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声誉对农村贷款市场逆向选择的制约研究_逆向选择论文

农户声誉对农村借贷市场中逆向选择的约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声誉论文,农村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8)01-0066-04

农村信用社给农户发放贷款很少有抵押,基本上都是信用借贷。根据我们对河南武陟县几个乡镇的调查①,信用社向农户发放借款的重要依据是农户的声誉(他们称之为“名声”),这在农村借贷市场中也是一个普遍现象[1]。为什么农户声誉可以成为信用社借贷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它是如何克服农村借贷市场中可能存在的“柠檬”问题?尽管对这一现象有一些描述性研究,但很少就其原因作较深入的分析与解释。本文将利用博弈论分析声誉在信用社与农户借贷关系中的信号传递功能,说明声誉的确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识别信号,帮助信用社挑选合适的农户,规避农户借贷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实现交易的帕累托改进。

一、声誉信息理论与农户声誉

(一)声誉信息理论概要

克瑞普斯(Kreps,1982)等学者认为[2],声誉是的人们对某行为主体的“认知”(perception),这种认知是在长期重复博弈的过程中,基于行为主体过去的行为与结果所作出的关于参与人类型的分析与判断。因此,声誉信息理论将声誉看成是反映行为主体历史记录与特征(效用函数)的信息,它反映并揭示行为主体的内在特征。声誉信息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传播,形成声誉信息流、声誉信息系统以及声誉信息网络,成为信息的显示机制,声誉信息的广泛传播能够提高市场运作的效率,有效限制了信息扭曲,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米尔格罗姆(Milgrom,1992)[3]等人研究了中世纪香槟酒交易会中交易伙伴声誉的重要作用,指出这些声誉信息帮助交易者们从遥远的地区识别值得信赖的伙伴。Kennes & Schiff(2002)[4]认为,声誉信息系统是一种信号发送机制,它集中和报告有关过去交易的信息,并将现阶段的机会主义行为与下一阶段更低的声誉水平联系起来。声誉信息系统也是一种信号甄别和信号搜寻机制,它能够甄别出高质量的产品及这些产品的制造商,提升它们的价值。

泰德斯(Tadelis,2003)曾用一个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企业的声誉如何传递有关企业及其所有者的信息[5]。他明确了声誉的两种效应:一是声誉的维持效应,即,一般而言高质量的企业比低质量的企业更倾向于维持好的声誉;二是声誉的建立效应,即,高质量的企业比低质量的企业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声誉。高质量的企业能够通过维持好的声誉而在长期中获利,这反过来激励他们愿意为好的声誉支付更多费用。而且,高质量的企业比低质量的企业更容易(更有实力和意愿)维持声誉。

概而言之,声誉信息理论的基本思想是:(1)声誉是人们对行为主体在过去的行为与结果基础上的总体认知;(2)声誉能反映行为人内在特征的信息;(3)声誉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能削弱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抑制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这也是本文论述农村信用社能够利用农户声誉作为一种有效识别信号,约束农村借贷中逆向选择的理论基础。

(二)农户声誉的二维模型

农户声誉就是农户在农村某个特定的区域社会网络中建立起来的名声,并且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流产生的。Shenkar(1997)[6]等人指出,声誉是一种社会机制,在这种社会机制中各利益群体可以看成是社会网络中的成员,他们之间以不同的社会距离相互联系,网络成员口头交流(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WOM)形成成员的声誉。在农村地区,农户之间及农户与其它经济、社会组织一起构成了一个有限的社会网络,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的是长期、重复博弈。每个农户过去的行为与结果形成了现在的声誉,这个声誉是农村区域网络成员口头交流与评价的结果。我们调查发现,在农村社会网络中,人们(包括信用社)评价农户的名声主要在两个方面——“本事”(能力)与“德性”(品格),那些“有本事”(能力强)、“德性好”的人会有较好的名声。尽管农户的能力与品格不能被直接看到,但农户过去的行为与结果显示了他们的能力与品格。反过来说,农户的能力与品格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与结果,声誉就是对这些行为与结果的总体认知。

表1 农户声誉构成的能力一品格矩阵

据此,我们建立一个农户二维声誉矩阵(如表1),能力维度与品格维度组合形成四个方格,代表四种典型的农户类型。但只第“Ⅰ”类农户才会有较高的声誉水平,其余三种农户都很难形成好的声誉(要么品格差,要么能力低或二者兼有),这与农村的实际是相符的。

二、农村信用社与农户的借贷博弈

面对众多有借贷需求的农户,农村信用社首先考虑的是资金安全与收益,它不可能满足每个申请贷款者②,必须从中挑选那些它认为能够如期还本付息的农户。农户是否会如期还贷,取决于他们的经营能力与个人品格。一方面,农户的能力决定了他们对贷款使用效益(暂不考虑外在的不确定性),一个低能力的农户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大得多,一旦经营失败也就无力还款。另一方面,农户的品格决定他的还贷意愿,一个品格差的农户还贷的积极性会很低,可能会故意拖延还贷。因此一个理性的信用社只会向那些有能力且品格好的农户贷款,即表1中第Ⅰ类农户,我们将这类农户称为高素质型。信用社一般不愿意给予第Ⅳ类农户贷款,并尽可能少的向第Ⅱ、Ⅲ类农户贷款。为简化分析,我们将这后三类农户统称为低素质型。信用社与农户构成这个借贷博弈的两个参与人。如果信息是对称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信用社选择那些高素质的农户并向他们发放贷款,对低素质的农户少贷或不贷。其决策依据是对贷款农户如期还款的预期,这种预期又依赖于农户类型(高素质还是低素质),这样,信用社与农户的借贷博弈均衡的关键在于信用社对农户类型的识别。

但事实上信息是不对称的(也是不完全的),农户的类型(高素质或低素质)是农户的私人信息,信用社不能直接知道。信息经济学认为,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即,信用社向那些低素质的农户发放了贷款(或贷款过多)而错过了那些高素质的农户(或贷款过少),从而使贷款质量降低。但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这种情况比较少,这说明有一种机制抑制了这种“柠檬”问题的发生。我们研究认为,声誉效应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农户的声誉有效传递了农户能力与品格的信息,信用社通常根据农户的声誉(名声),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或贷款多少。我们用信号传递博弈来解释这种声誉效应的作用机理,此时,这个农户借贷博弈就等同于下面的信号传递博弈。

三、农户声誉的信号传递博弈

我们借鉴斯宾塞(Spence,1974)[7]的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模型,分析声誉信号传递博弈过程。

(一)基本假设

这意味着农户素质越高,塑造声誉的成本就越低,即那些高素质的农户将更容易塑造自己相对较高的声誉,而低素质的农户要想建立较高水平的声誉就需要支出更高的成本③。这样声誉成本函数就成为农户素质与声誉水平之间的一个分离条件(Sorting condition),即,斯宾塞一莫里斯条件(Spence-Mirrlees condition)[8],是分离均衡的一个关键假设。正是因为素质不同的农户塑造声誉的成本不同,声誉水平才成为暴露有关农户类型的信号。

(二)农户的声誉信号传递博弈过程

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信用社具有对农户的不完全信息,但信用社较农户后行动,它可以通过观察农户的行为获得有关农户的类型偏好等方面的信息,并修正自己的判断,进而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1.自然首先选择农户的类型。在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时,海萨尼(Harsanyi,1967)[9]引入了“自然”作为虚拟参与人,由它来选择具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的类型。这里“自然”选择的是农户的类型——高素质或低素质的农户,农户知道自己的类型,但其它参与人不知道,仅知道农户的类型的概率分布,这个分布函数是共同知识。

2.农户根据自己的类型发送能显示其类型的声誉信号。农户依自己的能力、品格及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塑造自己的声誉,因而形成一个相应声誉水平。因为塑造声誉需要投入成本,那些缺少耐心的农户及自身能力差的农户不能或不愿支出声誉成本,因而只能选择一个相对较低的声誉水平。根据假设中的成本函数.声誉能成为有效的识别不同类型的农户的信号。

3.信用社根据农户的声誉信号进行相应的贷款决策。在获取农户的声誉信号之前,信用社缺少关于某个农户素质的具体知识,只能根据借贷市场中农户的平均状况估计农户属于某种类型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的大小就是农户类型的先验概率(以p(θ)表示),通常假设农户是高素质或低素质的先验概率相同,即

再结合农户的效用函数,由于高素质农户得到的贷款太少将降低其效用,这些农户可能不接受这个贷款合同,而寻找能增加其效用的新合同。而低素质农户获得了超额贷款并增加了其效用,因而他们会积极获取贷款,这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借贷博弈中的逆向选择将加大信用社的经营风险,降低贷款的使用效率。尤其是,若考虑到低素质的农户还款意愿较低,可能拖延还贷,这种逆向的选择会使借贷效率更低。

(二)声誉信号传递的分离均衡(separating equilibrium,SE)

幸运的是,农户的内在特征可以由其声誉来反映,信用社可以通过观察声誉信号来识别农户类型,农户声誉使得这个借贷博弈产生了一个分离均衡,避免上述的逆向选择。这个分离均衡的实现路径是:

1.农户选择声誉水平。由声誉的效用函数和成本函数可知,在给定信用社的贷款决策和后验概率时,低素质农户在低声誉和高声誉下的效用分别为:

正是由于声誉的信号传递功能,而使这个借贷博弈产生了一个分离均衡。这也是一个精炼贝叶斯均衡(Perfect Byesian Equilibrium,PBE)。因为,给定信用社修正的后验概率与贷款决策,高素质的农户的最优策略是选择高声誉水平;低素质农户的最优选择是较低的声誉水平。同时,给定农户的选择,信用社对农户认知的后验概率是根据贝叶斯法则来修正的,其贷款决策是最优的。

(三)农户声誉信号对逆向选择的抑制

前文已述,农户声誉的信号传递功能使农户与信用社间的借贷博弈达到了一个有效的分离均衡。农户以往的行为决定了现在的声誉,而农户行为是受其类型支配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农户声誉是由其类型决定并反映这一类型,声誉传递了农户内在特性的信号。同时,农户的类型主要由农户的能力、个人品格及财产状况等因素作为约束条件的,是农户的一个长期基本特征;声誉的形成必须有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也就是说,农户的声誉与其类型都具有稳定性。这样,声誉也就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识别信息,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农户。信用社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目标农户的声誉水平,来识别合适的贷款对象;而那些高素质的农户则将塑造较高的声誉,以将自己的内在特征外显化,主动与低素质的农户区别开来。其结果是,高素质的农户通过选择一个高声誉水平并因素获得贷款;那些低声誉水平(具有低素质)的农户则很难得到贷款,从而信用社向农户贷款中的逆向选择可以得到有效抑制。

[收稿日期]2007-07-15

注释:

①主要是嘉应观乡、谢旗营、圪当店、木城镇、乔庙乡等五个乡镇。

②这就是信贷配给问题,斯蒂格里兹和温斯(Stiglitz and Weiss,1981)曾就此现象作了深入研究,证明信贷配给是银行规避风险、抑制逆向选择的一种战略,并且是一种长期均衡,从而给出了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解释。

③这个假定的合理性在于:那些高素质的农户有着较好的行为记录,这些记录的传播就给农户带来了好声誉,因而农户不必特别支出成本以建立声誉。另外,Tadelis在这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的研究证明好的企业比差的企业更容易建立并维持较高的声誉。

标签:;  ;  ;  ;  

农户声誉对农村贷款市场逆向选择的制约研究_逆向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