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涛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 150001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头孢地嗪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地嗪治疗,两组均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痰培养转阴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培养转阴时间为(3±0.4)d,显著少于对照组(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8%,显著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7.69%(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采用头孢地嗪治疗,疗效显著,药物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孢地嗪;细菌肺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肺炎是细菌性肺炎,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合并较多的基础病,病死率显著升高[1]。正确选择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是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的关键,笔者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采用头孢地嗪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中规定的细菌性肺炎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显示双肺纹理增粗或出现点片状阴影,同时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肝肾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干湿哕音;喘憋及呼吸急促94例,明显严重的鼻翼扇动及吸气三凹征和呼吸困难50例;肺片状阴影68例,肺双球菌26例;A群链球菌26例、流感杆菌26例、肠科菌26例、金葡茵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为62-82岁,平均年龄(71.8±3.7)岁;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为62-82岁,平均年龄(71.8±3.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给予吸痰、氧气雾化吸入、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注头孢他啶2.0g+氯化钠250ml,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静滴头孢地嗪2.0g+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痰培养转阴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疗效标准(1)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经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已恢复正常,痰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经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明显好转,血液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痰培养转阴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痰培养转阴时间为(3±0.4)d,显著少于对照组(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8%,显著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7.69%(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所谓细菌性肺炎,即因感染细菌所致的肺泡、终末气道和肺间质的炎症病变,是临床常见肺炎的一种。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大,症状的程度决定于宿主的状态和病原体[2]。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体质较差、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高。头孢地嗪作为半合成第三代头孢霉素广谱抗均药物的一种,具有较强的革兰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对B内酰胺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别是对头孢菌素酶和青霉素酶稳定性极强。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和链球菌属等敏感菌导致的支气管炎、肺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淋菌性尿道炎、妇科感染、胆管炎、中耳炎、败血症等的治疗。头孢地嗪是目前唯一的一种融合了广谱强力抗菌和免疫调节活性双重作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具有较低的药房毒副反应,适合老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药物进入机体后,在胸肺组织中和体液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均超过其对敏感菌的敏感度。本研究通过对65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采用头孢地嗪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痰培养转阴时间为(3±0.4)d,显著少于对照组(5±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8%,显著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7.69%(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采用头孢地嗪治疗,疗效显著,药物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怀芝.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12):422.
[2]董福轮.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10):1531-1532.
论文作者:唐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头孢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细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