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民族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民族论文,我国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5)01-0181-03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魂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什么样的自身文化特色,不仅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尤其在当今世界,西方文化借世界文化交流空前开放之机,以强势经济作后盾,在国际交往中积极开展了新一轮的“文化殖民主义”渗透,妄图将其他文化沦为自己的附庸,以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每一个国家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在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都要保持其民族性特征,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把握我国文化建设要旨,则成为目前我国民族文化建设中一个亟需厘清的问题。
(一)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社会转型期,现代化已成为一种指向:它规定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向度。然而,由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现实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其将要面临着全球化和观代化的双重机遇与挑战:一方面要完成全球化初始阶段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化任务并融入全球化积极的国际交往;另一方面又要消除传统社会的一些弊端和抵制西方的殖民主义冲击。而表现在文化建设上,一方面要求消除我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民族文化被稀释或淹没在西方殖民主义文化浪潮中。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减弱,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又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因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建设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混乱性和复杂性。我国文化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还没有形成能够全方位地覆盖全民族、全社会的比较成熟的文化,所以,文化发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开放的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一种所谓的“文化震惊”现象,民族文化处于一个断裂的时期。
其次,除了要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外,在与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民族文化也经历了巨大的嬗变。在上个世纪的历史中,近代民族文化在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失败了。进入21世纪,西方的文化霸权仍然是民族文化所不得不面临的对象,“强势文化”的入侵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话语的混乱,这使得民族文化的建设迫在眉睫。
再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使文化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渠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今社会的信息革命、网络文化和传媒形态也使得文化的形态和功能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不仅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使当代中国民族文化建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最后,“左”和右的思潮依然干扰着文化建设。“左”的方面是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和对外来文化的拒斥,而右的方面则表现为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大力推崇西方文化。这两种思想在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是十分有害的。
尽管任务艰巨,但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还是应增强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走发展、创新、起步之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民族文化建设的要旨在于:文化要有发展活力,有竞争实力。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对于民族文化最有效的保护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对民族文化最有效的继承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才有生命力。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否有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的关键。我们党非常重视文化创新,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也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文化创新和形成文化创新体系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绝不是封闭自己,抬高自己,那样会导致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不断扩大民族文化的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资源中所占的份额,从而使民族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立足本国国情,走文化创新之路。任何民族文化的建设都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这个根就是传统文化,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发掘出民族文化生命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才能焕发出民族文化的内在光辉。所以,民族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要真正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把文化的创新内容与民族的传统习惯结合起来。江泽民强调指出,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当然,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全面复兴,一定要有所选择,有所发展和突破。传统有传统的负面效应,有些传统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些甚至会阻碍新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对传统的负面效应进行系统清理,超越传统的力量,实现时代的跨越。自近代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走过弯路,这不仅仅是因为长期无休止的“西化”与“国粹”之争,而且更在于没有高扬本土文化的主体性,没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没有提升中华民族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是十分脆弱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国都竞相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抢占国际文化市场的重要法宝。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所积累下来的丰厚文化资源使我国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忽视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价值,而仅仅是在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层面上,以办事业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这就使得今天我国仍处在既是文化资源大国,又是文化产业弱国的矛盾状况之中。这不仅与我国所具备的文化资源条件极不相符,而且也正是这种文化产业的弱国地位,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竞争力处于弱势,受到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产业大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严重威胁和冲击。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安全就无法保障。因此,我国必须站在整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运用我国在文化资源、文化品种、文化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组建文化跨国公司,开发具有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不断拓展文化市场;利用国外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管理、营销等优势,共同开发我国文化资源和拓展国际文化资源,把我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增加我国的文化竞争实力,确保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大力发展文化经济,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处在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逐渐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范围。在这个时代,许多新兴的文化形态,如网络、传媒、信息等因素都具有了消费特征,如果不了解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形态,就无法对创新的内容和机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不能在民族文化的本体中注入新鲜血液,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已广泛渗透到整个经济领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导向力和凝聚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企业家、商家都高度重视加强包括市场文化、商贸文化、企业文化在内的经济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大力提升商贸文化、企业文化的品位,开发经济文化力。这一点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来说尤为重要,更具现实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可以用于生存、发展和施加国际影响的各种力量的合力。”在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增加,经济力量的提高会带动相关文化、政治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强大了,才能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性。
事实上,目前我国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还相对处于弱势,企业文化还很不成熟,市场文化、商贸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却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文化、企业文化、商贸文化,积累了大量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成功经验和经营理念。这种差距将会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走文化创新之路。
(三)坚持改革开放,参与全球化交流。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将不可避免。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全球化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建设也必须放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进行。坚持对外开放、开阔视野,努力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吸取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与现代文明相联系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扩大对外交流;推动我国的文化进步,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交流,求同存异,妥善解决不同文化间的分歧,这才是我们在参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理应坚持的原则。
江泽民在墨西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总结我们成功的经验,关键是要根据各成员的不同关切,尊重多样性,存小异以求大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亚太地区尤其如此。对各成员历史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我们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基础。”我国加入WTO实质上就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当然,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个浪潮中,它既给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是一个以自由竞争为本质特征的世界经济体系,对弱者的不利性是无疑的。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他们在规则的制定方面具有主导权。毋庸讳言,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全球化方向和速度的制定者。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进程中,政治强权、经济霸权、文化霸权威胁着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独立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加剧了。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关系中仍然存在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渗透与被渗透的不平等关系,这导致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被侵蚀与被同化。因此,应建立科学公正的国际文化新秩序,并号召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为抗拒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而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主权受到文化霸权强势的冲击下所面临的问题,一个国家在应对文化霸权的渗透、入侵和控制时,往往通过反渗透、反入侵和反控制来保护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安全是一种特殊的安全,其目的是要防止他国文化改变和重塑本国人民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评判标准。尽管没有直接的武力冲突,也没有直接的对峙与拼杀,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安全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没有文化安全就没有全方位的国家安全。所以,应有针对性地运用文化手段限制外来文化的渗透,宣扬本国文化、保护本国文化、倡导本国文化,确保本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其中,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主意识,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背景之下确定自身文化的位置。例如,法国政府为了维护法语和法兰西文化的纯洁性,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制定了一条在广告和政府文件中禁止使用外来语的法令,不仅禁止用英语在法国做广告,而且还控制在法国放映外国影片的数量。实行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适度准入原则,应成为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战略选择。凡符合我国国家文化利益且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给予支持;对不符合甚至严重侵害和违背我国国家文化利益,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则应坚决予以拒绝,对严重损害我国国家主权,威胁国家安全的,还要依法坚决回击,从而把可能对我国文化及其产业发展造成生存与发展危机的因素和力量,牢牢阻挡在安全警戒线之外。
综上所述,我国在参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不能仅仅强调与国际“接轨”,不能只是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模式和规则走,而是要倡导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文化、政治新秩序,参与制定和充分运用全球化运作的规则,加以正确引导,趋利避害,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主张对半式双赢,即要努力争取获得同等比例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自己滑落到很可能来临的新一轮中心—边缘世界格局的边缘。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是我国参与文化全球化的根本原则。
[收稿日期]200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