能力降低。
缺血性肠病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机体发生一系列改变,严重者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便血护理、用药护理等多项干预措施,提升临床整体护理质量[4]。护理干预注重维持患者生理、心理、精神、饮食等多方面稳定性,加强基础疾病的对症治疗及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5]。因此,对缺血性肠病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疾病康复。本文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常规组为68.75%;研究组及常规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6.32±0.84)d、(10.37±2.05)d;大便正常时间为(7.63±1.72)d、(10.75±2.93)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对缺血性肠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吕红,李骥,刘爱玲等.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比较[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6):466-469.
[2]李新刚,于丽丽.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52-53.
[3]金顺福.探讨缺血性肠炎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8):129-130.
[4]高福生,王旭东,刘宾等.56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1):1-3.
[5]江勇,卢向东,张志广等.缺血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8):701-702.
论文作者:杨娟,杜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常规论文; 大便论文; 肠病论文; 时间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