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渐趋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在这一期间,由于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大环境、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的影响,许多学生出现厌学、打架、上网成瘾等等问题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此外,许多学生在观念上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讲述历史时也不重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是一味要求学生背诵,久而久之,使学生愈加对历史学习丧失兴趣。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课程本身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学习;学习困难
中学期间,学生情感的波动很大,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多同学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也经常出现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低落的现象,如何克服这一现象,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中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个人因素。1、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一路成长走来,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系列挫折与困难,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容易被挫折打倒,不愿意继续努力,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清晰的目标,学习过于懒散,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不能克服困难,就会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1】2、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在大部分学生心中,历史属于次要科目,每周的排课数较少,而教师上课的班次多,教学的任务重,管理难度大,也由于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对历史课程缺乏重视。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同学对历史书中知识点繁多、太多的年份和事件的记忆苦恼不已,对待历史知识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导致学习较为困难。
(二)教师因素。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要求,学校以学科教学活动为主,忽视课外活动。中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部分学生文静内向,部分学生活泼外向,如果教师不能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会导致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及时改进,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许多历史教师只运用讲述法进行知识传授,而忽视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情感教育,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理解。
(三)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著名学者刘会清指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念时要注意“动之以情”,激发学生考虑赞颂或批判、支持或反对、爱或憎恨的情感,使学生产生相应地情感共鸣。【2】情感是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但是现今许多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往往忽略历史知识的情感意义和现实意义,许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只以教授知识为主,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并不符合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另外课本中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叙述形式也很难引发学生兴趣,如果教师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并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二、中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对策分析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只有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动力,提高自身的成绩。我们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可以采用创新导入、采用多媒体音频与视频教学,创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学生学习的时候是再现过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生动形象的了解历史史实,使历史课堂不再枯燥,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也不要一味以讲授法为主,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如图片、实物教学以及小组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小组讨论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学会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了解学生的快乐与忧愁,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投身于学习活动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关心与爱护,花费精力与时间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与迷惑,学生犯错时对学生行为适度惩戒,尽心开导,把每一位学生都当做大家庭中的家人,不仅关心学生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真正使学生喜欢任课老师,从而喜欢课堂。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有的学生不喜欢历史,有的学生喜欢历史,教师学会综合考量,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加强历史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学生重视历史课程。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学校宣传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更要注重提高社会对于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只有从观念上根本上重视历史课程,学生才能真正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要重视历史,不再是上课随便听老师讲课,而是要做到课前要预习,预习时要认真地阅读新课内容,课堂认真听讲并跟随老师的思想,同时,还要做好重要内容的笔记。
(四)鼓励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以历史情感教育为纽带,搭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桥梁。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要学会运用知识拓展,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古代的先进发明创造和科学技术时,教师不应该只传授学生相关知识,应该用史实诱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历史的深入学习。历史学科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中的成王败寇、善恶美丑,都是很好的范例帮助我们获得好坏、美丑的价值判断。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不能停留于教材表面,而是应该带领学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结晶,学习他们勤劳勇敢、艰苦卓绝的精神品质,还可以与现代的工匠精神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更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每一个科目都会出现学习困难的同学,历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能够意识到学困生的存在,并采取有关策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与动力。当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教师要从多方面考虑,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使学生们拥有一段愉悦的学习时光。
参考文献
[1]刘玉敏.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12):38-39.
[2]刘会清《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年第3期,第2页。
[3]刘奕丹.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07(7):104-105.
[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5]李黄.试论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6]姚晓慧.高中生历史学习困难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7]谭治国.浅析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习困难生实施分类指导[J].教育科研,2008(12).
[8]赵克礼.历史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朝霞(1995.01-),女,山东省滨州市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刘朝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困难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情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