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 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提出了变电站大集控运行模式下图像监控系统改造与实现的技术方案,并对改造后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图像监控系统;2M通道;综合数据网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现有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但是在大集控方面仍有欠缺和不足。因此,对现有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1 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简要介绍
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和监控点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汇聚监控图像,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存储、调用与显示,主要目的是为电力系统各部门和各级领导调研决策、指挥调度、调查取证提供应用场所[1]。管理平台是系统业务的管理中心,负责IP前端接入、监控码流分发、业务功能控制、用户鉴权已经资源管理等功能。监控点位于整个监控系统的最前端,主要负责监控图像的采集与传输。
2改造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重要意义
图像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能够有效提升重要变电站和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防火、防盗、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集中化的智能图像监控系统利用安装在变电站的远端摄像机实时获取图像,监视并记录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通过通信网上传至集控站或集控中心的服务器进行保存和备份,以便为今后分析和调查事故原因提供可靠的图像资料[2]。此外,通过图像监控系统,各级调度人员和运行人员在监控中心即可实现对下辖变电站的视频调用及监控,为相关指令和决策的正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改造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
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连个方面:
(1)监控模式的改造
原有的图像监控系统采用“集控站+子站”模式,实现集控站对子站的远程图像监控。虽然集控站可以同时监控辖区多个变电站的摄像头,但是各个集控站之间无法共享资源,形成了“信息孤岛”。 “监控中心+集控站+子站”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3]。通过“监控中心+集控站+子站”的模式各集控站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2)传输通道的改造
图像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实时图像传输质量。实时图像对传输系统的带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变电站摄像机捕捉的实时图像通过数字化和压缩处理后,带宽一般为384 kbps-2 Mbps。因此,通过2M传输通道搭建图像监控系统在变电站最为常见。变电站原有的图像监控系统采用2M传输通道方式搭建网络。图1为2M传输通道方式搭建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
图1 2M传输通道方式搭建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
但是,2M业务的生成需要SDH网管逐段开通,开通时间较长,不能实现端到端业务的快速自动生成和保护。利用变电站的综合数据网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图2为综合数据网方式搭建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
图2 综合数据网方式搭建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
4 改造后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优势
通过比较改造前后的图像监控系统,改造后的图像监控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了图像监控系统资源共享。原有的图像监控系统采用“集控站+子站”的模式,通过变电站内光传输网的2M电路接入对应的集控站,实现了集控站对子站的远程图像监控。但是,各集控站的图像监控系统孤立运行,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改造后的图像监控系统采用“监控中心+集控站+子站”的模式,通过各变电站的综合数据网逐级接入监控中心,解决了各集控站之间的图像监控系统资源共享问题。
(2)节省了光传输网的2M通道资源。原有的图像监控系统采用点对点的组网方式,各变电站与对应集控站的传输利用2M通道。由于每个变电站与对应集控站均需要一路2M通道作为图像监控系统的传输通道,严重浪费了2M通道资源。改造后的图像监控系统采用综合数据网作为传输通道,节省了站间2M通道资源。同时,减少的2M通道资源可以留作它用。例如,提供给变电站新增加的2M业务。
(3)提高了综合数据网的带宽利用率。目前,变电站综合数据网承载业务较少,剩余带宽资源丰富。改造后的图像监控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的带宽资源,提高综合数据网的带宽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综合数据网的资源优势。
(4)简化了图像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改造后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采用视频服务器与综合数据网站内接入设备直接相连的方式,中间减少了协议转换器,简化了图像监控系统硬件组成,提高了图像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比原有的图像监控系统更加易用运行维护。
(5)通过图像监控系统的改造,在原有的图像监控系统上,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实现了原有图像监控系统硬件资源的有机整合。
(6)通过图像监控系统的改造,降低了图像监控系统的硬件成本。
5 总结
通过此次改造,改造后的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原有图像监控系统通过2M方式传输的弊端。同时,提高了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为保证变电站大集控运行模式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参考文献:
[1]变电站图像智能监控系统的探讨[J]. 黄德乐. 企业技术开发. 2012(29)
[2]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应用[J]. 李汉杰.青海电力. 2007(04)
[3]基于TCP/IP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天生桥换流站的应用[J]. 张正江,岑韬,林礼华. 广西电力. 2017(02)
作者简介:
屈银龙(1985-),硕士,工程师,从事通信传输与检修工作。
论文作者:屈银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监控系统论文; 图像论文; 变电站论文; 通道论文; 数据论文; 方式论文; 中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