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人民医院 宁夏 固原 7563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本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就诊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的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记录并比较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0.2±1.6)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5.8 ±1.9)d,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掌握应对技能、掌握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等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0%)显著低于对照组(20.69%),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404-01
在临床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主要因心肌血流的供给发生持久性的中断而致心肌坏死[1]。临床护理路径指为确诊为某病症患者制订的一整套以患者为中心、由入院时起至出院为止的规范化医疗护理治疗方案[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单病种的住院日与住院费,还可以达到标准化治疗效果模式。本文选取就诊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的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评价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就诊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的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包括男20例, 女9例;年龄为66~80岁。对照组包括男 19例, 女 10例;年龄为68~8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无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且可以接受健康教育。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可比性(P>0.05)。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并给予心电监护、静脉溶栓、吸氧、止痛、镇静和卧床休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予以严格的执行。
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有(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及内容: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以入院诊断、入院指导、用药、检查、治疗、饮食指导、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出院计划等的理想护理手段作为横轴,以时间作为纵轴,为患者制成了日程计划表。利用该方法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制定,主要组成部分有时间、日期和内容,内容主要有检查、药物、治疗、活动、饮食、卫生宣教、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予以系统动态、有针对性且连续的指导。(2)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患者在入院后即进入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有遵询医嘱治疗、临床护理检查、用药治疗、饮食指导、健康宣教、运动指导、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等,在入院至出院期间,护理人员需根据该临床路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予以接待,并详细的向患者介绍就诊医院、病房的情况与告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主要的内容,尽量让患者做到理解并自觉的配合,护理人员需有规律、不间断的教育、评估和评价患者,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路线图完成每项操作后,需在已完成的内容上签署患者的姓名。(3)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各种治疗、检查、监护仪器及禁止家属探视等原因都会产生恐惧的情绪,经常出现恐惧、情绪有紧张、剧烈心绞痛,使患者有濒死感[3]。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需以临床护理路径作为基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对入院后的患者需给予安慰,并介绍疾病的相关信息、相关仪器的使用及用药指导等。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病房整洁、安静、温馨的环境,减少病房内外机器的噪音。在操作中,护理人员需做到动作迅速、轻柔、有条不紊,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取得家属的合作和理解。
1. 3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利用 t 检验,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利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 1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0.2±1.6)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5.8 ±1.9)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达96.5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6.2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是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发生急剧的减少甚至中断,导致相应心肌出现严重且持久的急性缺血[4]。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心电图发生进行性改变、白细胞计数与血清心肌酶明显增高。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症状属冠心病严重的类型,导致冠状动脉的供血出现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的现象,患者而发生持久且严重的急性缺血,进而引发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快速、有效及有序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临床护理路径给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有计划且有序的科学护理依据,使得各项的护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及规范化[5]。目前,在各科临床护理的工作中已广泛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该方案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护理安全与质量的保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需要得到医院各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还需与其他学科人员共同合作完成。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达到质量管理的目标,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把被动的护理变成主动的护理,有效的将以人为本原理运用在临床上,使患者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享受医疗护理服务,患者和家属资源参与制订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并了解疾病治疗与康复时间,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详细的了解治疗的过程,患者对就医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6]。制定临床路径考核表可以由护士、床位医生进行自我考核,护士长、科主任进行监督考核,由路径发展的方向采取质量管理,保证路径计划顺利的实施,最终体现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的经营管理目的。制定和推广临床路径需有支持系统,医院主管需了解并支持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还需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思想、物资设备、管理体系及后勤保障等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文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对掌握应对技能知晓率、掌握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遵医行为知晓率等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表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可以主动的参与治疗护理,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与能力均得到了增强,建立强有力的通道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顺利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与医院各部门配合和支持密不可分,通过政策支持对内外环境进行改善,使得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更好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必能够促进患者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魏义珍.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0(17):77-78.
[2] 陈海凤,韦少丽.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内科, 2014,9(2):240.
[3] 周秀平,白素琼 .临床护理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7):121-122.
[4] 杜云海,李宏,姜金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荟萃分析[J] .上海护理,2015,15(1):16-19.
[5] 廖根英,刘丽华 .护理干预在 40 例急性肠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5):130.
[6] 王斐,何樱,宋磊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3,10(8):105-107.
论文作者:刘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老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