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贵州)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
摘要: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浅埋破碎带,地质为全风化泥质灰岩、强风化页岩,如开挖支护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塌方甚至冒顶。因此,设计对该段浅埋段采取地表注浆预加固的措施。本文将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对地表注浆预加固技术在隧道浅埋破碎带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表注浆;浅埋破碎带;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为小净距+分离式、双洞四车道隧道,呈曲线形展布,曲线半径980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25m,净高5m。隧道总体轴线方向175°~222°;隧道左线全长2159m,右线全长2120m,最大埋深262.1m。
该隧道区属溶蚀峰林谷地及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1052.8m~1327.7m,最大高差约274.9m。山体自然坡度30°~65°,顶部植被较发育,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隧道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337.1mm。隧址区地表水较发育,主要为冲沟中短暂性流水,随季节变化明显。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中的裂隙水、岩溶水等,钻孔揭露至地下水埋深为3~55m。
隧址区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冲积成因(Q4a1)粉质黏土、更新坡积成因(Qpd1)含碎石粉质黏土、角砾,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栖霞组(P1q)页岩、泥质灰岩夹燧石岩、泥质灰岩、砂岩夹灰岩、灰岩、泥灰岩、砂岩、泥质砂岩等,下统茅口组(P1m)白云质灰岩、灰岩夹燧石岩。
本隧道洞身段存在浅埋段,左洞里程ZK7+928~ZK7+976,长48m;右洞里程K7+931~K7+978,长47m。洞顶覆盖层从地表向下依次为粉质黏土、全风化泥质灰岩、强风化页岩,最小埋深6m。由于埋深小、围岩破碎,如不进行预处理,在通过时极有可能出现塌方、冒顶的风险。同时,如从洞内打设大管棚方式,不仅耽误工期,且成孔困难,效果也一般。因此决定采用地表注浆措施,即可与前段隧道同步施工,也能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
二、地表注浆加固方案
(一)注浆位置
(1)注浆长度:地表注浆预加固范围纵向为整个浅埋区段,左洞里程ZK7+928~ZK7+976,长48m;右洞里程K7+931~K7+978,长47m。
(2)注浆宽度:隧道两侧开挖轮廓线以外3.5m。
(3)注浆深度:竖向开挖轮廓线两侧为地表至仰拱底以下2m,开挖轮廓线范围内为开挖轮廓线以上0.5m。
注浆加固范围见图1。
图1 注浆加固范围
(二)注浆方式
地表预加固注浆采用ф50×5mm钢花管,高压注浆泵压入式注浆。注浆管长度根据地表标高及仰拱底标高之差加2m。注浆管前端钻花孔,钻孔直径1cm,间距40cm,梅花形布置,注浆管尾部50cm不设花管。
(三)注浆孔布置
注浆孔间距2×2m,梅花形布置。浆液扩散半径取0.6倍注浆管间距,即1.2m,各注浆孔的浆液扩散半径相互搭接。
图2 注浆孔布置图
(四)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单液浆,水泥浆水灰比0.6:1~3:1(重量比)。
为提升注浆预加固效果,根据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情况,找到适合本隧道地层的最佳配合比,施工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并通过钻心取样验证注浆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水灰比为0.8:1。
(五)地表止浆
由于隧道拱顶覆盖层较薄,注浆深度较浅,且表层为全风化泥质灰岩及粉质粘土,如注浆压力控制不当,在注浆过程中易造成地表冒浆现象。为防止地表冒浆造成浆液损耗和影响注浆效果,且保证注浆压力,在地表清表70cm表层土后,设20m厚C25混凝土止浆盘。
(六)注浆压力及顺序
根据地层特性,岩体破碎,裂隙发育,采用渗透注浆法。因此注浆初始压力0.5~1MPa,注浆终压采用2~3MPa。注浆压力可通过现场注浆试验进行调整。灌浆浆液的浓度由稀到浓,注浆压力由低到高,逐级变换。
注浆施工首先进行周边最外侧孔的注浆,以此作为帷幕孔,然后进行内部孔的注浆。帷幕孔浆液掺加水泥重量2~3%的速凝剂,使孔内浆液尽快凝固,以形成帷幕,防止内部孔注浆时浆液流失。可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通过现场试验适当调整帷幕孔间距和浆液配比,以提高帷幕效果。如出现漏浆严重的情况,可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
(七)注浆结束标准
注浆结束标准以注浆终压和注浆量综合确定。前期注浆孔采用单孔注浆量控制,当单孔注浆量达到设计单孔注浆量时,即可换孔注浆;后期注浆孔采用注浆终压控制,达到设计注浆终压、且注浆孔注入率小于40L/min时,延续20~30min,即可结束注浆。
三、施工工艺
(一)放样定位和钻孔
首先采用全站仪进行注浆范围初略定位,进行地表清理,挖除地表70cm厚土层。再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注浆范围的四角位置,浇筑止浆盘。然后采用钢尺测量定位出钻孔位置,并做出明显标志。
钻孔采用潜孔钻机钻孔,钻机按施工放样孔位准确就位,并使其平整稳固。开钻前采用垂球检测钻杆的垂直度,确保钻孔的准确、垂直。
(二)安装注浆管
将注浆钢花管前端加工成尖锥形,插入已成孔内。孔深较大时,将钢管采用较大直径的套管连接焊接牢固后,再插入孔内。
在尾部50cm止浆段底部,环状焊接两根直径8mm钢筋,间距5cm。两根钢筋之间缠绕麻絮,作为止浆塞,止浆塞上部钢管周边孔隙采用速凝砂浆填塞封堵,以防止注浆过程中冒浆现象发生。
注浆钢管尾部焊接带截止阀的注浆嘴,以进行注浆及闭浆使用。
(三)注浆
注浆设备选用ZKDY50-70小型高压注浆机,流量2.5m3/h,工作压力0~6MPa。
浆液拌制要求:⑴水泥浆拌制。浆液拌制时,按设计配合比称重投料,保证用量准确,投料顺序应先注水,在正常搅拌的过程中投入水泥。浆液搅拌均匀注入贮浆筒时,须使用筛网过滤,严禁水泥袋碎片及块状水泥进入贮浆筒。且贮浆筒必须具备连续搅拌的功能,避免浆液静置时间过长出现离析现象。⑵掺速凝剂。注速凝液浆时,需在水泥浆中掺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2%~3%。加料顺序为:水→水泥→速凝剂,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min,放置时间不超过10min。
单根钢管的注浆量估算:Q=πR[k]Lηξ,式中R[k]为浆液扩散半径,取R[k]=0.6R,R为注浆钢管中心间距;L为钢管长度;η为围岩空隙率,本隧道围岩空隙率参考值5%;ξ为注浆饱满系数,取0.85。
注浆由地形低处向高处的顺序进行,首先进行周边帷幕孔的注浆,注浆采用间隔注浆的方式,即先注单号孔,再注双号孔,后注孔可以对前面注浆孔进行补充。
周边孔注浆结束后进行内部孔注浆,仍然采用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四)结束冲洗
注浆结束后后,对搅拌设备、贮浆筒、注浆泵、注浆管采用清水进行冲洗,以防胶体在设备中凝固造成堵塞。
四、控制要点
(一)注浆施工前对注浆机具、压力表、管道、注浆材料、水、电等进行检查及必要的试验。
(二)注浆过程中必须进行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记录,分析注浆压力与注浆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周边地表、止浆盘进行观察及观测,防止浆液流失或冒浆现象发生。如止浆盘发生变形,应停止注浆,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浆。发生跑浆或串浆现象,则应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或间歇注浆的办法解决。
(三)为使浆液在本孔周边一定范围内扩散,而不致串浆或冒浆影响注浆效果,在进浆量持续很大、无明显衰减现象、且注浆压力不上升的情况下,以注浆量控制注浆结束标准;当进浆量很小时,以注浆压力为控制指标。
五、注浆预加固效果
左右洞地表注浆孔共计1019个,注浆施工从2017年3月15日开始,至5月5日结束,共使用水泥3274.8t。注浆结束后,在隧道中线、两侧边线随机进行钻芯取样,共6个孔,取出芯样均较完整,证明通过注浆预加固处理,地层取得了较好的固结效果。
(一)确保了施工安全:通过注浆预加固,提升了围岩自稳能力,改善了岩体的物理理学性能。在开挖过程中未发生拱顶塌方、掉块现象,保证了隧道施工顺利通过浅埋段。
(二)保证了施工质量:开挖过程中,围岩自稳时间长,初期支护变形较小。
(三)缩短了施工工期:地表注浆施工在前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不影响隧道的正常掘进。同时通过注浆预加固,提升了围岩自稳能力,确保掘进支护各工序能顺利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隧道穿越浅埋破碎带时,采用地表注浆预加固的措施,即可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且能极大的缩短施工工期,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1]马海君,郝行舟.浅谈地表注浆加固在不良地质隧道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05年6期.
[2]张虎.地表注浆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 2006年3期.
论文作者:杜华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注浆论文; 地表论文; 隧道论文; 浆液论文; 围岩论文; 钻孔论文; 压力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