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须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吕芷柔[1](2021)在《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贷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贷款违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文章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赵丽容[2](2021)在《眉山市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丁新[3](2021)在《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龙[4](2021)在《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助学贷款是当前全国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但是学生违约还款等诚信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助学贷款政策的良性发展。学生对于诚信和助学贷款的认知不足、高校对助学贷款管理和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社会信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造成高校助学贷款学生信用危机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层面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顾一清[5](2020)在《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回顾与思考》文中指出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不断调整和改革,经历了形成期、调整期、改革期和完善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了来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资助。但随着中国步入新时代,在新形势、新局面下也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刘娟[6](2020)在《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为解决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的问题,提供了范围最广、资金最多、受益最大的经济保障。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下的新型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同时形成了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问题日渐凸显。论文以四川省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对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四川省内7所独立学院师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情况了解到了独立学院存在资助资金有限、政策实施机制不规范、资助人员工作繁重等共性问题。同时,通过向7所独立学院的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得到了592份调查结果和反馈意见,为论文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研究认为,缺乏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资助政策、贫困认定的标准不统一、政策实施力度不够三方面问题,是目前资助政策体系不完善的重要表现,也是政策实施的主要问题。同时,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也对政策实施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缺乏过程的监管,学生对政策不重视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独立学院的身份特殊且正面临转变学校设置的转型期,学院制度不健全,未来的发展定位还难以确定。其次,独立学院的资助工作人员属于民营企业合同制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差、压力大的遭遇,没有发展前景。学校对资助工作不重视,没有监督管理机制,更缺乏对工作的深入研究。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生源质量差,贫困生人数多,资助压力大,且大多数学生对政策不重视。为了改善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论文提出优化政策实施条件、强化政策实施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加强学生协同管理的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量化困难认定标准、政府推动社会构建多元化资助体系、优化资助工作人员薪酬福利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并加强监督、建立动态学生数据库、开展调研并实施综合评价等措施,切实改善资助政策在四川省独立学院的实施情况。
焦莹莹[7](2020)在《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脱贫是重要环节。一方面国家从政策、制度的角度强化建设公平正义的教育制度,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单纯的资助工作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要求,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衍生出来的大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要求将育人观念有效地融入到学生资助工作中,使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由经济型逐渐地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资助工作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在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围绕“育人”这一核心思想,研究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不仅有利于完善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程序,而且有利于扩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本论文以资助育人为理念,在对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内涵和资助育人的理论渊源梳理的基础上,把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通过调研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特殊性及学生的有关需求,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解决对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说明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界定资助、资助育人、资助工作的相关概念及资助育人的功能,梳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选取陕西省部分高校学生为样本,调研目前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现状并进行数据分析。第四部分从对资助政策存有认知误区、品格塑造缺乏整体性、情感激发缺乏有效性、受助者心理问题等方面提出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的问题,从影响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问题,从资助观念存有功利化、资助过程简单化、受助者单一利益化、资助育人制度不完善方面分析其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发挥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的对策及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在研究视角上,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大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进行衔接,在理论和实践中发掘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利用大学生资助工作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研究内容上,坚持从实际问题出发,系统阐述了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调研与剖析,分析了导致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效果不佳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树立科学资助育人理念、建设专门的资助工作队伍、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优化资助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针对性措施。
张冬[8](2020)在《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国家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能有效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切实解决好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在教育领域实现精准资助,是我国实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费用由原来的完全由国家承担,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学校、学生家庭等多方主体共同分担的模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经济困难成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障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受到社会、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现阶段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多元资助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本文以芜湖地区四所高职院校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这四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辅导员、资助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对调研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芜湖地区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状况,探讨如何完善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文章基于史密斯模型,从理想化的政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这四个因素分析出高职院校贫困生政策执行存在贫困生认定标准不清晰、勤工助学效果不突出、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生识别不精准、资助育人措施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和资助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分析认为贫困生认定标准较为宽泛、勤工助学政策不够全面、缺乏专业的资助队伍、大学生诚信缺失、资助育人理念落后、社会资金资助力量不足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鉴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了提升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力,本文以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驻芜高职院校应该从完善贫困生认定标准入手,从源头上精准认定贫困生,建立健全资助机构,采用多样化宣传方式,加强宣传力度,提升资助育人理念,强化受助学生感恩意识,加大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构建有效的资助工作监督和评价机制。
张琳[9](2020)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认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深刻体现。因此,开展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资助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所谓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是指国家建立的包含奖贷助勤补免等多种制度,以帮助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而且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概括为物质关怀与精神激励功能、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功能、制度认同与情感激发功能以及心理疏导与人格塑造功能。毋庸置疑,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通过实证调查,也看到了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上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与心理关怀融合不足;程序正义为重,对过程育人渗透不佳;资助形式泛化,与学生需求匹配不精;外界帮扶为重,对内生动力激发欠缺。存在困境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四个层面,即资助观念层面的片面物质化、资助运行层面的简单程式化、信息管理层面的建设滞后化、资助对象层面的过分被动化。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应树立“资助与育人结合”的理念,拓展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实现精准资助到精准育人的转向,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王悦[10](2020)在《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X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助学贷款是我国利用金融工具帮扶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金融扶贫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它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高校组织、银行承办的一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的金融政策,其发展经历了国家助学贷款(也就是校园地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多个阶段。助学贷款的意义重大可从多方面考究,于借款人,它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完成了自己的求学梦,避免了众多困难家庭走上“因学返贫”、“因教致贫”的问题,这在扶贫工作中也是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于学校,它提供了更多的求学机会,缓解校方有限的帮扶资金面对的重大压力;于银行,它扩大了银行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提供了更有潜力的利润来源;于国家,它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经济基础。但由于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申请人多出身于贫困家庭,加上我国自1999年才开始实行助学贷款政策,管理经验欠缺、相关政策不完善,助学贷款常表现为违约率高、风险大、催收难,这不仅为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风险,长远看来更会使许多真正有需求的学生因此失去申请助学贷款资格,从而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整体培养情况。因而,有效防范助学贷款的大面积违约行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实地调研,从政府及社会、银行、高校、个人四个参与主体分析了助学贷款的违约原因,并且运用SPSS软件对于取得的内蒙古X银行样本数据进行了违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认为学生的个人因素、学生家庭因素和银行的贷款设计都对助学贷款形成不良产生了影响;通过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六个不同的新变量,其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同时又避免了原始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根据分析和研究结果,本文还针对助学贷款参与主体给出了几点解决建议。希望能够以此帮助压降助学贷款发放以后的贷后违约率,使得这一利好政策能够长效至久的发展下去,帮助更多的学生家庭走出因学致贫困境,帮助社会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
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须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须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 |
2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 |
2.1 贷款学生个人信用意识淡漠、重视程度不够 |
2.2 高校贷款违约学生往往缺乏守约观念 |
2.3 贷款毕业学生不主动及时了解还款信息 |
2.4 贷款大学生的就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
3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对策 |
3.1 社会、学校、家庭应积极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作用,增强学生诚信意识 |
3.2 银行监管部进一步加强对贷后跟踪管理,完善贷后跟踪学生联系的机制,健全法律保障 |
3.3 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
3.4 积极研究建立配套的助学贷款法律法规和体系 |
3.5 适当提高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比例 |
3.6 逐步建立网络化贷款学生个人信用体系 |
(4)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原因 |
1.1 学生对于诚信和助学贷款的认知不足 |
1.2 高校对助学贷款管理和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1.3 社会信用管理体制不完善 |
2 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建议 |
2.1 学生要提高自身诚信意识,加强助学贷款政策知识的学习 |
2.2 高校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加强助学贷款管理力度 |
2.3 建立全国范围内社会信用制度和助学贷款监管体系 |
3 结语 |
(5)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成期(1949 1982年) |
二、调整期(1983 1993年) |
三、改革期(1994 2006年) |
四、完善期(2007年至今) |
五、思考与展望 |
(6)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独立学院 |
2.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2.1.3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公平理论 |
2.2.2 综合评价理论 |
2.2.3 政策执行理论 |
第三章 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
3.1 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
3.1.1 四川省独立学院概况 |
3.1.2 四川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
3.2 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
3.2.1 访谈调查实施情况 |
3.2.2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
第四章 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问题 |
4.1 政策实施体系不完善 |
4.1.1 缺少有针对性的政策实施机制 |
4.1.2 贫困认定标准不统一 |
4.1.3 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 |
4.2 政策实施人员的问题 |
4.2.1 人员的流动性太大 |
4.2.2 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
4.2.3 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管不到位 |
4.2.4 缺乏规范的过程交流与回馈 |
4.3 学生在资助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
4.3.1 贫困生群体庞大 |
4.3.2 学生对资助政策不够了解 |
4.3.3 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频发 |
第五章 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环境 |
5.1.1 独立学院转设问题带来的影响 |
5.1.2 困难程度的认定标准难以量化 |
5.1.3 缺乏政府对社会资助的引导与促进 |
5.2 政策实施人员的职业发展现状不乐观 |
5.2.1 人员的劳动付出与收入发展不成正比 |
5.2.2 学校对资助工作岗位的不重视 |
5.2.3 缺少相应的动态管理监督机制 |
5.2.4 缺乏对资助工作的深入探究 |
5.3 学生对政策实施的影响 |
5.3.1 生源质量差导致资助不平衡 |
5.3.2 绝大多数学生对资助政策不够重视 |
5.3.3 学生对资助政策的功利心太强 |
第六章 改善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对策 |
6.1 优化政策实施条件 |
6.1.1 明确转设方向并健全资助工作机制 |
6.1.2 运用科学化数据分析对困难标准进行量化 |
6.1.3 发挥社会公众力量搭建多元化资助体系 |
6.2 保障政策实施人员的职业发展 |
6.2.1 优化资助工作队伍的薪酬体系 |
6.2.2 配备专业对口的资助工作人员 |
6.2.3 提升资助工作的监督力度 |
6.2.4 建立辅导员资助工作情况考核指标 |
6.3 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协同管理 |
6.3.1 依托学生数据库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 |
6.3.2 大力开展工作调查并进行综合评价 |
6.3.3 构建学生动态管理模式并形成档案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
(7)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概述 |
2.1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内涵 |
2.1.1 资助 |
2.1.2 资助育人 |
2.1.3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 |
2.2 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主要体现 |
2.2.1 政策与价值导向功能 |
2.2.2 人文关怀功能 |
2.2.3 情感激发功能 |
2.2.4 心理疏导功能 |
2.3 大学生资助育人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需要理论 |
2.3.2 习近平关于三全育人的论述 |
2.3.3 诚信友爱的道德发展理念 |
2.3.4 精准扶贫 |
3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的调查现状 |
3.1 目前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样本选择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2 调查问卷的样本选择 |
3.3 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
3.3.1 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 |
3.3.2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情况 |
3.3.3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需求 |
3.3.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 |
3.4 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取得的成绩 |
3.4.1 党和政府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愈发重视 |
3.4.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认同度不断提高 |
3.4.3 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 |
4 影响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及原因 |
4.1 影响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因素 |
4.1.1 对资助政策存有认知误区 |
4.1.2 品格塑造缺乏整体性 |
4.1.3 情感激发缺乏有效性 |
4.1.4 对受助者心理问题关注较少 |
4.2 影响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原因 |
4.2.1 资助观念存有功利化 |
4.2.2 资助育人过程简单化 |
4.2.3 受助者单一利益化 |
4.2.4 资助育人制度不完善 |
5 提升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主要对策 |
5.1 树立科学的资助育人理念 |
5.1.1 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探索发展型工作理念 |
5.1.2 开发勤工助学岗位和实践基地,强化造血型工作理念 |
5.1.3 经济帮扶与心理帮扶相结合,强化情感关怀工作理念 |
5.2 建设专门的资助育人工作队伍 |
5.2.1 构建由校领导直接管理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
5.2.2 完善资助工作队伍的选拔、培训及培养机制 |
5.2.3 构建高校+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服务联动机制 |
5.2.4 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实现资助育人的科学性 |
5.3 构建资助育人的一体化工作体系 |
5.3.1 重视励志教育 |
5.3.2 重视诚信教育 |
5.3.3 重视感恩教育 |
5.3.4 重视法治教育 |
5.4 优化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环境 |
5.4.1 建立资助咨询机构,推进资助工作民主化、科学化 |
5.4.2 宣传先进事迹,进行榜样教育 |
5.5 运用大数据平台,推进精准资助 |
5.5.1 实现有智慧的精准资助 |
5.5.2 打造有温度的隐形资助 |
5.5.3 开拓有内涵的发展资助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8)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1.3.2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现状 |
1.3.3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3.4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问题的对策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高职院校 |
2.1.2 高职院校贫困生 |
2.1.3 资助政策 |
2.1.4 政策执行 |
2.2 高校贫困生资助基本理论 |
2.2.1 教育公平理论 |
2.2.2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
2.2.3 ERG理论 |
第3章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现状 |
3.1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梳理 |
3.1.1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 |
3.1.2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形式 |
3.2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现状调研 |
3.2.1 资助政策执行情况调查 |
3.2.2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
第4章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政策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
4.1.1 贫困生认定标准执行性不强 |
4.1.2 勤工助学岗位少、报酬低 |
4.1.3 奖、助学金与成绩挂钩 |
4.2 政策制度层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2.1 贫困生认定标准较为宽泛 |
4.2.2 勤工助学资助政策和管理尚不够完善 |
4.2.3 资助结构不合理,缺乏公平性 |
4.3 政策执行机构层面存在的问题 |
4.3.1 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
4.3.2 执行机构主体对政策掌握不全面 |
4.4 政策执行机构层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4.1 学生资助中心机构不完善 |
4.4.2 各类资助工作操作主体缺乏有效沟通 |
4.5 目标群体层面存在的问题 |
4.5.1 学生为获得资助夸大事实 |
4.5.2 非贫困学生获得资助 |
4.6 目标群体层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6.1 贫困生资助模式单一,家庭情况较难掌握 |
4.6.2 学生的经济人特性 |
4.7 政策环境层面产生的问题 |
4.7.1 资助资金投入不能满足贫困学生的需要 |
4.7.2 育人理念落后,资助育人措施停留在表面 |
4.7.3 缺乏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 |
4.8 政策执行环境层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8.1 社会资助资金的参与力度不足 |
4.8.2 重资助轻育人,育人观念淡薄 |
4.8.3 绩效考核和监管针对性不强 |
第5章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困境的解决对策 |
5.1 政策制度层面 |
5.1.1 制定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标准 |
5.1.2 完善勤工助学资助政策 |
5.1.3 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 |
5.2 政策执行机构层面 |
5.2.1 建立健全资助队伍,提升资助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
5.2.2 开创多样化宣传方式,提升资助政策宣传力度 |
5.2.3 加强各部门资助负责人的交流沟通 |
5.3 目标群体层面 |
5.3.1 建立学生诚信体系,强化学生诚信意识 |
5.3.2 建立信息共享体系,摸清学生家庭实际状况 |
5.3.3 建立贫困生动态管理机制,随时监督贫困生行为 |
5.4 政策环境层面 |
5.4.1 提升资助育人理念 |
5.4.2 拓展资助资源方式与渠道 |
5.4.3 建立资助工作监督和评价机制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调査问卷 |
附录2 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
2.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其历史考察 |
2.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
2.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
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 |
3.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界定 |
3.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析 |
3.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质 |
4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困境及原因 |
4.1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现状调查 |
4.2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困境 |
4.3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存在困境的原因 |
5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路径 |
5.1 树立“资助与育人结合”的理念 |
5.2 拓展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5.3 创新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 |
5.4 实现精准资助到精准育人的模式转向 |
5.5 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X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助学贷款概念及种类 |
2.1.1 商业助学贷款 |
2.1.2 国家助学贷款 |
2.1.3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成本分担理论 |
2.2.2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贷款需求理论 |
2.2.5 还款违约 |
第三章 助学贷款政策现状及违约分析 |
3.1 助学贷款发展概况及相关政策 |
3.1.1 发展现状 |
3.1.2 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 |
3.1.3 内蒙古地区助学贷款的发展进程 |
3.1.4 内蒙古地区助学贷款的运行机理 |
3.2 内蒙古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分析 |
3.2.1 政府及社会 |
3.2.2 银行 |
3.2.3 高校 |
3.2.4 借款人 |
第四章 内蒙古X银行不良助学贷款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变量的选取 |
4.2 研究假设 |
4.2.1 学生个人因素 |
4.2.2 学生家庭背景 |
4.2.3 银行贷款信息分析 |
4.3 描述统计与假设检验 |
4.3.1 个人因素分析 |
4.3.2 家庭因素分析 |
4.3.3 银行贷款信息分析 |
4.3.4 各违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
4.4 因子分析 |
4.4.1 KMO和 Bartlett的检验 |
4.4.2 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
4.4.3 主成分分析 |
第五章 解决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建议 |
5.1 政府及社会方面 |
5.1.1 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档案 |
5.1.2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5.1.3 加大违约惩罚力度 |
5.2 银行方面 |
5.2.1 丰富产品设计 |
5.2.2 强化贷前评估体系 |
5.2.3 增强银行的贷后管理能力 |
5.3 学校方面 |
5.3.1 细化贷前资格审查工作 |
5.3.2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
5.3.3 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
5.3.4 保持与学生的紧密联系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须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及对策[J]. 吕芷柔. 投资与合作, 2021(07)
- [2]眉山市民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问题与对策研究[D]. 赵丽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研究[D]. 丁新.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问题与对策分析[J]. 陈龙. 内江科技, 2021(06)
- [5]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回顾与思考[J]. 顾一清.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22)
- [6]四川省独立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7]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研究[D]. 焦莹莹.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驻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 张冬.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5)
- [9]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 张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2)
- [10]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X银行为例[D]. 王悦. 内蒙古大学, 2020(01)
标签:助学贷款论文; 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论文; 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