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中医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关键词】中药穴位敷贴;中药外治;制作方法;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41-01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我科于2012年采用的中药外用配合治疗疾病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渗透作用,将中药之气味透过肌肤直达经脉,融化于津液之中,从而发挥中药“归经”之功效,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的目的。开始使用时选用由某医药研究所研发生产的穴位敷贴进行穴位敷贴治疗,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发现很多不适。为了使病人行敷贴治疗时感觉舒适,易于坚持,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改进中药穴位敷贴的制作与操作流程。
1 制作方法:
将中药粉碎至细末。取细末约5g,加清油 2ml、凡士林2g,调成糊状,摊置于备好的静脉留置针敷贴中央(揭掉保护膜),呈直径约2cm、厚约1.5cm的药饼,将4cm×4cm方纱覆盖于药饼之上,则一个完整的中药穴位敷贴制作完成。
2 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暴露取穴部位,评估取穴部位皮肤;指按所取腧穴,询问病人有无酸、麻、胀、痛等感觉,以确保定穴准确;用干棉签擦净局部皮肤,观察贴药后的局部皮肤有无异常,先用生姜汁(起药物引经作用)涂于腧穴皮肤上,再将备好的中药穴位敷贴贴于腧穴部位,最后协助病人衣着,置于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及物品,做好记录。
3 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3.1适应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选取相应的穴位,可配合治疗脑中风及后遗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肝炎;咽炎、支气管炎;肾炎、前列腺炎、糖尿病;肿瘤及肿瘤放化疗、介入治疗后反应;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神经痛;以及适宜进行穴位治疗的其他疾病。
3.2禁忌症:对胶布过敏者慎用,创伤性皮肤、孕妇禁用,出现皮肤过敏现象者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应用穴位敷贴的护理:
4.1敷贴前认真做好解释,正确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及心理状况。
4.2敷贴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冬季注意保暖。熟悉敷贴流程及相关腧穴的具体定位,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敷贴部位,做到动作轻柔。
4.3敷贴完后,告知病人及家属敷贴期间忌食辛辣刺激、寒凉等食物,减少剧烈活动,询问有无身体不适;敷贴时间根据病人耐受情况而定,一般为6-8小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在贴敷处若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疼痛,发红、起泡,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若局部有小泡破溃,须保护好局部皮肤,保持干燥,不要搔抓,并告知医护人员根据不同异常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防止局部感染。
5 使用优点:
5.1使用某医药研究所研发生产的穴位敷贴,经临床应用,发现有很多不适应性:(1)此贴片的药贴太硬,患者贴后感觉不适;(2)不知药物具体成分,而不得其药物功效;(3)此贴片胶布透气性不是很好,病人使用后皮肤易过敏;(4)此贴片费用高,医保不能报销,病人住院费用高。
5.2我科自制中药穴位敷贴经临床实践应用后,发现其实用性较强,病人敷贴后感觉舒适,制作方便,方药费用能医保报销,病人使用费用降低,提高了科室经济效益,又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6 讨论
我科自制中药穴位敷贴,处方中含有胆南星与白芥子性辛、温,有温化寒痰、燥湿寒痰、熄风定惊、通络止痛之功效;丁香性辛、温与吴茱萸性辛、热,有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延胡索性辛、温与肉桂性辛、大热、有散寒止痛、活血行气、温经通络之功效;细辛与川芎性辛、温,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效;诸药配用,共奏温经散寒、豁痰散结、行气散瘀之功效,通过穴位贴敷这种无创痛的外治疗法,来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其中药药性通过经络的传导,以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达到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此外,穴位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营养,促使药物吸收,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故广泛应用于寒凝痰聚,气滞血瘀之症,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青晓蓉, 吴明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穴位论文; 中药论文; 病人论文; 功效论文; 皮肤论文; 局部论文; 药物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