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451医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6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60名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与护理后对比,两组SpO2、FEV1%指标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费用较少(P<0.01),而护理满意率较高(P<0.01)。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节省住院的费用和时间,使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支气管哮喘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16-02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是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极受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缓解病情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了多学科知识的一种深化护理模式。本研究对我科室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了总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至2018年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均符合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编码ICD-10:J45),哮喘病史≥1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未纳入智力障碍、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及肺发育不良者。患者120例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男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5.34±11.46)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81±11.2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1]。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如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入院接待和指导,给予健康宣讲、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明确人员分工。对患者宣教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目的及意义。详细评估患者病情,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具体病情、专科特点和专家意见,制定合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
表1 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患者感到胸闷、咳嗽、气急。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具有秩序性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其目的是使护理更趋于程序化、系统化,有针对性地解决护理中面对的问题,尽可能地提升护理效率[2],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与护理后对比,两组在SpO2、FEV1%指标方面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和费用方面均较少(P<0.01),而护理满意率较高(P<0.01)。因此认为,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节省住院的费用和时间,使满意度提升,值得广泛推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岩,林江涛.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8):709-711.
[2]薛慧芳,秦瑞丽.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224-225.
论文作者:雷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支气管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费用论文; 哮喘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