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及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课程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先修课程是指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大学水平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大学相关基础课程的知识或技能。一般均可以通过相应课程的考核获得学分,学分根据相关政策可以在进入大学后使用。大学先修课程是中、高等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国际上有美国大学先修计划(以下简称美国AP计划)(the 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等成功案例,中国也在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 一、中国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 (一)初级探索阶段 1996-2001年,南京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清华大学后来加入)联合举办教改实验班,规模达70人。具体做法是,取消高考应试课程,代之以微积分、英语等大学先修课程,学生高中毕业后保送升入这些高校学习。金陵中学将推行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为明确目标。[1]这是中国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首次实践层面的探索,但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一是这7所大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手段,所学课程也没有完整、科学的体系。二是虽然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即这些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而保送进入高校,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估认证。最后,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并没有预期的优秀表现。 (二)再探索阶段 2012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12]143号)。“积极鼓励浙江省各类高校以多种形式参与全日制普通高中选修课建设,特别是参与开发开设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大学先修课程。”随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已正式与普通高中合作开发开设五门选修课,并正式开始实践。而社会对浙江省此政策争议颇多:正方认为有变才会有进步,反方认为条件不具备。主要是大学学分互认的问题。[2] 2013年1月,北京大学开始与全国20多所中学合作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在现有高中选修课体系里开设微积分、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五门,供高中二年级以上学生选修。为此,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委员会,负责先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更新,并对开课中学提供课程指导、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后续支持。以“积极探索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为目的之一的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也在2013年6月成立,成为开展实际工作的实体机构。每年7月组织统一考试,成绩将被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在经过审核认定后,还可以减免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 2013年4月,“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中心”成立筹备会在中国教育学会召开。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基教处、清华附中、十一学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可行性研究”的课题组部分老师参加了会议,以课题的形式开始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践。2013年12月,清华附中主要承担了大学先修课程和教材制订工作,并提出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初步、概率统计初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为第一批开设课程的建议。总之。北大和清华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这个领域和正在进行着的探索性实践活动已经基本上抢占了先机,走在了其他相关团队的前面。 二、建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计划的必然性 (一)教育大环境、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走高。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仍保持持续增长态势。[3]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仅高中生出国学习人数就高达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硕士留学在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本科留学的人数迅速增加。以中国赴美国留学人数为例,2013年中国赴美读研的人数为103427人,而读本科的人数为93768人,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4]国外教育资源到中国办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比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全球教育一体化,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我们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水平的大学受到了来自全球高水平大学激烈的竞争。很明显,教育的国际化,使得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追逐全球顶尖的教育资源。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在内的12所美国顶尖大学在中国共录取147名高中生进入本校的本科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高水平大学已经在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美国AP考试进入中国后的统计数据也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5月起,美国AP项目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办理。当年实考科次3520科次,到2012年为23884科次。两年增长了近7倍。[5]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的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在校学生AP考试的成绩总体甚至还优于美国本土考生,[6]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美国高中生中也是学术水平很优秀的学生。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推论这些参加美国AP考试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并且都去了美国的大学而没有进入中国的高水平大学,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参加美国AP考试的中国学生的这个数字在呈数量级式的增长。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对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生源产生影响。 另外,国际文凭组织(IB)定义国际教育为:以世界公民在文化、语言、社会和谐、建立身份认同感和文化意识、认识和发展普适人类价值观等方面为依据,鼓励在学习中探索和获得愉悦,将学生用能够广泛应用的集体主义者或者个人主义的技能和知识武装起来,鼓励遇到本地情况时运用全球化思考,鼓励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适宜的评价方式和国际化的测量尺度。[7]从中可以看出,教育国际化并不是单纯的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学习所留学国的知识、学术体系。中国日益强大,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大。来华留学也成为中国高水平大学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对这些留学生评判、评估的指标只是语言类的HSK(来华人员汉语水平)考试。我们也应该考虑建立我们自己的大学先修课程计划(考试),成为评估申请来华留学人员学术水平的一个依据。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体系将有广阔的前景。所以,教育的国际化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计划(考试)实践提供了土壤,也使其探索成为必然。 (二)高校自主招生的需要 2003年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开展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同年2月份,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详细阐述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招生计划、招生程序以及首批试点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22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学校。以此为开始,高校自主招生进入探索阶段。参加试点的学校数量也在不断扩大,2005年为42所,2010年80所,2013年90所。在这1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求突破的过程。本质是如何找到符合自己高校办学精神、发展特色的学生,也即是一个选择和甄别的过程。但是,这种自主招生是在教育部大政策的制约下进行的。核心的政策要求是大多数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能给予通过各个环节考核以后学生的只是预录取资格。考生还要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享受优惠政策,但考生的高考成绩须高于其所在省(区市)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降分优惠基本控制在20至30分左右,最高不超过60分,所以相当于不完全的自主招生。而在可以自主的范围内,多数高校采取中学推荐、个人自荐、笔试、面试等结合的形式,综合地甄别、选择学生,最终达到录取符合本高校培养人才标准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笔试题目越来越离谱,面试主观性太强,中学推荐推良不推优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在目前的自主招生模式中还是相对过于看重一次性的评价(即笔试、面试),而无法给学生更广阔的施展舞台和空间以连续性地、全面展现他们的能力、兴趣、特长,缺乏中、高等教育的衔接手段和措施。而有效的衔接将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高等教育中需要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成功率。而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衔接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为高资质的学生提供了高效率深入学习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能够克服目前的自主招生笔试题目偏题、怪题太多的弊病。其实,之所以这几年的探索中笔试题目备受争议,主要也是因为,既然学生还要参加高考,那么自主招生笔试的题目就要与高考的题目有显著差异,而要做到这一点,对命题专家是很大的挑战,有时“剑走偏锋”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后,学生在这些课程的表现将能够很好地反映其潜能及兴趣,是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表现。如果能形成联盟性质的权威大学先修课程,那其结果会有很好的统一性,会为高校提供非常好的可比性参考。对不同中学提供的学生的平时成绩也有一定的参照性解读意义。所以,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持续推进,带来了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需求。 三、建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遇到的问题 (一)正确看待“应试” 美国的AP成绩有40多个国家近3600所大学承认其为入学参考标准。由于其广泛的可用性也促进了AP计划的举办者更加用力、用心地在科学性、效度、信度上下工夫。所以,这也是其能够坚持近60年长盛不衰的重要理由。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如果要发展必然也要与大学入学有硬性的挂钩,这本身也应该是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一个目的,也是其能够长久存在下去的重要支撑。从美国AP计划的历史来看,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应试”的现象。在AP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会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有意识地缩减讲授新知识的时间,延长提高考试成绩的辅导时间。老师们会分析历年考题、传授解题技巧,希望这些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短短的实践中,有的学校刚刚开设了课程以后,就总结出了参加这个课程与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教学关系。[8]可以说有考试必然有“应试”,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排斥。而是应该从严格评估课程的教学角度,去保证课程大纲要求的内容都能够被讲授到,教学活动都认真完成,达到课程的目的。当这些都完成以后,必要的应试技巧也是必需的。而从根本上解决“应试”,则需要命题专家下工夫,从学科角度、教育测量学角度去命制高水平的题目,将“应试”效应降到最低。 (二)大学先修课程是一个体系,不是简单的多门课程的集合 大学先修课程是一个体系,至少包括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在建设大学先修课程体系时要将上述四个方面完整考虑。在课程方面,究竟开设哪些课程,需要深入调研中学、大学,真正确定那些最能满足高中阶段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的、适合在高中开设的课程。绝对不是越多越好。也千万不要为了满足能上好大学、好专业这样的功利角度出发去开设课程。美国AP课程经过近60年的发展,目前有7个学科门类,34门课程。这些课程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是不断更新的,其更新的主要依据是高校相关专业的调整以及教育市场的变化。中国语言和文化、日本语言和文化就是2006年进入美国AP课程体系的,环境科学也是1998年进入美国AP课程体系的。这充分说明时效性是大学先修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教师专业的发展也是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好的课程设计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作用到教育对象——学生,才能够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课程的目标。所以,参加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建设的大学,有责任对中学教授大学先修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并应该有专门的人员去为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基于目前已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做到这一点技术上没有困难。美国AP课程体系中对教师培训,一种是AP研讨班,一种是AP暑期学校。研讨班针对在职AP教师,一般在学期中的周末1-3天时间;暑期学校为假期连续授课,1个星期左右,主要针对准AP教师,属岗前培训性质。[9] 评价是这个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既包括对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高中的全面质量评估,也包括对选修课程的学生的考试。关于对选修课程学生的成果认定的考试,应该全面测试和严格规范。考试要具有高信度、高效度,准确测量学生对课程大纲要求的掌握程度及探索知识的能力。美国AP课程计划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AP考试。正是由于AP考试的科学性、严密性及对高中生大学学习能力的高预测性,赋予了AP课程计划的强大生命力。 课程教材的开发也是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大学先修课程的实质是高中生提前学习大学低年级的课程或大学某门课程的初级版,与之配套的教材就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与高中生接受程度相联系的一些因素,要十分注重知识的体系和层级,要循序渐进。美国AP课程大纲及其教材的编写由AP发展委员会负责。委员会下设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具体的课程,小组成员由中、高等教育专家组成,专家来自全美各大州,具有代表性。美国AP课程的教材均有几家著名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教材内容十分严谨,且几乎不间断地修订。 (三)逐步增加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中学数量,解决公平性的问题 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是不能回避的话题。按照大学先修课程的性质,先期能够参加学习的高中生所在的学校一定是各方面质量都很好的学校。这种对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中学的高要求势必带来对其他学校的不公平。如何让更多的中学开设这类课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可以说,任何公平都是相对的,但是我们有责任缩小这种不公平。大学先修课程肯定是针对学有余力或在某方面有着极强烈兴趣的学生。这点选择性我们必须承认。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范围和力度。具体说,可以免费培训任课教师,甚至可以形成类似于互助形式的中学群体,让符合大学先修课程培养目标的学生都能找到相对较为合适的课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美国AP课程计划1999年曾经在加利福尼亚州遭到诉讼,被诉讼的原因是少数民族群体、家庭经济背景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学生因为所在学校没有开设AP课程导致在升大学时受到不平等看待。[10]这个事件的结果是,联邦教育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投入数百万美元,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学加大了与AP课程相关的费用的减免,同时用于教师的培训、课程的开发研究,最终是提高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水平,也使得承认AP课程的大学数目有了更大的跃升。 总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还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现在的北大、中国教育学会和清华附中各自的实践都会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的丰富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其他的力量加入。或许很快就进入统一阶段,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从分到统的过程时间不是很好预测,但是这个发展阶段是不可或缺的。美国AP项目是建立在其教育高度自治背景下,各大中学集团从各自探索到统一,大概经过了10年时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的发展将是一个过程,能够开始这些试验、尝试就是巨大进步。而与项目发展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必须得到重视并整体跟进的。比如作为主办方美国大学理事会十分重视美国AP课程计划的科研工作,不仅每次决策前都会邀请相关人员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而且还聘请专家学者组成课题小组对AP计划的现状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梳理,每年都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出台,总结成果,发现问题,推动AP计划的发展。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在科学、合理、可行三个方面寻求新的平衡。标签:大学论文; 课程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美国教育论文; 高考论文; 中国大学论文; 美国中学论文; ap课程论文; 中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