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型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其的设计则成为了影响民众生活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生态园林景观作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生态园林建设中,景观的设计、植物的配置逐渐成为了一种美学研究范围。基于此,本文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的意义出发,对其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引言
生态园林设计除了需要全面凸显其生态性之外,还需同步体现其自身已有的艺术欣赏价值,进而实现身心愉悦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城市观赏园林的设计而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园林设计理念。就其植物的配置过程来说,除了需要相应的专业性要求之外,还需对其生态特性、是否能实施园林工程施工、植物景观艺术的观赏价值、园林运用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全面确保该项设计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生态型园林对于城市发展的功能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空间
众所周知,植物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释放氧气、减轻噪音、监控环境等,使得城市中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此外,园林植物在杀菌、灭菌和吸尘方面也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能使城市空气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城市绿地系统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近年来,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各城市也加强植物绿化覆盖面积来改善人居环境。
1.2美化城市市容市貌,为提升城市形象添砖加瓦
园林植物通过其形态、色彩让居民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更加享受美,为城市发展增添活力,陶冶居民的情操。当然,园林植物引进城市建设是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划、设计来营造风格各异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此外,园林植物景观应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人土风情、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增强城市市容市貌,还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创新,形成独具特色城市景观,奠定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
2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因地制宜。生态园林景观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建筑风格等,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近年来,不少地方都跟风打造古城区的园林建设,造成了单一化的抄袭模式,没有自己城市的亮点,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因地制宜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过度抄袭和类似的情况,减少或杜绝生态园林景观千篇一律的风格模式,从而丰富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生态园林形式。生态园林设计不仅要结合这座城市的特点,还要结合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的独特情况,从而将生态园林的生态作用发挥到极致,更能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2)和谐共生。生态园林景观不仅具有生态功能,同时也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为此,生态园林景观要具有观赏性、美观性,能够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使得居民生活更加和谐。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科学和艺术双向发力,将园林植物的造景功能于人们的审美需求、观赏价值紧密结合,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除此之外,生态园林景观还要与城市人群的分布、地理环境的特点相统一,在彰显城市特点的同时,与城市建筑、景观类型、色彩等整体构建方面融合、统一,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3)经济及创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更加高效的城镇格局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实用,不能大搞奢侈、豪华的设计。要尽量保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可以充分发动本地人力、物资等资源,将城市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上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由来已久,在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园林景观设置中,要在充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需求出发,发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开创出城市园林建设的新道路。
3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特点、各个种类的和谐共生,讲究对比与衬托、起伏和韵律、动势与均衡、层次与背景等的结合,使得植物配置遵照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
①要注重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效果,考虑植物种类、组合、立体、色彩等;②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比如建筑、水体、山石、道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在对比和承托上,要利用植物不同的特点,包括了形态、高矮、颜色等进行有机结合,差距变化不宜过大。比如一组棕榈科植物中间加了一株乔木,就会显得不伦不类;颜色相近的尽量不种在一起,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如黄连翘和黄榕等。
在动势和均衡方面,各种植物姿态不一,有的比较规整,有的则比较动势,要考虑植物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可能会产生不平衡的情况,比如勒杜鹃和软枝黄蝉,两种植物长势都非常强烈,生长过程中可能相互侵蚀底盘,最后乱得一塌糊涂。这些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空间的变化和植物外形轮廓,以此来产生有起有伏的韵律感。比如,可以交替种植矮小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形成高低、颜色有序变化的布局。在层次和背景方面,不同花色、种类植物进行分层设置,使植物景观更加丰富。背景植物一般应该高于前置植物,在密度上也理应较为稠密,这样就能在色调上形成较大的景深,加强衬托效果。
总之,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学进行有效融合,在生态性、观赏性、季节性等方面,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创建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居民创造一个赖以生存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4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要以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习性合理进行选择搭配,促使植物群落合理、稳定。绿化植物要以当地自然条件为主,做好前期考察、调研与试验,减少因引种植、运输、迁移所带来的成本,同时要防止外来物种的进入而导致当地生态的损坏。
园林设计要对不同季节的植物进行设计,确保园林景观一年四季都存在,且有不同变化,增加居民的观赏性。同时需要考虑植物的耐践踏性,毕竟是公共场所,居民素质和需求不一,公共场所的价值也有不同体现。
在园林植物发生病虫害时,尽量避免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的治理,积极采取生物学方式加强对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的保护。
结语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自然也需要提升生态园林的设计要求。因此,应重点认知该项配置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通过相应的配置原则确保其植物配置的合理性,进而提升该项园林的观赏价值。对于该项园林的设计人员而言,其更应该具备足够的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美学和安全知识,借此不仅可以促使生态型园林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推动该项理念实现延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毅.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7(24).
[2]刘士伟,张林.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75.
[3]刘婉娈.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7(9):160.
[4]张协腾,杜洋.基于生态节约型视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2).
[5]丁笑菊.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江西建材,2016(21):199.
论文作者:于其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植物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