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结构需战略性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上海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近代工业在我国的主要发祥地。解放以来,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上海工业的发展始终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坚持走“挖潜、更新、改造”的路子,通过填平补齐,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协作配套能力较强的综合性生产体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入八十年代,受到沿海开放省市引进战略的巨大冲击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的有力竞争,上海的国有工业长期积累的优势在不断减弱,工业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上海市有关领导部门也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和中央给予的政策,实行以技术改造作为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走投资省、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新路,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工业,同时开拓和发展新兴工业,但是还未能摆脱粗放型经营和各行各业齐头并进的局面。按照上海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选择一些重点发展行业和主导产品作为突破口,使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发生新的变化,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
至1992年,上海市经委会同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组织各工业局汇编了“八五”期间上海工业技术改造规划。这个规划突出了轿车、电站成套设备、计算机和微电子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塑料制品、家用电器、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和中高档服装十大行业。上海市经委还委托上海投资咨询公司邀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北京十多位高层次专家于1992年11月来上海共同研讨由上海市经委提出的“八五”工业技术改造规划。专家们围绕上海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精辟分析,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认为:
——支柱产业不宜太多,提出十个,显得偏多了;但也不宜太少,少了难以支撑全市经济的发展。
——塑料制品的产值很小,谈不上支柱产业;机电一体化是以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的形式,在统计上很难界定,作为一个产业在提法上是否科学还值得研究。专家还建议将钢铁工业纳入上海的支柱产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中之重,集中财力、物力,尽快使支柱产业形成经济规模,捷足占领市场。
——工业技术改造规划要体现改革精神,强调结构调整,一定要把改造同改组、改革结合起来,要先改组,后改造。
——微电子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它不仅是整个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而且对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搞微电子不是一般的投入,一个国家的力量能够使之发展起来已经很困难,一个地区要完全依靠自己从头至尾搞是不现实的。搞微电子短期见不了效,要有战略步骤,步步见效。
研讨会结束前,市经委领导把专家的发言,主要归纳为六个方面,并表示将进一步修改为规划:
1、技术改造规划要同改革相结合;
2、以市场为导向,关键是如何占领和开拓市场;
3、要进一步认识竞争的形势,谈到底是高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4、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开发;
5、要注重规模经济,但要从实际出发;
6、资金的筹措要多渠道。
(二)
为充分利用上海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进行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发展一批工业支柱产业来保证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计委于1993年委托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对上海工业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研究。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召开了十多个座谈会,收集了大批资料,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上海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有较大的产业相关度;
3、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4、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一般而言,一个行业的发展规模, 其总产业到2000年应大于200亿元。研究建议将汽车制造业、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工业、钢铁工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作为上海工业的六大支柱产业。这个建议与中共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和第十届人代会上所明确的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互相一致。
“八五”期间,上海工业系统围绕工业结构调整目标,突出了发展六大支柱产业,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抓了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佳、能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骨干项目,这批重大骨干项目大部分于1995年底建成投产,促使上海的工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进入战略性调整,壮大了汽车、通信设备、电站成套设备、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六大支柱产业。到1995年末,六大支柱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470亿元迅猛上升到1466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31.4%提高到1995年的45.1 %。 其中桑塔纳轿车的产量由1990年的1.85万辆上升至16万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值达120亿 元,比1990年增加9.1倍。目前, 这六大支柱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对上海工业的发展起着支撑性作用,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在“八五”期间快速增长的重要支点。
(三)
进入“九五”计划(1996~2000年),上海市经委又提出,上海工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以上海工业向高度化、集约化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促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促进工业基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上海工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按照以上指导思想,“九五”期间的技术改造要切实推动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即:
——促使支柱产业上规模。提高汽车、通信设备、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和钢铁六大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壮大其经济规模,对“九五”上海工业实行集约化增长起关键作用。因此,要求每一支柱产业到2000年的销售额要达到500 亿元以上,六大支柱产业的总产值到2000年要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根据上述目标对六大支柱产业滚动实施一批大项目。
——高起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到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0%。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现代生物技术与新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下世纪初成为上海工业新的支柱产业。
——突出重点,采取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的企业,同时,结合工业布局的调整,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建,促使部分企业向长江流域地区按度转移。为此,需要实施一批档次升级、采用先进工艺的项目。
总之,上海“九五”期间的技术改造,要围绕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着重将上海今后五年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改革、改组、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推动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使企业走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这就需要:
——从原来主要依靠政策推动转变到主要以改革来推动;
——从外部推动为主转变到真正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抓大放小,扶强并弱,发挥优势企业作用,通过兼并和内部改革,在“支柱产业更强”的情况下,使上海拥有若干个国际性的集团大公司。
前不久,由上海市经委委托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召开的《上海市“九五”工业技术改造评估会》上,专家们对上海“九五”工业技术改造规划总的评价是“方向和主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指导方针得当,体现了上海工业的特点。可以预期,上海的工业通过“九五”期间的改造、改组、改革与发展,必将为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