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病理大切片的应用研究论文_冯燕娟 黄贵霞

冯燕娟 黄贵霞

湛江中医学校 广东/湛江524094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大切片在食管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临床诊断76例拟诊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内镜检查+病理切片检查)和对照组(超声内镜检查)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97.37%>92.11%)、准确率(100%>94.74%)(P<0.05),而误诊率(0<5.26%)相对更低(P<0.05)。结论:病理大切片在食管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检出疾病,便于及早实施治疗,进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风险,更好的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食管癌;病理切片;临床诊疗;应用

食管癌是一种恶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食管及周围组织发生癌变。在食管癌早期,患者可以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并存在根治疾病的可能,但是进入疾病的中晚期,病情的危险程度显著提升,一般通过放疗、化疗的方式,控制病情增长,但难以根治疾病,病情易发生恶化。食管癌的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但是在诊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题。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状隐匿、轻微,难以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还会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互混淆[1]。存在胸骨后胀闷、吞食顿挫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警惕食管癌的发生。对于初步拟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需要接受肿瘤标志物监测和影像学及内镜检查,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其中可能存在误诊或漏诊的情况,还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本研究针对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临床诊断76例拟诊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食管癌病理大切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临床诊断76例拟诊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最高龄74岁,最高龄32岁,平均年龄(54.6±4.2)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2±1.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最高龄75岁,最高龄30岁,平均年龄(52.8±4.5)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4.9±1.6)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进入胃腔进行扫查,观察食管癌浸润深度,根据侵犯心包、侵犯气管膜部以及侵犯主动脉壁等情况,并根据淋巴结的直径、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对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同时,采取病理大切片检查的方法。取肿瘤切除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24h)后,经脱水、包埋处理后,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染色。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查有无壁内浸润、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情况,对中心起源病进行判断。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在38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经内镜检查+病理切片检查后,检出食管癌37例,食管息肉1例,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7.37%和100%。在38例对照组患者中,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检出食管癌35例,食管结核3例,其中33例患者确诊为食管癌,误诊为食管息肉2例,检出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2.11%、94.74%和5.26%,见于表1:

3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自然病程较长,在食管重度增生发展为原位癌的过程以及原位癌进展期,并无显著的症状表现,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制造了一定的困难。癌变病变以及食管癌早期是最佳的治疗阶段,能将癌变组织彻底切除,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高。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显露出来,并持续加剧,食管癌浸润深度增加,并会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道转移的情况,难以通过手术治疗予以根治,而是需要采取化疗、放疗等方法予以控制[2]。

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中,可以根据肿瘤标志物监测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从中发现异常,其准确率较高,但是仍会出现误诊结合漏诊的情况,进而导致病情的延误。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出食管的癌变情况,在显微镜下清晰的呈现出病理组织细胞的形态,根据多中心起源分布与范围、壁内浸润分布及范围以及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布及范围,对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血道转移等情况进行判断,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在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中,需要以肿瘤标志物监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疾病拟诊的参考,然后通过病理切片检查,进一步作出诊断,排出相关因素的干扰,并与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相互鉴别和区分,减少误诊和漏诊[3]。

本组研究中,3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病理大切片检查,97.37%(37/38)的患者被检出食管癌,诊断准确率为100%,无漏诊情况。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内镜检查,92.11%的患者检出食管癌,诊断准确率为94.74%,误诊率为5.2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病理大切片检查的在食管癌临床诊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的临床诊疗中,病理大切片检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疾病确诊和病情进展的参考,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贵春.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93-95+99.

[2]胡桂梅,叶国良,郑拓,金燕平.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及治疗前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J].浙江医学,2015,37(16):1343-1346.

[3]刘连科,邵明雯,马兰,等.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志物[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07):87-91.

论文作者:冯燕娟 黄贵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食管癌病理大切片的应用研究论文_冯燕娟 黄贵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