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现阶段风景园林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问题,我们期待未来的风景园林会有更加美好的呈现。过去几十年是行业的成长期,获得了荣誉,但也有不少遗憾。根据风景园林行业的起源与现状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疑问和建议,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未来的规划与设计中避免一些错误和盲动。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准则下,强化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使之在更宏观的视野下服务于国土生态保护,地方风景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协调以及综合效益,主导城乡风景建设并积极地影响与城乡建设相关的其他行业和专业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风景园林;现状;发展
引言
在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我们和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可以说就是大自然中间的一个小成员。我们和地球上其他生物都相处得非常和谐。几百万年间,我们跟自然没有太大的冲突。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城市化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远远超过了过去几百万年的总和,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1中国风景园林现状
1.1园林文化发展现状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尽管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很多文明被遗忘或者逐渐消失,但或多或少会留下自己特殊的符号。例如龙代表着华夏炎黄子孙,而亭台楼阁象征着中国古典园林。在欧美文化盛行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全国各地标榜“欧陆风”的设计理念,导致越来越多的欧式建筑显现在街头巷尾,中国古典园林却逐渐被淹没在钢筋水泥的欧美风格建筑之下,造成很多带有着中国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渐渐成为了罕见的“遗产”,比如北京四合院、苏杭水乡小镇等。
1.2服从城市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
我国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其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服从城市功能发挥需求,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升、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以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在设计过程首先应节约用地,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土地资源会逐渐减少,而供人们使用的绿地规模更是不断萎缩,现有的规模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其次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需要和城市融为一体,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再者,应努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立足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着眼城市生态环境循环发展。
1.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
风景园林的建设主要就是为了改善人、服务人的工程建设活动,我国风景园林应当充分体现、突出以人为本的思路,这也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区别于传统园林艺术的关键之所在。以人为本就是将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及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转化为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4融合传统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
古典园林理念跟现阶段的科技生活存在很大差距,难以融入到现阶段的钢铁丛林当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存在任何一方的正确、错误问题,我们需要转变思路,吸收借鉴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精华,促进其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化内涵,又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体系,这是符合现代功能、审美、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新形式。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总结已有成果、经验,探索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程序、方法,归纳为现状分析、概念规划、方案设计、扩充设计内容。
2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
我们近些年建造的东西刻意地追求文化内涵,失去了风景应该有的朴实和野性。一方面,这是源于对文化的过度重视,另一方面,对文化无克制的消费也使风景失去了自然该有的生命力。在实践尺度方面,未来的风景园林要多注意大尺度的国家景观、流域景观,如果还是一味地局限于小尺度,而忽略大尺度及宏观关系,我们就会失去整体效能。无法抓住那些真正能够对生态产生影响的大结构、大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今世界经济已经全球化,政治的全球化也指日可待,园林景观的全球化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边界可以被打破,不要因为政治的界限而禁锢了思维的延续,限制了创造力的发展。一定要突破现有的限制,更多地关注风景的系统性和大尺度的风景结构关系,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领域。
在功能方面,风景基础设施包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植物为主体的绿色基础设施和以水为主体的蓝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对以建筑、道路、桥梁等灰色基础设施的协调及景观化、生态化。风景园林师必须有能力帮助工程师把道路做好,把雨水管理好,使之形成更生态、更和谐、更美丽的灰色基础设施。风景与规划、与设计的核心范畴是设计学、生态学、建筑学、环境工程学、植物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外围应该辐射到产业经济、水利、水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领域。
通过生活空间和精神家园的建设,实现经济建设的繁荣和生态建设的完善,这是未来应该有的行业发展大框架。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划定为以自然资源保护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地;以自然保护为主,人为参与为辅的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以人为活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社区绿地等。我们既要划定人与自然的边界,同时也要有人与自然共生的复合空间。
从空间规划上解决水利,水生态及水景观问题是风景园林专业有所作为的领域。目前湖北仙桃城市排水依赖在汉江边上设立的3个泵站,将雨水强排入汉江。在梳理城市河道系统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南边大量的水系没有被利用。作为城市水系的一部分,南边水系连通后完全可以自然排洪。因为雨季汉江水位高,两岸的大堤既不生态,又耗费大量的财力。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就改变了过去水利设计的思路,利用南部自然湖泊、湿地,通过水系连通,既可以构建能留住雨水的湿地、湖泊等生态网络,也兼具泄洪道的功能。有了湿地和水域,随之而来的就是旅游休闲娱乐产业的植入。这样为整个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条件。希望这个设计会给城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中国风景园林发展思路
中国风景园林要走出自己独特道路,要做到3点:
3.1营建地域文化景观
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当代人的生活,回归平常人的生活状态,找回民族身份,让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立足于本土,展现地域性特色。
3.2吸纳国外精粹理念,博采众长
西方园林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展现出科学性与实用性。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园林的优点,合理地利用,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吸收前应该对西方传统园林进行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与理解,包括文化、历史、气候、地理等,了解西方美学发展及思想渊源;找出与中国相似或不同之处,筛选出能够为我所用的元素,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使之中国化,最终成为自己的东西,体现中国古典内涵。
3.3解放思想,促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实现现代化的园林设计与传统设计相结合,需要人们在思想上实现现代化,从传统意识逐渐过渡至现代化,这中间有一段不可或缺的缓冲带,连接传统和现代成为一体。只有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并把握内涵,才能设计出现代和传统和谐相处的作品。
结语
中国风景园林要走向世界,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砺,必须将我国园林历史文化研究透彻,不能停留在照搬照抄西方园林的阶段,应该把握中国传统园林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汲取西方园林精华,与现代化设计理念相结合,走出中国现代园林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石克辉,徐彤.还大地以大地———试论景观化建筑与园林博览园主题展馆的设计结合[J].中国园林,2014(12):76-79.
[2]白伟岚.跨界与回归———当今中国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2):1-6.
[3]李金路.人化、诗化、神化———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C]//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
论文作者:黄敦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风景园林论文; 中国论文; 园林论文; 风景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传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