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塑人民银行会计标准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银行论文,会计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中央银行出现以来,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并不统一,各国央行一般按国内法律执行本国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但近年来,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范围内中央银行在会计标准方面呈现出趋同的势头。我国人民银行目前所用会计标准同国外诸多国家相比,存在以下几方面差异:
1.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国际上现行的主要国家央行如美国都普遍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其会计核算基础。由于我国人民银行业务的特殊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运营业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日常的人民币业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我们的交易对手广泛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今天,单纯地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较大局限。
2.会计计量属性不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中央银行资产的计价取决于投资的种类。如果是持有至到期或金融企业本身的资产,按照摊余成本计价,否则按公允价值计价。而我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虽然具有客观性、可靠性、易取得的特点,但与国际通用准则存在差异,不能灵活反映市场交易中价值变化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3.谨慎性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的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这些规定势必制约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广泛应用,如对再贷款等风险资产未建立专项准备金制度,对黄金、有价证券未计提跌价损失准备,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等都是谨慎性原则未得到充分应用的表现。
4.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差异。虽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四十一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于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三个月内,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相关的财务会计报表,并编制年度报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但目前,我国人民银行只是定期公布金融机构存贷款、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等部分数据,并没有真正公开中央银行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
就改革思路而言,重塑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标准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逐步推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作为国际会计的通用准则,不仅被各国中央银行广泛应用,而且在实现财务收支的期间配比性方面更具优势。随着我国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金融交流日益频繁,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国际化要求也日益显得重要。因此,人民银行要积极探索会计标准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逐步向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靠拢。
第二,改革对持有金融资产的计量手段。在经历了金融危机质疑的情况下,美国公允价值计量仍被保留下来,这反映了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标志。因此有必要结合权责发生制改革人民银行对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手段。可以考虑对有活跃市场的有价证券等资产审慎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体现市场波动,反映现实价值;对没有活跃市场的其他资产仍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第三,广泛应用谨慎性原则。目前,人民银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从资产本身的性质和资产的重要性来考虑,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参照市场价格进行价值调整,并在权益项下建立相应重估准备,以进一步提高对其未来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对于人民银行的各项再贷款,则应当采用摊余成本计价,并计提再贷款损失准备;对固定资产选用合适的方法计提折旧,增强人民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第四,加快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建设。①完善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大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实现会计信息的集约化管理,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运作系统进行有效的链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②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人民银行为实现特定货币政策目标,在公开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逐步开展衍生金融业务。作为中央银行和特定的市场成员,应积极研究确认、计量和披露衍生金融业务的规定和准则,实现规避风险和宏观调控的双重目标。③加强外部审计,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应注重外部审计的作用,通过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为社会各界做好服务。
第五,加强会计监管,创造良好环境。会计不仅需要规范,更需要监管。为保证人民银行会计标准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根据我国中央银行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出发,在推进会计标准改革进程中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优化和完善中央银行会计标准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