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小学习作课堂论文_倪文君

在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小学习作课堂论文_倪文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小 311247

摘 要: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方式,儿童文化的核心就一种游戏精神,习作教学应该强调游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游戏精神观照下的习作课堂应该尊重儿童自由,尊重儿童言说自由、独特视角和个性差异,以此唤醒儿童主动参与,鼓励儿童大胆想象。

关键词:小学习作 游戏精神 自由

自由是儿童游戏精神的第一要义,在游戏中,他们摆脱了种种束缚进入自由状态,这几乎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精神状态。迁移到习作课堂,则意味着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选择,他们应该能够自己决定表达的观点、关注的视角,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言说意愿、思考角度和投入状态。

一、尊重儿童言说自由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教授“立意高远”、“中心突出”的写作方法,至于“中心”、“主题”是否真实反映学生的精神成长状态,则很少加以思考。我们恰恰忘记了:学生作品的主题缺乏深刻的寓意,真是儿童的自由的、超功利性“游戏精神”自然而又合理的表现。习作教学,尊重学生言说意愿的自由,应该在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想上尽量节省学生束缚,给他们的思想营造更广阔的空间,笔者在执教《小瓶口吞下大鸡蛋》时,巧妙的用“小瓶口能吞下大鸡蛋吗?”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当前任务的矛盾。学生的认知与活动相冲突,或质疑,或猜测,或求证,或期待,情感不断地与活动相碰撞。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示范,兴高采烈地进行小组比赛,滔滔不绝的发表感受。老师带领学生在游戏中思考、观察、言说、记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习作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写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写印象深刻的游戏场景,可以写小组比赛的过程,可以写小故事里的懊悔,可以写由这个游戏引发的思考等等。

二、尊重儿童独特视角

儿童有儿童的特点,童眼是独特的,他们观察社会,看待问题的眼光与成人不同,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在独特视角下诞生的文字,当然也是充满独特意味的,老师应尊重并重视儿童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视角。

201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笔者发现两个孩子一早就哆嗦着没吃早饭,于是塞给她们各两个热乎乎的鸡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吃下后,其中一个孩子写下这样一句话“天气好冷啊,快下雪了,我早上来不及吃早饭,到学校后老师给我了两个暖暖的鸡蛋,我写出来的字也是热乎乎的。”你瞧,“写出来的字也是热乎乎的” 这样丰富而有创造性的语言,只属于儿童,只有充满童真和灵性的孩子才会拥有。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细心捕捉,尽心呵护。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的童心得到释放,而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作文优劣的评价标准,使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的,并以此为目标,写出更多洋溢着童真童趣的童言来。又如,一只燕子造访了五年级教室,打乱了正上课的教室,于是临时决定:不上阅读课了,就跟小燕子来个“亲密接触”的游戏。游戏后,学生写道:“记得有一段时间,教室里经常被一些小鸟小虫光顾。一天,我们正坐在教室里认真的听课,突然,一只燕子‘嗖’的一下不请自来,吓了我们全班一大跳。伴随着那一阵阵‘嗖嗖’的声音教室里被这‘突袭者’炸开了锅,害怕就如同那一波又一波的海浪似的朝我们袭来。我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地躲避着,就怕一不留神,那燕子就朝你撞过来,跟你来个亲密接触。”与其说是一只燕子闯进了教室,不如说是一个快乐游戏闯进了孩子充满趣味的心灵世界。于是,一只小燕子引发的一场有趣的“驱燕之战”在孩子笔下诞生了。

三、尊重儿童个性差异

儿童游戏时享受到的愉悦、快乐,来自于游戏时的自由、平等,还来自于氛围的宽容和对个体的尊重。所以,在习作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儿童的位置,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理解课堂上学生的种种表现,或兴奋,或激动,或犹豫,或困难,去体谅他们的习作困难,顺应、养护人的自然言语秉性和性情,让他们能自由书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老师曾执教《办法总比困难多》,笔者就感受到了老师的宽容和对个性差异的尊重。一位学生交流的习作中出现带有贬义色彩的用词——形容小组推荐的两名选手是“乌合之众”时老师及时打停并询问两位选手的心情和感受,点拨道:“这个‘乌合之众’带引号的,小作者能明白你们因为太兴奋而失败的原因。这个词语也是他自己着急心情的表现,是一个善意的玩笑啊。”这样的无痕教化,巧妙呵护了儿童的童心,既宽容了学生的无意之错,尊重了儿童个性化的表达,又点拨了学生用词技巧,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受益。同样,学生自主拟题后的汇报环节,老师是这样布置任务的:“如果觉得自己的题目特别好,可以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如果觉得没有特别好的就保持沉默。”简单的一句话,给了那些个性比较内敛不善于大胆表示的学生,或者可能还没有拟出一个有个性题目的学生空间——我的题目还不够有个性,先保持沉默,听一听同学的创意再说。正是在这样的尊重中,学生们的心灵变得自由,情感变得细腻,观察变得仔细,思想变得深入,发展言语素养的同时,儿童的自然天性得以释放。

参考文献

[1]吴勇 “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作文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2]郑伟 “游戏精神”与儿童写作教育.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2期。

论文作者:倪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  ;  ;  ;  ;  ;  ;  ;  

在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小学习作课堂论文_倪文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