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方言合音现象研究论文

河南新密方言合音现象研究

魏梦洋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 河南新密方言的合音现象表现为:从声调的角度而言,该方言的合音音节大多取的是合音前字的表层声调;从声韵的角度而言,该方言的合音音节大多取的是合音前字的声母和合音后字的变韵韵母。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声韵现象说明研究合音应结合合音发生的历史阶段及该方言的其他音变现象做历时和共时的全面考察。

关键词: 新密方言;合音;声调;声母;韵母

一、引言

新密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位于中原腹地、嵩山东麓,距郑州中心城区30公里。截至2017年,新密市市域面积1 001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镇,常住人口80.97万。(1)新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贺巍[1]认为新密方言属于郑开片。

根据笔者的调查,新密方言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

有41个基本韵母:

有4个声调:

实施拓展性课程为了什么?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否则我们走了很远,却不知道要走向哪里,走着走着就会忘记出发的目的。拓展性课程就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学生学一门自己喜欢的拓展课就是发展个性了吗?个性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没有清楚课程开设的目的,学校拓展性课程开发就会成为“教师有什么就开什么”。

阴平24 阳平41 上声44 去声31

合音,即两个相连的音节在语音形式上拼合成一个音节的现象。合音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音变现象,如古代汉语中的“诸之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甭不用”以及网络流行语中的“酱这样(紫)”等都是合音词。有关合音词的研究有很多,刘晓青[2]、宋晓[3]也都对新密方言的合音现象进行过报道。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对合音现象的分类和描述,缺少对合音现象背后生成机制的分析和解释。本次研究在对新密方言合音现象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将结合音韵学、非线性音系学的相关理论对该方言的合音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二、新密方言中的合音现象

新密方言中的合音现象比较普遍。为了论述方便,本文将形成合音的材料称为合音成分,前合音成分称为合音前字,后合音成分称为合音后字,合音后形成的音节称为合音音节,合音音节对应的字称为合音字。新密方言中的合音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中,“[tɕiɣ51]”既可以用于询问人或事物的个数,如“有几个人要来?”;也可以用于指代一类人或事物,如“恁几个跟我来”。另外,“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在新密方言中仍是两个音节,没有真正完成合音。需要指出的是,在该方言中,虽然“十个”还没有完全合成一个音节,但是在“整十的数+个”中,“十”和“个”已经合成一个音节,变成“数字 +[ʂʅə]”,如“三十个”发音为[sanʂʅə]。

需要指出的是,刘晓青[2]和宋晓[3]都把“孬[nau24]< 不[pu31]+ 好[xau44]”当作新密方言的合音词,笔者不赞同这种处理办法。根据孙红举[4]、许巧枝[5]等,合音词与合音成分除了语义上必须相通以外,在语音上也应该具有对应关系。“孬”虽然与“不好”语义相同,但进行合音则在语音上讲不通,所以不属于合音词。

音节的音段成分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构成,通过观察合音前字、合音后字以及合音音节的声母和韵母,可以发现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音段成分主要有以下五种形成途径。

三、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

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其中声母和韵母属于音节的音段成分,声调属于超音段成分。本节将从音节的超音段成分和音段成分两个方面讨论新密方言的合音音节。

(一)合音音节的声调

通过观察合音前字、合音后字以及合音音节的声调,可以发现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声调主要有以下四种来源途径。

1.取合音前字的表层声调

九点刚过,丁小强接了一个电话。是布雅兰的电话。丁小强告诉布雅兰晚上不回去了,因为喝多了。当时,他正和杜一朵打牌。他输得只剩下一条裤衩了。看着丁肚腩下的小布包,杜一朵说:“这就是你勤政廉洁的成果吗?”杜一朵还说:“就这么一点小成果,还好意思勾引美女?”

取合音前字的表层声调为合音音节的声调这一现象在新密方言中非常普遍,大多数合音音节的声调都与合音前字的表层声调一致。如“一[i51]个[kɣ31]”的合音是[yo51],“亲[tshin51]家[tɕia31]”的合音是 [tsh51],“知 [tʂʅ51] 道 [tau31]”的合音是“[ɣ51]”等。在短语“一个”“亲家”以及“知道”中,合音前字的声调都发生了连读变调。“一”“亲”和“知”都由底层阴平24调变为表层阳平51调,而合音音节取的是合音前字的表层声调。

因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声调现象在讨论合音音节声调的来源途径时已作分析,这节主要研究合音音节的变声和变韵现象。

1.取前字音节的音节首和后字音节的音节韵部

3.取合音前字的调头和合音后字的调尾

合音前字与合音后字的声调按照一定规则融合成合音音节声调的例子有:“顶[tiəŋ44]上[ʂaŋ31]”的合音为“[tiɣ51]”,“底[ti44]下[ɕia31]”的合音为“[tia51]”等。通过观察合音音节的声调和两个合音成分的声调可知,合音音节的声调取的是合音前字声调的调头和合音后字声调的调尾。如在短语“顶上”和“底下”中,合音前字声调的调头为4,合音后字声调的调尾为1,而合音音节的声调为51。从理论上讲,此时合音音节的声调应为41,但新密方言中无41调,所以合音音节就选择与之最接近的阳平51调作为合音音节的声调。根据Yip自主音段音系学中的EI连结理论(Edge-in Association),合音音节声调的生成是一个删除相邻声调特征而保持非相邻特征的规则运转过程,遵循两侧连结的规则。这与 James Myers和 Ying-shing Li[7]发现的台湾闽南语中出现的合音情况类似,如“bin33+kan55> bian35”,“tsun55+pi33> tsui53”等。这说明合音音节的声调由合音前字声调的调头和合音后字声调的调尾融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取合音后字的声调

合音音节取合音后字的声调,如“给[kei24]我[wuo31]”的合音为“[kuo31]”,“不[pu44]要[jau31]”的合音为“[piŋ31]”。在短语“给我”中,“我”发生了变调,由底层上声44调变为表层去声31调,合音音节“[kuo31]”取的是合音后字的表层声调。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密方言中,并不是所有的“给我”类短语都会发生合音现象,请看下面的例句:

a.你(给我[kuo31])过来!

b.把那本书(给[kei24])(我[wuo31])。(把那本书给我)

“打。”所有的枪都响起来,仇恨的子弹像蝗虫一样飞向面前的敌人。正在冲锋的鬼子遭到迎头泼来的弹雨,死的死,伤的伤,被打得哇哇大叫,一个个趴在山坡上,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专业机构的良好构建和运转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移领域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细化专业分工,要求在职人员具有相应岗位的专业背景,并能掌握该专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可聘任在读博士生兼职,让他们尽早接触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工作出色者可留任。另外,平时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如知识产权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

(二)合音音节的音段

“当然考虑到了,我怀疑夏冰已经从公厕看守那里知道了车祸的真相,所以,我最不希望他被警方抓到,但是,婚礼上,我派去的人还是输给了警方。不过,现在那个守厕所的老头儿已经死了,死无对证。”

取合音前字的底层声调为合音音节的声调的例子有:“两[liaŋ51]个[kɣ31]”的合音为“俩[lia44]”,“三[san51]个[kɣ31]”的合音为“仨[sa24]”,“不[pu44]要[jau31]”的合音为[pau51]等。在短语“两个”“三个”和“不要”中,“两”和“三”分别由底层上声44调和阴平24调变为表层阳平51调,“不”由底层阳平51调变为表层上声44调,但合音音节“俩[lia44]”“仨[sa24]”及“[pau51]”则取合音前字的底层声调为合音音节的声调。以上说明在合音音节声调的生成过程中,底层声调也是会浮现出来的,这与Chierh Cheng[6]2010-2013的发现一致。

路灯的上报频次会影响网络容量及下行控制时延,为减少对网络容量的影响,建议路灯一个小时上报一次,如果状态上报可以满足链路保活,则不需要心跳。由于不同的路灯管理处、路灯厂商、地方协会对上报周期的要求不一样,对于路灯上行数据以及周期性上报数据,可随心跳数据一同上报。

合音词的一般形式就是取前字的音节首和后字的音节韵部,合并成一个新的音节,这样的例子在新密方言中有“没[mei24]+ 有[jəu44]>[məu24]”,“给 [kei24]+ 我 [wuo31]> [kuo31]”,“你 [ni44]+ 们[mən31]>[nən44]”等。

2.取前字的整个音节和后字音节的音节韵部

合音音节取前字音节和后字音节韵部的例子有:“起[tɕhi44]+ 来[lai31]>[tɕhiai51]”,“出[hu51]+来 [lai31]> [huai51]”,“ 里 [li44]+ 头 [thəu31]>[liəu51]”,“几[tɕi51]+ 个[kɣ31]>[tɕiɣ51]”,“媳[si51]+ 妇[fu31]>[siəu51]”等。可以猜测在合音过程中,当后字音节的韵部向左漂移占据前字音节的韵部后,原前字音节的高元音韵部因为有充当介音的潜质,可能会被挤压至合音音节的音节首充当介音而被保留下来。

作为众多地域文化中心之一的亳文化,时空悠久,它是“亳”这一地域内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是千百年来亳州人民所创造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记载和反映了这一地域内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倡导的价值观念。它不同于周边的河洛文化、齐鲁文化,与“徽文化” 遥相呼应,形成“南有徽文化、北有亳文化”并蒂绽放的景观,成为安徽文化的两大主流,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支撑着中国文化的特质和精神,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3.取前字音节的音节首和后字音节的变韵韵部

合音音节取前字音节的音节首和后字音节的变韵韵部的例子在新密方言中非常普遍,如“两[liaŋ51]+ 个[kɣ31]>[lia44]”,“什[ʂen51]+ 么[mɣ31]>啥 [ʂa51]”,“那 [na51]+ 个 [kɣ31]> [nuo51]”,“顶[tiəŋ44]+ 上[ʂaŋ31]>[tiɣ51]”等。

4.取前字音节的变声声母和后字音节的音节韵部

合音音节取前字音节的变声声母和后字音节的韵部这样的例子在新密方言中比较少,只有“只[tʂʅ44]+ 要[jau31]>[tɕiau51]”一例。

5.取前字音节的变声声母和后字音节的变韵韵部

合音音节取前字音节的变声声母和后字音节的变韵韵部的例子只有“我[wuo44]+们[mən31]>俺[an44]”一例。

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在大学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素质、本领和修养直接影响着其今后能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多大的力量。培养大学生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使其在今后的人生中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勇于奋斗,才能为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

控制器固件,其功能相对较多,主要功能为传感器信号采集、上位机通信、自动跟踪处理、手动跟踪处理、按键设置处理、显示处理和参数设置保存等,采用μC/OS II(是一个可以基于ROM运行的、可裁剪的、抢占式、实时多任务内核)系统平台进行设计。主要创建4个任务来实现本系统功能,见图6流程图。

a中的“给”是介词,用来引出动作的受益者“我”,此时“给我”会合音为[kuo31];b 中的“给”是动词,“我”是宾语,表示动作作用的对象,此时“给我”不发生合音。这说明合音不仅仅是一种语音现象,也与语法密切相关。

由表1可知,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11种构成类型有:取前字音节首和前字表层声调以及后字音节韵部;取前字音节首和前字音节底层声调以及后字音节韵部;取前字音节首,后字音节韵部和后字音节声调;取前字音节和前字音节表层声调以及后字音节韵部;取前字音节和后字音节韵部以及前字调头和后字调尾;取前字音节首和前字音节表层声调以及后字音节变韵韵部;取前字音节首和前字音节底层声调以及后字音节变韵韵部;取前字音节首和后字音节变韵韵部以及前字调头和后字调尾;取前字音节首和后字音节变韵韵部以及后字声调;取前字变声声母和后字音节韵部以及前字调头和后字调尾;取前字变声声母和后字变韵韵母以及前字表层声调。其中,取前字音节首和前字音节表层声调以及后字音节变韵韵部的合音音节最为常见。

表1 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

四、新密方言合音现象的语音分析

2.取合音前字的底层声调

(一)合音音节的变韵现象

合音词的一般形式就是取前字的音节首和后字的音节韵部合并成一个新的音节,那为什么会在合音音节中出现变韵现象呢?这个问题笔者将从新密方言中“数词+个”的合音现象着手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或猜测会通过该方言中的其他合音变韵现象进行验证和补充。

汉语音节由声、韵、调三个部分构成,新密方言合音音节的超音段成分声调有4种生成途径,音段成分声韵母有5种生成途径。逻辑上而言,该方言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应有4×5=20种,但实际上合音音节的构成类型有11种,如表1所示。

1.“数词+个”的合音变韵现象

之所以把“数词+个”的合音现象拿出来单说,是因为该类合音现象比较特殊。在新密方言中,“数词+个”的合音发展很不平衡,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类,已经完成合音,该类合音大致是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层次完成的。

最早完成合音的是“两个[lia44]”和“三个[sa24]”,这从合音音节的读音就可以看出来。“个”作为果摄歌韵开口一等字,其韵部的中古拟音为[ɑ]2,取后字音节的韵部为合音音节的韵部,说明“两个”和“三个”的合音在中古音时期就已经完成。该现象提示笔者:由于合音发生的历史阶段问题,研究合音需要考虑语音的历时演变。

其次完成合音的是“一个[juo51]”,“一个”的合音过程比较难解释。为什么“一”和“个”都不含有圆唇音素,而合音之后是一个圆唇音?曹瑞萍[8]认为“个”的韵部从中古音的[ɑ]到现代音的[ɣ],应该会存在中间状态[o],即ɑ→…o→…→ɣ。这样参与合音的可能是[o]而非[ɣ],现在合音中的圆唇色彩是中古音往现代音演变途径中的过渡音的遗留。笔者认同该观点。

之后,再晚完成合音的是“四个[sɿɣ31]”。根据王洪君[9]220-221,在汉语方言中的合音音变进程中,原后字音节会经历“轻声→音质同一失去音首→失去音节身份并入前音节但独占mora(两字合并为长音节)→不独占mora但特征前传至前音节韵尾或替换前音节韵尾→特征前传至韵腹→特征前传至介音”的音变过程。“四个”的合音后字“个[kɣ]”在合音过程中伴随着轻声化会失去音节首,进而失去音节身份并入前字音节。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字音节的音节韵部是单独一个高元音时,合音会取前字的整个音节和后字音节的韵部。

(1)显微组织检查或宏观形貌分析 淬裂样件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如图1所示,图1a为宏观裂纹图片,图1b为样件表面脱碳层深度图片,图1c为裂纹处脱碳层微观图片。

第二类,正在合音过程中,有“五个[u51uo31]、六个[liəu31uo31]、七个[tshi5131]、八个[pa51ɣ31]、九个[ʨiəu51uo31]、十个[]”,合音后字“个”声母脱落,此时仍然是两个音节。通过合音结果的语音表现可以发现:当合音前字的音节韵部或音节尾是后高元音[u],或者音节韵部是单独一个前高元音[i,ʅ]时,合音过程会自动复制这些音段至失去音节首的后字音节的音节核上,所以研究合音需要注意韵部或韵尾是后高元音和前高元音的音节。因韵尾是高元音的音节,同时也包括韵部是后高元音和前高元音的音节,所以可简言之研究合音时需要注意韵尾是高元音的音节。

新密方言中“数字+个”的合音情况也说明同一类合音有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完成的。

2.“代词+么/个”的合音变韵现象

“什么”和“怎么”的合音分别是“啥[a51]”和“咋[ʦa51]”,取前字的声母和后字的变韵韵母。“数字+个”的合音变韵现象说明需结合合音后字的中古音韵地位来谈合音现象。“麽(么)”属果摄戈韵合口一等明母字,韵母中古拟音为[ɑ],合音字“啥[a51]”和“咋[ʦa51]”保留了合音后字“麽”的中古音韵部。

4.油区治安环境好坏,严重影响油地关系。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小一点”(小炼油、小化工、小轧钢、废旧物资收购点)的打击和治理整顿,盗油现象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受经济利益地驱动,不法分子盗窃原油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村民干扰施工、扣押车辆、挖沟断路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破坏油井设施、盗挖输油管线、大量盗窃原油等一批影响重大的案件,使油区治安环境进一步恶化。

这一结论与全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图相一致。中国30个省市区的能源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中西部省区的能源强度呈现为高强度集中,而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强度为低强度集中,整体呈现阶梯状分布,体现出空间异质性。2004年除东南沿海少数省份和重庆外,中西部省份能源强度均在2.96吨标准煤/万元以上,而2017年只有宁夏和青海明显偏高,在3.0吨标准煤/万元以上,全国整体能源强度水平下降趋势明显。

“那么”和“这么”的合音分别是“[ən51]”和“[nən51]”,此时即便结合合音后字“麽(么)”的中古音韵地位来谈合音现象也是讲不通的。笔者大胆猜测,可能“那么”和“这么”进行合音时合音后字还不是“么”,只是后来因语义相通才代之以“么”,通过查阅文献笔者找到了这样的证据。张俊阁[10]指出,在《金瓶梅》《聊斋志异》和《醒世姻缘传》中,表示“这么”“那么”义的书写形式之一是“这们”和“那们”。另外,冯春田[11]指出,“晚唐五代就有指示代词‘这(那)么’的‘么’的早期形式,由于音变的缘故才写成了‘们’‘每’的,到现代汉语里则统一为‘么’,并且成为了纯粹的词尾”。江蓝生[12]从“何等”作疑问代词、“比等”“公等”表示复数的某一类人出发,根据同义词类同引申的规律,提出疑问代词“甚麽”的“麽”(前身为“何物”“是物”的“物”)跟复数词尾“们”同源的假设,“物”的“等类、色样”义是连接这两个语法范畴的意义纽带。所以笔者猜测,“这么”“那么”在进行合音时的书写形式应为“这们”“那们”,前字取声、后字取韵,合音分别为“[ən51]”和“[nən51]”,而到现代汉语里则统一用“么”取代“们”。

在“代词+个”的合音中,也出现了合音变韵现象,且同一个“个”在跟不同的前字合音时,呈现出的合音音节韵部也截然不同。笔者猜测,除了与合音发生的历史阶段有关以外,合音也与前字音节的声母不同有关。这就需要结合合音后字“个”所属韵摄在新密方言中的语音演变情况来谈。我们知道,“个”属果摄歌韵开口一等见母字,在现代新密方言中,歌韵字根据其前声母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韵母:在牙喉音声母后念[ɣ],如“哥、可、河”等;在舌齿音声母后念[uo],如“多、拖、左”等。这里合音前字“这、那、哪”的音节声母[]和[n]都为舌音,而合音后字的音节韵部取自歌韵,自然会按照歌韵在该方言中的语音分化路线演变为[uo]。

3.[ɣ]类变韵韵母的合音现象

“顶[tiəŋ]+ 上[]>[tiɣ]”,“放[faŋ]+ 到[tau]>[fuo]”,“亲[tshin]+ 家[ʨia]>[tshiɣ]”,“清[tshiŋ]+ 早[tsau]>[tshiɣ]”以及“知[]+ 道[tau]>[ɣ]”的合音变韵问题同属一类,因这几个合音音节的底层韵部都是[ɣ]类韵母。而“放到”的合音韵部“[uo]”完全可以认为是[ɣ]类韵母在其前唇齿音声母的唇化作用下,由底层“[ɣ]”圆唇化为表层“[uo]”。

何西指着何东:“其实你挺缺德的,你活明白了,晚熟,人权筝为什么受这个?你就应该承担这责任,怎么都得跟人家手拉手进围城。”

笔者认为,该类变韵问题不是单纯考察合音成分的中古音韵地位及其在新密方言中的语音演变情况就能解决的,很有可能是受到该方言中其他音变现象的影响而产生的。如在该方言中还存在“送[suəŋ31]> [suo31]”,“躺 [th44]> [th51]”,“丢[tiəu24]> [tiɣ24]”之类的动词变韵现象以及“宋[suəŋ31]> [suo24]”,“刘 [liəu51]> [liɣ51]”,“ 高[kau24]>[kɣ24]”,“郑[əŋ31]>[ɣ31]”等在内的地名姓氏音节的变韵现象。观察上述几例变韵现象可知,动词变韵和地名姓氏变韵的基本韵母和变韵韵母之间的对应关系为[əu,au,aŋ,əŋ>ɣ](“>”左侧为基本韵母,右侧为变韵韵母),学界把动词变韵和地名姓氏变韵统称为D变韵。新密方言D变韵系统的主元音与上述几例合音变韵现象的底层主元音都为[ɣ],不得不使笔者怀疑此类合音变韵现象可能是受该方言中动词变韵、地名变韵等其他较为强势的变韵现象的影响所导致的,这一猜测需要更多的语料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去证实。

4.其他合音变韵现象

“不[pu]+ 用[əŋ]”在普通话中合音为“甭[peng]”,是符合合音音节前字取声、后字取韵的一般形式的。但按照上文中的发现“当合音前字的音节韵部是单纯一个高元音时,合音取前字整个音节和后字音节的韵部”,“不[pu]+ 用[əŋ]”理论上应合音为[puəŋ]。问题出在合音前字的声母为双唇塞音“[p]”上,在普通话以及新密方言中,不存在声母“[p]”后出现介音“[u]”的音节组合。“[u]”的合口特征已经在双唇声母“[p]”上体现出来,无需再标出介音“[u]”。类似的例子在新密方言中还有“不[pu]+ 要[jau]>[pau]”,当合音前字的声母为双唇塞音时,合音中省去介音“[u]”。而“不[pu]+ 用[əŋ]”在新密方言中合音为[piəŋ],这与合音后字“用”的中古音有关。“用”属通摄钟韵开口三等去声字,多家给其的中古拟音韵部大致等同于今新密方言的[iəŋ]韵母。前字取声“[p]”,后字取韵“[iəŋ]”,合音音节为[piəŋ]。

“门[mən51]+ 外[wai31]”的合音变韵则属于儿化变韵的范围。在新密方言中,“门外”的合音“[mər51]”,指的是“门外面的地方和区域”,该合音音节只能发为儿化音。按照合音的一般形式,前字取声[m],后字取韵[ai],其合音音节为[mai]。在该方言中,音节[mai]的儿化形式即为[mər]。

(二)合音音节的变声现象

“只[44]+ 要[jau31]”在新密方言中合音为[ʨiau51]。按照合音前字取声后字取韵的原则,“只要”的底层合音音节应为[iau]。笔者猜测应是卷舌声母“[]”遇细音“[i]”腭化为“[ʨ]”,所以合音音节为“[ʨiau]”。

(三)变声且变韵的合音现象

“我[wo44]+ 们[mən31]”的合音为[an44]。结合合音成分的中古音韵地位来看,“我”属疑母字,声母的中古拟音为“[ŋ]”,按照合音前字取声后字取韵的原则,“我们”的早期合音音节应为“[ŋən]”。现代新密方言的音节结构不允许“[ŋ]”出现在音节首的位置,“[ŋ]”在不断消磨的过程中,把鼻音性传递给其后的韵母“[ən]”,鼻音性的“[ən]”也在新密方言基本音系结构的改造下变成了与之发音最接近的“[an]”。

五、结语

通过对河南新密方言合音现象的研究,我们发现所谓的合音变声变韵现象都是从现代语音的角度来谈的,很有可能在合音之初是完全按照前字取声后字取韵的合音原则进行的。只是后来合音成分的语音发生了变化,而合音音节则很好地保存了合音之初合音成分的声和韵。所以研究合音现象不能简单地说合音音节变声或者变韵了,而应该结合合音发生的历史阶段及合音后字所属韵摄在本方言中的语音演变情况来谈。另外,合音也可能会受到方言中其他强势音变现象的影响,需要结合该方言的其他音变现象做宏观的考察。新密方言中[ɣ]类合音变韵韵母就需要在研究该方言儿化变韵、D变韵等变韵现象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注释

(1)摘自 www.xinmi.gov.cn。

(2)现代新密方言无[ɑ],代之以[a],下文中亦如此。

参考文献

[1]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136-140.

[2]刘晓青.新密方言合音现象分析[J].文教资料,2016(34):44-48.

[3]宋晓.新密方言合音词的语音构成规律[D].郑州:郑州大学,2017.

[4]孙红举.论合音与汉语音节构成及语音规则的关联——基于中原官话28个方言点的语料[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5-124.

[5]许巧枝.汉语合音词的界定和形成原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1):31-33.

[6]Chierh Cheng,Yi Xu,Michele Gubian.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Tonal Contraction in Taiwan Mandarin[C]//Proceedings of Interspeech 2010.Makuhari,Chiba,Japan,2010.

[7]James Myers,Ying-shing Li.Lexical Frequency Effects in Taiwan Southern Min Syllable Contr-action [J].Journal of Phonetics,2009,37(2):212-230.

[8]曹瑞萍.开封方言音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6.

[9]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M].增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11]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12]江蓝生.说“麽”与“们”同源[J].中国语文,1995(3):180-190.

中图分类号: H1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1808(2019)06-0073-06

[收稿日期] 2019-08-16

[作者简介] 魏梦洋(1988-),女,河南新密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方向:音系学。

(编辑 段晓敏)

标签:;  ;  ;  ;  ;  ;  

河南新密方言合音现象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