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激励机制论文_李建华

构建“三位一体”激励机制论文_李建华

摘要:习惯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教师为引领人、课堂为阵地、主题活动为载体的“三位一体”的小学生良好习惯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安全习惯、生活习惯等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激励机制;良好习惯;养成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说明“激励”对人起到重要作用。同样,我们在教育中应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正如英国作家萨克雷也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理能力、自立能力等,这种养成教育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等,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理念,强化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引入“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探索教师为引领人、课堂为阵地、专题活动为载体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着力推进校风校纪建设,努力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具体为:

一、强化教师引领,树立“人人都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引领人”的理念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也曾说过:“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教学技能培训,强化教师为“小学生良好习惯引领人”理念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是实行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首要条件和必要基础。

1.积极开展教师在职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去年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共选派78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观摩学习,并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师礼仪教育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积极开展教学比武和评课活动,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注重发现和培养教师典型,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3.加强教学反思。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自觉审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教学预测和分析,做好查漏补缺。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

4.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主动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对在学校教学比武中以创新见长的教师、在区级或区级以上进行教学比赛获得名次的教师,视级别不同给予奖励。通过评选活动促使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确立新理念、提升新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二、强化课堂激励,树立时时处处都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学生,真诚地赏识、真诚地肯定学生,让学生的渴望心理得到满足,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就会使学生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最密切的舞台,教师应利用课堂激励因素,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他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着手,从细节着手,全面推进课堂评价激励机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以“情趣”激励学生。情趣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以“环境”激励学生。所谓学习过程,也就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教学中以“环境”激励学生,有的可借用社会“大环境”的激励,给整堂课构筑了很高的起点,为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3.以“竞争”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竞争激励机制,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以“平等”激励学生。善于活用教材,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允许多元思维并存,鼓励张扬个性,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变“一言”为“群言”,培养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教材,敢为人先。通过激励培养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强化专题活动激励,在专题活动中培育良好行为习惯

目前小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趋于明显,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也常出现 “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同时,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说教式的教育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效果不大。但现代的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班、队的作用,每月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在活动和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并评选读书标兵、文明标兵、环保小卫士、尊师标兵、安全标兵等,通过模范的作用,激发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精心组织重大节日活动,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如在每年清明期间,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墓献花圈,听取老干部、老同志介绍战争年代的革命事故,让小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加强爱党爱国教育。

在国庆期间与武警等联谊单位开展看电影等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既增长知识也逐步树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巩固和增强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效果。

2.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规范各种行为习惯。每学期,我们都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培养、规范和引领小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如在开展“弯腰捡一捡净化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规定“四个不准”:不准乱丢垃圾,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画画,不准破坏树木等;在开展“三爱三节”活动中,规定小学生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等。

还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竞赛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激发进取精神。每学期评选学习标兵、文明标兵、文体标兵、安全标兵、纪律标兵,评选小画家、小书法家、小故事家、小歌唱家等,在校园讲播站进行表扬,在校园板报中进行宣传,为小学生树立起各种各样的学习榜样。激励他们自觉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习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而在所有的教育中,品格教育和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它是素质教育的根基,对人一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学校的品格教育成为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当务之急。重视品格发展与培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实施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将不断践行陶行知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去探索去研究去完善“三位一体”激励机制的育人模式。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535000)

论文作者:李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构建“三位一体”激励机制论文_李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