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家庭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及导向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性论文,导向论文,对策论文,农民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天津市农委会同农口12个区、县委农工部及高校专家学者,以市场经济下津郊农民的经济行为及心态为题,完成了一项百村千户居民家庭的大型综合性问卷调查。本文仅就其中有关农民各类家庭的消费结构作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94份。1993年调查户户均年收入1.7052万元,年商品性消费支出0.5523万元;在农产品消费中,商品性消费占65%,自给性消费占35%。如果就不同收入档次、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而言,其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则呈现不同的情况。
一、不同收入档次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比较
1.消费水平较高的家庭是具有积累冲动的家庭。不同收入档次家庭的消费支出与家庭经营状况存在着正相关。调查表明:家庭经营投入越多,消费支出额越多,缴纳税款和上缴集体部分也较多。参见表1。
表1:户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其他支出的关系(绝对额) 单位:元
同时,从生活消费支出在各项支出中的相对比重看,则随收入档次的提高,呈负相关。尤其在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的占38.4%的家庭中,家庭经营支出比重高出其他收入档次家庭2倍左右, 而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则比其他收入档次家庭低1/2。 这说明农民家庭在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积累冲动比消费冲动更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成为普遍的动机和行为。
2.消费结构在悄悄变革,而变化最大的是衣着消费。参见表2。
表2 :不同收入档次户均各项商品性生活消费支出绝对额比较(单位:元)
食品消费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家庭食品商品性消费支出绝对额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相对比重则随收入的增长而减少。如换算成相对比重看,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1000~2000元之间的家庭以及2000元以上的家庭,食品商品性消费占消费总支出则分别为45%、35~40%和33%。这表明食品商品性消费内部结构在改善,食品以外的其他消费在扩展和丰富。
衣着消费的显著特点是:(1)随家庭收入的增长, 不仅其支出绝对额,而且相对比重都大幅度增加;(2)家庭收入档次愈高, 衣着支出额增长率愈高;(3)在各家庭组中, 衣着消费是居食品消费之后的第二大项。
日用品、耐用品消费,以及请客送礼支出大体也随家庭收入的增长呈增长趋势;但文教、娱乐消费,除了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的家庭略高一点,其余家庭组都不仅消费水平低,而且尚未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表明,农民家庭从目前的消费结构进入到注重物质消费的同时,也注重文化消费,还有一段相当的路程要走。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户均农产品商品性和自给性消费出人意料地各占一半;超过1000元之后,商品性消费明显大于自给性消费;超过2000元的家庭组,则两者的比例上升为3:1。在农产品自给性消费总量中, 各收入档次家庭的共同特点是:粮食自给比重最大;其次是蔬菜和油料。上述3 项合计约占自给性消费总量的90~95%。
二、不同职业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比较
1.农业劳动者家庭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
考察不同职业家庭的消费水平,首先应按消费支出总额由低到高排序比较,见表3。
表3直观地反映了不同职业家庭的消费水平:(1)户均商品性生活消费总体水平前4种家庭相对较低,且比较接近;后4种家庭则相对较高且差距较大。在被调查总户数中各占73%和24%;(2 )各项消费支出均处于最低水平的是受雇劳动者家庭;(3 )农业劳动者家庭亦相对处于低水平,它们占40%;(4)在中间层次中,集体企业厂长经理、 个体合伙工商经营者家庭,其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乡镇企业职工、乡村党政干部家庭;(5 )目前消费水平较高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家庭和科教医文艺工作者家庭,但这2种家庭有着不同的消费结构。
表3 :不同职业家庭户均商品性生活消费各项支出绝对额(单位:元)
2.不同职业家庭消费现状差距明显。由表3 数字及其对应的相对数,可进一步分析不同职业家庭的消费结构:(1)食品商品性消费, 占生活总商品性消费支出比重最大的是受雇劳动者家庭,为58%;比重最低的是科教医文艺工作者和私营企业经营者家庭,约占30%;其余各家庭组差异不大,在36~40%之间。(2)衣着消费, 各阶层家庭相对比重都较高,仅次于食品商品性消费支出比重。(3)日用品、 耐用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明显较高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经营者和集体企业厂长经理家庭,这反映这部分阶层在解决温饱之后比其他阶层都更注重物质消费档次。(4)文化消费, 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较大的依次是集体企业厂长经理、科教医文艺工作者、乡村党政干部家庭;比重最低的是受雇劳动者和私营企业经营者家庭,尤其是私营企业经营者家庭,其家庭收入水平最高,而在各项消费支出中,唯独用于文化消费这一项支出比重最低。(5)请客送礼消费, 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最高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家庭,高达10.1%,这意味着每消费10元钱中,至少有1元是请客送礼。
三、不同文化层次家庭消费现状比较
1.文化层次越低的家庭商品性消费比重越小。我们依主要劳力文化程度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及高中以上,划分成4 种文化层次的家庭,它们分别占被调查户的3%、29%、51%、17%。 调查结果表明:(1)农产品商品性消费户均支出总额,文盲半文盲家庭938元,为最低,而其他文化层次家庭均在1200~1550元之间;(2 )农产品消费户均自给部分最高的是文盲半文盲家庭,最低的是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层次的家庭;(3)除粮、棉、油消费外, 其他农产品商品性消费与家庭的文化层次皆呈正相关,而自给部分则呈负相关。不过这种相关度所反映的差距还不是很大。
2.文化层次高的家庭较为注重文化消费。我们用提高主要劳力科技水平、子女上学、购买书报杂志、聘用科技人才及其他等5 项来比较文化消费。依文化层次由低到高排序的4类家庭中, 户均年文化消费总支出分别为97元、323元、451元、610元。
在文化消费结构中,一个可观的支出部分是用于子女上学,平均占年文化消费总支出83%。特别令人担忧的是,文盲半文盲家庭用于子女上学的实际支出仅为其他文化层次家庭的1/5~1/3。
撇开子女上学费用以外的其他文化消费,年户均为70元,其中文盲半文盲家庭仅18.7元,后3类家庭依次为48元、56元、159元。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即使大城市郊区,农民家庭的文化消费总体水平也不高;二是文化消费与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成正比。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层次的家庭文化消费高于平均水平2倍以上, 高于其他文化层次家庭3~8倍。
四、研究和引导农民家庭消费的若干对策建议
1.要从指导思想上重视农民家庭消费问题。农民家庭消费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要素,并直接影响农村各种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同时消费本身也是体现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对于农民各类家庭消费问题,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质量、消费效应、消费动态趋势、消费模式选择、消费合理化及导向政策等,历来是我们农村问题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为此,建议以农民家庭为单位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消费指标调查体系,每隔一段时间追踪调查一次,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为农村经济工作决策和有关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2.要重视消费结构性变化与消费资源配置合理化之间关系研究。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与相应消费资源的条件和配置状况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函数关系,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消费资源配置作相应的变化;而消费资源配置状况的变化,也必然对农民家庭消费产生决定性影响。过去对消费资源如何配置,我们主要考虑市区居民的基本需要,而很少研究农民的需求变化。现在,由于农民家庭消费中相当大部分也主要是依靠市场,自给部分越来越少。因此,在消费资源配置、地区优势发挥及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我们也必须更新观念,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3.要切实保护农业经营者的利益,采取倾斜政策,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努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目前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家庭在津郊占40%以上,他们的整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处于较低层次。如果他们富了,整个津郊农村的面貌就真正改观了。因此,研究和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任何时候都必须以他们作为基本出发点。
4.要明确农民家庭消费的参照系,并充分发挥参照系的示范作用。调查材料证明: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多种经营或规模经营的家庭、会经营善管理的家庭,投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相对较为合理,消费水平也处于相对较高的层次,同时也是目前农村经济中新生产力的生长点。应进一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加家庭收入,扩大投入,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其消费的示范作用。
另外,还应注意:一是在消费政策中,尤有关消费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如消费决策、消费利益关系调节、消费社会化服务体制以及与消费有关的服务设施、信息传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至关重要。在这诸多方面,都应加强实证研究和提供切实的政策措施。二是在农村建立现代信用制度和完善投资政策,是合理分流农民收入、引导家庭消费的重要方面。三是要切实注重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引导农民扩大文化消费领域,促进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之间的协调。
总之,要以改革和创新精神,研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农村消费文化,确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行为,从根本上改造农民家庭消费的传统偏好,建立新的现代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