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2368)
摘要:目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临床上发生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几率较高,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该疾病还具有死亡率高、发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的特点,进而对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困扰。基于此,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相关临床特点,如诊断标准、发病机制、相关生化指标等,进而为后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
前言: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属于急腹症,在致病因上具有多样性,同时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诸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机体的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异常是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故而该疾病也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之称。目前随着发病率的攀升,已经成为了继酒精性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之后的第三大消化系统疾病。基于此,研究该疾病的相关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多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与早期诊断
在临床诊断中,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凸显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的左上腹或急性上腹持续性疼痛;二是CT检测的结果显示胰腺炎改变;三是患者的尿、血淀粉酶异常升高,且达到正常水平3倍以上;四是患者发病后的血清呈乳糜状,三酰甘油水平在5.65~11.30mmol/L之间,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11.30mmol/L及以上;五是患者有高脂血症病史。
目前该疾病的早期诊断较困难,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早期血清LPS、AMS及尿AMS的升高不显著,与此同时部分患者无升高现象,并且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后,有乳糜血清出现,进而为检测数据的准确获得造成了障碍。二是患者就诊于急诊或者是门诊的时候,行超声检测,胰腺形态的全面检查受消化道积气干扰,使得诊断率不高。三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无典型的体征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轻度不固定性腹痛、在伴随症状上无明显的呕吐、恶心和腹胀。对其进行体查在腹膜炎体征上不明显。基于以上因素,使得在诊疗过程中常常发生以下现象,一是就医时间被拖延;二是受医生专科经验和对疾病认识不足的影响,使得漏诊和误诊率较高。
二、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发病机制
临床上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机制可能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的血管内皮被高水平TG损伤,进而将血液黏滞度增加,进而导致血液细胞成分流经血管时严重受阻,进而将血液淤滞产生;二是对于间质组织和胰腺腺泡细胞来说,游离脂肪酸本身具有毒害性,并且通过皂化剂样作用,就会崩解胰腺间质,从而导致胰腺自溶,将有毒物质更多的释放,并向循环系统进入。三是胰脂肪酶水解胰周及胰腺高浓度TG的情况下,将大量游离脂肪酸产生于局部,进而将酸中毒诱发,同时将胰蛋白酶原激活,使得一系列胰酶酶原活化被促发,进而使胰腺将严重自身消化产生。四是胰腺外的脂肪栓塞,同时聚集的血清脂质颗粒栓塞胰腺血管。五是游离脂肪酸激活胰蛋白原,诱发酸中毒,使得细胞消化。六是游离脂肪酸对细胞膜具有直接毒性作用。七是游离脂肪酸能够活化蛋白激酶C,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进而损伤腺泡细胞。
三、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生化指标情况
通常情况下,该类患者的生化指标情况主要表现为TG显著升高,但是AST和ALT两个反映肝功能的酶学指标升高不明显,同时T-Bili和D-Bili两个反映外科性黄疸的指标同样升高不明显。并且在尿AMS与血清LPS、AMS水平上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明显偏低,其相关性因素可能为抑制血淀粉酶活性的因子存在于血浆中,并且还能够通过肾脏向尿液运行,并对尿淀粉酶的活性予以抑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情况与前沿研究
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是以营养支持、补液为主,然而应该将杜绝以静脉途径使用脂肪乳类,在规范治疗急性胰腺炎之外,还要讲引发高脂血症的继发因素与原发因素去除,对血脂水平予以有效的控制,同时这也是临床上救治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关键措施。与此同时还可通过血清TG的降低来将炎性介质诱导胰腺持续性病变的发生阻断,从而实现病情进展的有效控制,促进假性囊肿的吸收。目前临床上多以血液净化和静脉滴注胰岛素的方式来降血脂,将胰岛素或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能够对脂蛋白脂肪酶活化予以刺激,促进乳糜颗粒降解的加速,从而将血TG水平降低,将胰腺微循环改善也能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然而将胰岛素使用期间,必须加强血糖的监测,防止低血糖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通过血液净化的方式还能将循环系统中的炎症因子、乳糜微粒和TG快速有效的清除,进而对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行有效阻断,从而实现胰腺炎症和坏死进程的阻止,将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改善,促进病程的缩短,将不良反应减少,促进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多以改善胰腺组织血液循环和降低血清中TG浓度为主,在治疗手段上主要包括了口服降脂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扩血管药物治疗、血液净化/血浆置换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前列地尔治疗。其中低分子钙素治疗与前列地尔治疗具有常见性,前者是在内科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5000U iH低分子肝素1次,该手段具有半衰期长,无需监测自凝、抗Ⅱa活性低于抗Xa活性、抗栓作用强、抗变态、抗感染、增强异物和吞噬细胞的特点。而后者则是每日加用1次10μ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并与250mL生理盐水混合使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持续用药4~8d,而较重的患者则延长治疗周期,时间在10~15d左右。其中前列地尔则能够很好的保护肾?肝、胰腺?肺等细胞,每天仅需注射一次,具有抑制胰酶活性、稳定溶酶体膜和线粒体膜、保护胰腺细胞使其不发生破坏和溶解、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目前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关于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报道未曾见到。但是也有学者从该方面着手研究,其中林少斌、王少荣等学者就以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了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再灌注损伤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微血栓形成减少,同时与单独应用前列地尔与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相比之下症状和体征缓解更快,治愈率更高,并且还将病程大大缩短。由此可见,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过程中,采用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思路。
为了更好地预防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复发,在后期还有进行各个方面的预防:第一,加强生活饮食管理,控制饮食和身体质量,避免摄入高脂食物,对于TG偏高者给予贝特类降脂药物,使血清TG水平得以稳定,将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有效控制。二是加强血TG升高相关疾病的控制,如肾病、糖尿病等,将综合治疗措施与降脂治疗应用,将疾病产生的各种诱因去除,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将复发率有效的控制并降低。
结语:目前在急性胰腺炎疾病中,高脂血症引起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具有常见性,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中必须加强早期诊断,并依据早期的临床指标、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发病机制对患者实施尽早干预,保证治疗手段的规范性,促进病情的及时缓解,将疾病尽早治愈,同时杜绝复发。与此同时还要明确区分其他类型的急性胰腺炎,并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药物干预和饮食干预。同时还要明确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高度疑似患者的排查细节,即血液标本出现乳糜血清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肥胖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患者、妊娠期不明原因腹痛的患者。进而对疑似患者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金满,潘文,张建敏,许先军,刘坚,王丙章.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35-238.
[2]宋红杰,王振东,唐建荣.32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25:120-122.
[3]林少斌,陈钦明,江岳珊,王少荣,方壮盛,巫旭珍,陈文炯.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16:2727-2729.
论文作者:彭春梅,蔡顺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胰腺炎论文; 性急论文; 患者论文; 高脂血症论文; 胰腺论文; 血清论文; 肝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