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涛,杨金华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涛,杨金华

刘涛 杨金华

(江油市中医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9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86例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肿胀程度、生活质量、疼痛情况评分。结果: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肿胀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情况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患者满意度;肿胀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08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ostoperative swelling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8, subjects were 86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random envelop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43 cases), control group (4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levant knowledge, degree of swelling, quality of life, and pain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mparison of the degree of swelling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pain score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postoperative swelling obvious application, patients with high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Postoperative swell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welling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属于外科常见的一种创伤,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快,下肢骨折的发生率持续升高。下肢骨折常伴有局部软组织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骨擦音、淤血、运动障碍等,运用手术进行治疗时其刺激会加重机体患肢肿胀程度,严重时会影响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出现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本次旨在研究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

入选标准: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意识清醒患者、有外伤史但不存在多发伤患者。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药物过敏患者、颅脑损伤患者。

实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5±18.25);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9.5±25.25)。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病房环境干预:每天定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定时查房,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情况,定期为患者擦浴、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和床单,做好皮肤护理;做好病房的通风、清洁、对患者基本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睡前避免喝水,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大声喧哗;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在50~70%之间,通风时间15~30min之间。

(2)宣传教育及运动干预: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早期锻炼对于肢体恢复有一定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解除其紧张和焦虑等情绪,安慰病人,使其安心养病,引导患者家属和病友多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克服困难,并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加快全身的血运情况[1]。

(3)冷热敷护理干预:术后1~2天,对冰袋严格消毒灭菌后装入10~20%浓度的乙醇用毛巾包裹进行冷敷,敷于患肢前侧、内侧、外侧,加速局部血管的收缩,促进患肢的新陈代谢,恢复肌肉的兴奋性,消除肢体肿胀,时间为15min,每天3~4次,密切观察肢体反应。术后3~4天,对热水袋进行严格消毒,装入50~60℃的热水,敷于患侧,扩张血管,缓解肌肉痉挛,消除术后出现的炎症因子,每天3~4次,时间为15min,密切监测肢体反应情况。

(4)按摩护理干预:护士指导家属在术后2天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注意匀速按摩。术后按摩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缓解术后肿胀和疼痛感。两周后视恢复情况对骨折处的关节进行适量的活动,术后一个月增加患肢是取伸练习,待患者可自行锻炼后,增加一定的负重练习[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功能锻炼干预:术后一天进行简单的握拳,上肢收缩等机体功能锻炼,促进整体血液循环,缓解术后疼痛。

(6)术后疼痛干预:骨折手术后出现疼痛属于机体正常现象,首先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肌肉等变化,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然后通过聊天、听音乐等一系列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增强患者对疼痛难受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肿胀程度、生活质量、疼痛情况评分。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肿胀感、疼痛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肢体中度肿胀、中度疼痛。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消失,肢体重度肿胀、重度疼痛。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在标有0~10刻度的直线上划线,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剧烈疼痛;肢体肿胀程度标准:无肿胀:皮肤正常;轻度肿胀:皮肤正常但较紧张,皮纹变浅;中度肿胀:皮肤肿胀较明显,皮纹消失,皮肤温度升高,无张力性水泡;重度肿胀:皮肤紧张,出现张力性水泡[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情况评分属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肿胀程度属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以P<0.05表示两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29(67.4%)例、一般13(30.2%)例、不满意1(2.3%)例,临床护理满意度97.7%(42/43);对照组满意24(55.8%)例、一般12(27.9%)例、不满意7(16.3%)例,临床护理满意度83.7%(36/4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4.962。

2.2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比

实验组掌握较好26(60.5%)例、掌握一般15(34.9%)例、掌握较差2(4.6%)例,相关知识掌握度95.3%(41/43);对照组掌握较好23(53.5%)例、掌握一般11(25.6%)例、掌握较差9(20.9%)例,相关知识掌握度79.1%(34/43),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108。

2.3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

实验组术后第1天无肿胀0例,轻度肿胀10例、中度肿胀26例、重度肿胀7例;术后第4天无肿胀3例,轻度肿胀26例、中度肿胀12例、重度肿胀2例;术后第7天无肿胀39例,轻度肿胀3例、中度肿胀1例、重度肿胀0例,肿胀程度9.3%(4/43)。对照组术后第1天无肿胀0例,轻度肿胀13例、中度肿胀24例、重度肿胀6例;术后第4天无肿胀1例,轻度肿胀22例、中度肿胀18例、重度肿胀2例;术后第7天无肿胀23例,轻度肿胀15例、中度肿胀5例、重度肿胀0例,肿胀程度46.5%(20/43),两组患者第1天、第4天肿胀程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7天肿胀程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14.796。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86.18±4.35、社会角色功能评分81.34±4.08、心理功能评分87.11±5.17、物质生活评分82.44±4.29;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72.19±4.22、社会角色功能评分70.47±4.18、心理功能评分73.66±4.36、物质生活评分71.31±4.1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t1=15.137、t2=12.203、t3=13.041、t4=12.228。

2.5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评分对比

实验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5.49±1.13,术后第4天疼痛评分4.75±0.98,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2.31±0.96;对照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6.12±1.18,术后第4天疼痛评分5.34±1.04,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3.46±0.89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t1=2.529、t2=2.707、t3=5.761。

3.讨论

下肢骨折属于外科常见病,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造成,临床上常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后会出现一定炎症反应,致使患肢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效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度、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肿胀程度、疼痛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病房环境干预进行干预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传播,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心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2)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基本的认知,降低其对疾病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护理配合度。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术后患肢血运的恢复,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4]。

(3)进行冷热敷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肢术后的疼痛感和肿胀感,增加肢体血液循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炎症因子的消散,消除下肢肿胀。

(4)进行按摩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肢体疼痛,促进淋巴血液回流,缓解疼痛对机体的刺激。

(5)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干预可以锻炼下肢肌肉的张力,改善患肢末梢血运情况,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程度,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6)术后进行疼痛干预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明显,患者满意度高,患者疼痛程度较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玲.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术后肿胀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84-3586.

[2]王琰,董瑞瑞.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10):141-145.

[3]张军梅.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3):115+117.

[4]吴静.综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73-274.

[5]王艳霞,车爱枝.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90-92+103.

论文作者:刘涛,杨金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涛,杨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