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不良事件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急危重症,起病速度急、病情发作复杂、病情进展快,需及时救治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随着急诊分区绿色通道的建立,急性胸痛救治时间缩短,患者抢救成功率高。基于主动脉夹层疾病的特殊性,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性急救护理的应用符合并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本文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共100例。纳入标准:(1)>18岁成人患者;(2)急诊CTA检查确诊患者;(3)发病<48h。排除标准:(1)危急重症患者;(2)胸部外伤患者;(3)手术史患者。进行患者分组,2组主动脉夹层患者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区间30-75岁,平均(54.6±5.5)岁;DeBakey分型情况:Ⅰ型患者25例,Ⅱ型患者15例,Ⅲ型患者10例。研究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区间32-73岁,平均(54.5±5.8)岁;DeBakey分型情况:Ⅰ型患者23例,Ⅱ型患者18例,Ⅲ型患者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组间资料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科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用药、监测病情,确诊后手术治疗。
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1)急诊分级分区分诊。初步判断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分区护理,濒危配置红区、危重配置黄区、急症和非急症配置绿区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到红区,配置高年级护师。(2)急诊
等候转诊期护理。指导患者卧床,并予以患者镇静、止痛、吸氧,双通道输液,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并悬挂红色标志牌,以提高护理人员警惕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患者疼痛发作情况。急性期患者有脸色苍白等休克表现,需综合评估病情,控制血压。另外,主动脉夹层患者四肢血压不对称情况明显,需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变化情况,上肢血压较高一侧作降血压参考标准,遵医嘱予以患者通便药物。(3)急诊转诊护理。确诊分型相应专科后,指导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联系科室准备。另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便秘者予以导泻。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管道脱落、药物外渗、感染)、留观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效果评价[1]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复常。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接近正常。
无效——以上效果未达到。
1.5数据分析
基于SPSS19.0软件计算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指标,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以(n)、(%)表示,以X2检验;留观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以(±s)表示,以t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主动脉夹层患者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计数指标比较
2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见表1。
表 1 主动脉夹层患者组间计数指标分析(n,%)
2.2计量指标比较
2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留观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见表2。
表 2 主动脉夹层患者组间计量指标对比()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极为复杂,救治期间需尽早诊断、治疗、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救治成功率[2]。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急救护理避免了患者病情加重,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3]。刘格,朱洁婷研究指出,予以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救治期间配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效果好[4]。
试验结果和郭桂花,蔡秋香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诊留观时间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救治期间予以其针对性急救护理,成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国文,虞海娟,刘林,章晨.针对性急救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中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心理月刊,2018(12):58.
[2]石丽萍.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救治中针对性急救护理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6):104-105.
[3]郭桂花,黎春常.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1):4092-4093+4116.
[4]刘格,朱洁婷.针对性急救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中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88+90.
[5]郭桂花,蔡秋香.针对性急救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2):142-143.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患者论文; 主动脉论文; 夹层论文; 急诊论文; 针对性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