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莉 青川县马鹿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15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制订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每一次阅读训练中都能有所收获。教师不但要抓好课内阅读,还要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效果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091-01
阅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必需。换一种说法就是: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的作用,占有很大课时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那么,如何尽快地使农村小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促使学生去感受阅读的魅力。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问:“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当然是小鸟说得对,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还有的说:“青蛙说得也对,它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情况,看到天就井口那么大。”这时教师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教师继续追问:“如果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天会怎么说呢?”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的形式可以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见解,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采取多样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新课标》建议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激励式等教学方法。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阅读比赛,比比谁读的书最多,谁得到的感悟最深刻,对赢得比赛的同学予以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赛。这不仅会激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还能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快乐而又认真地学习。可以多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比如诗词朗诵会、读书笔记展等。还可以在教室设立一个读书角,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捐出自己最喜爱的图书放在读书角,大家互相交换着看。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选择好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分为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教学课内阅读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教材上的选学课文进行阅读教学。这一部分的阅读材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按要求阅读完以后,需要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或教师布置的问题,需要学生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积累一些词句。课外閱读材料应该是对课内阅读材料的延伸与扩展,可以是一些课外读物,学生读完后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写作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另外,选择推荐书目之外的课外读物时,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利于成长的课外书。
四、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重在方法,一个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增加知识积累。在阅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包括精读、泛读、略读、浏览等。精读需要学生仔细地读,不放过书中任何一个细节,细细推敲字、词、句的用法,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在必要时需要多读几遍,因为每读一遍,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体会;泛读要求学生能做到“一目十行”,自行筛选出书中的精髓,虽然泛读会漏掉一些细节问题,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和默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需要大声念出来,用感官刺激大脑,从而思考阅读的内容,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语感;另一个需要在心里默念,不出声,使无声的语言转换成大脑中的图像,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享受阅读。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学生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五、创造有利的读书条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做相应的知识延伸,比如可以将一些历史小故事插入课文中,这样不仅可以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捐一些自己的书籍放在读书角,鼓励学生阅读。在课外时间,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读课外读物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书籍。
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将开始时的困难视为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他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和写作需求。内容盲目迎合考试内容,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影响了小学生在阅读课上的积极性,容易导致小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创新教学要素融入教学中,有效地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研究“携带船,寻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思考寓言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杜江人最终能够找到他落入水中的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与此相关的实验,并以更直观的方式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楚人的行为非常愚蠢。他完全无视水的流动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种观看后的感受,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为它与生活实践有关,学生对它的理解相对简单。结合学生积累的知识,他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总之,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改变自身的阅读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龙山,徐豪,徐硕.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的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24+126.
[2]高朝田.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6(12):86.
[3]公茂顺.谈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107.
[4]刘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48.
论文作者:李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农村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