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了我们教师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抛弃传统式教学思维模式,重构化学新课堂,使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乐学、肯学,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堂;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改变至今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化学新课堂,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抛弃传统式教学思维模式,重构化学新课堂,在继承了原有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笔者现将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的几点尝试提供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一堂化学课,就是一个真实的情景衔接、转换与推进。从一堂课的导入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着奇、趣、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或者有探究性价值。要改变传统式课堂的单一、乏味,缺乏实质性关系的转换模式。使课堂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画”,每个问题都成为一颗颗圆润的珍珠。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不仅在课堂内,在学生实验、在课外兴趣活动乃至在习题中都可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敢于向旧知识挑战,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旧知识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例如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质疑,为什么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而不用稀硫酸?制H2不是用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行吗?我说:“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让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当同学们把少量大理石和稀硫酸放入试管中后,仔细观察现象然后发现:只有反应刚开始才有少量气泡产生,不一会儿就停止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学们兴趣很高。笔者不急于回答,只作适当点拨:硫酸钙微溶于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的科学探究,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而设计性实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组合装置,组织环保小组测定水体污染等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提升学生的学力 拓展思维空间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学科知识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化学。
1.学会读书
(1)课前阅读。首先,要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通过复习做好知识准备;其次,是通过阅读全文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并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发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
(2)课堂阅读。教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提供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时的阅读是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下进行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一种巩固性阅读,在这种阅读中,要进一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根据听课和讨论的情况,整理课堂笔记或写出课时小结。
2.学会实验
(1)学会观察实验。第一,要求学生明确目的,抓住重点。第二,强调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第三,使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和规律。
(2)积极动手操作。对于每一个学生实验,都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地操作、观察、记录、总结,既不要偷懒,也不要随心所欲,图希奇好玩。同时,按课本的要求认真布置完成家庭小实验,通过自己实验,领悟新的理论、启迪新的创造、获得新的见解。
3.学会记忆
要点记忆。将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或技能知识概括成要点,使记忆内容简单化;对比记忆。对于本质特征对立的并列知识,在相互对比的基础上成对记忆,这样只要理解和记忆对立概念的一面,就可以推出和记忆其另一面,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网络记忆。我们让学生将每一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一定的图示结构设计成网络图;歌诀记忆。教学中我们不断将识记材料通过词语上的适当加工,赋予外在的音韵和节奏借助声音及听觉的相似联想,使材料顺口成诵,既增加了材料的趣味性,又易于牢记。
4.学会运用
重视与实际生活、科技成果、环境保护相联系;重视与学科知识间相互渗透。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1.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2.溶液与生命运动;3.土壤的简单分析;4.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5.赤潮和水华现象;6.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7.新能源的开发使用;8.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的情境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指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化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于有思维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关照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兴趣和信心。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必须兼顾能力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不仅“吃饱”,还要“吃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落在充分利用化学新教材,挖掘化学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和探索性等有利成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科学、激励、开放的总结,使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乐学、肯学,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贺湘善,吴俊明等.化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夏正盛.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松岗中学
邮政编码:511500
论文作者:邓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1
标签: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